查文庫>散文> 善良如你的散文

善良如你的散文

善良如你的散文

  看完《人間四月天》,最最打動我的人物不是徐志摩、不是林徽因,不是陸小曼,而是那個一直默默守在徐志摩身後的張幼儀,那個被丈夫拋棄卻還心甘情願為他撫老贍幼的善良女子。

  張幼儀十九歲嫁給徐志摩。帶著美好的憧憬和嚮往,帶著幾分欣喜,幾分歡愉來到徐家,不料卻在新婚之夜毫無道理、毫無徵兆地遭到丈夫冷遇。張幼儀多麼無辜,此前對徐志摩一無所知,嫁給他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婚燕爾,本應沉浸在幸福裡的張幼儀卻不曾有一絲喜悅,丈夫的客氣讓她無所適從,客氣裡透著的冷漠讓她感到心酸、淒涼又伴著疼痛,但,又無法言說。十九歲的張幼儀默默忍受了這一切,小心翼翼。

  即使這樣,即使張幼儀在他的並不關切的目光裡毫無怨言地為他產下一個兒子,即使張幼儀百般的修正自己,迎合丈夫,才華橫溢卻又不羈的詩人徐志摩還是懷揣著他的年輕夢想去了大洋彼岸,留下她和她剛滿月的孩子。懷抱尚在襁褓中的嬰兒,目送丈夫頭也不回的去那個遙遠的、對她來說猶如天邊的另一個國度,相見遙遙無期,有誰知道年輕的張幼儀心裡的痛楚和委屈呢?如果說在此以前,雖然不能擁有丈夫的心卻還能時時見到他的人,而現在遠隔萬水千山,連人也看不到了,然而,不願意又怎樣?能夠阻擋住丈夫離去的腳步嗎?

  好在公公婆婆對她還好,為了能讓他們時時在一起,為挽救她和志摩的婚姻,在徐志摩去了英國一段時間之後,答應幫張幼儀照顧他們的孩子,並出資安排張幼儀去英國陪讀。張幼儀在船上顛簸了幾個月後,輾轉辛苦,終於,帶著一臉的惶恐和不安站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本以為與丈夫廝守便能讓丈夫憐惜,便能捍衛自己的婚姻,卻不曾想,在這個冷的讓她無所適從的城市,能溫暖她的最後一絲光亮也熄滅了。她的丈夫徐志摩已經在這塊遠離家鄉的土地上,邂逅了一位美麗而才華橫溢的的小姐——林徽因,並且深深地愛上了她。沒有生活來源,沒有感情慰籍,沒有親情呵護,張幼儀像是一個被拋棄在一塊陌生的土地上孤兒,孤獨無助。她的生活陷入痛苦的深淵。那一刻,她隱忍了許久的淚水終於噴湧而出,她嘆自己的無辜,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可是哭過、嘆過,生活還是要繼續……

  張幼儀沒有鬧,沒有為難徐志摩,也沒有讓他難堪,只是順從他的要求,含淚在異域他鄉簽下了與徐志摩的離婚協議,成了自古第一個離婚的人。張幼儀並沒有做錯什麼,古代的`休妻“七出”的理由,她一個都不曾有,安分守己,竭力做一個賢惠本分的妻子。可是這樣的賢淑換來的結果卻是離婚,因為無顏回家,因為怕父母擔心,她根本不敢把這件事告訴家人,所有的痛苦和不堪只有生生嚥進自己肚子裡。甚至在給徐志摩的父母的信裡也沒有說過徐的半個不字,沒有埋怨,沒有怨恨,一如既往地給兩家父母報平安,一如既往地孝敬她的公公婆婆。

  之後,徐志摩追隨林徽因回國,張幼儀一個人開始了異國他鄉的艱難生活。一個弱女子,在陌生的土地上,語言不通,自己又孤苦伶仃,沒有依靠,生活的慘狀可想而知。尤為不幸的是,在離婚之後,張幼儀發現自己又懷孕了,可是從先前的林徽因到後來的陸小曼,徐志摩的心從來沒有在她身上駐足過。何其悲哀?又何其不幸?十月懷胎,張幼儀承受了巨大的身心痛苦,最後孤零零地在醫院為徐志摩生下第二個兒子,徐志摩也只是在她生產之後去看過她一次,僅此而已。

  我不知道張幼儀有沒有恨過徐志摩,有沒有恨過這個不曾給她絲毫溫暖和慰籍,卻給她帶來巨大傷痛和不幸的男人?她是有充足的理由恨他的,可是,她只是一如從前,默默地關心他的家人,默默地隱忍了委屈和屈辱細心照料他的幼兒,給他充分的自由,尊重他的選擇。

  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姻讓徐志摩的父母傷心不已,因為看不慣陸小曼旁若無人的撒嬌和散漫,堅決搬離自己的家,請求已經不再是他們兒媳的張幼儀收留,幼儀沒有絲毫不悅,妥善安排二老的生活起居,甚至在徐志摩和陸小曼的生活陷入困頓時,張幼儀主動出資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處處為徐陸著想。直至後來,徐的父母陸續去世,詩人徐志摩完全不懂料理後事,又是張幼儀出資出力安排了他們的善後……

  遭遇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她沒有像一個怨婦那樣指責徐志摩的薄情,沒有像祥林嫂那樣向世人訴說婚姻的不幸,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而是選擇了重新站起。她進入德國裴斯塔洛齊教育學院讀書,邊學習邊帶孩子。回國後她憑藉出色的德語在東吳大學任教。後來在哥哥的支援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她還創立了雲裳時裝公司,成為了當時上海最高階、生意最興隆的時尚彙集地。

  她獨立,堅強,讓徐志摩對她刮目相看,昔日的“鄉下土包子”如今綻放成了一朵鏗鏘玫瑰.

  離婚多年後的一天,一名叫作蘇季之的醫生走進她的生活。當蘇季之向她求婚時,她寫信給兒子阿歡詢問意見。阿歡很快給她回了信:“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兒子最懂母親這麼多年的苦楚,對母親的疼惜和憐愛之情令人動容。

  有如此孝敬且體諒自己的孩子,有溫暖的愛人,有輝煌的事業,歲月悠遠、晚年安康,善良如你,終被歲月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