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我們這個村散文

我們這個村散文

我們這個村散文

我的出生地是江西景德鎮的一個小農村,但是這個地方就像是瓷都的棄嬰,沒有半點它的繁華和如今的尷尬,它也有個名字:上徐。我大概是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開始質疑了這個村名。我問我的爺爺,為什麼村裡住著的幾乎是我們“黃氏”,而村名卻含這“徐”這個姓氏?爺爺說這裡之前是徐氏之地,不過大概我們先人住進來時,這裡只剩一片蠻荒,後來挖土的時候曾經挖到徐氏的墓地,或許是幾塊石碑,上面記載著徐姓。後來我又聽說這裡曾也居住過鮑姓和程姓的先人。然而為何我們的祖輩沒有尋思著換一個名字,就無法去追究了。
     不過,當我有了這個疑問之後,我就一直覺著一種寄居他人之所的彆扭,好像一個人跟著的是繼父或者養父,同屋不同根。我很納悶為什麼村裡從幾個人、到幾十個人、到現在兩百多人的幾代人的傳襲過程中,既然沒有一個人質疑過這個名字,沒有一個人想過要給我們自己的土地驗明正身。

  我查過我們的族譜,雖然彎彎折折也能推後到中國的古代,與“黃帝”連了宗,發展到我們這一支卻也沒有了多大成就的人。唯有的驕傲就是我們還和“炎黃子孫”直接沾親帶故了,這些村裡很多人都津津樂道,你要問他們姓什麼,肯定有人告訴你:“黃,炎黃子孫的黃”。
  實際上,我們村裡有兩支黃氏子孫,我們這一支是“鐵門黃氏”,還有一支是“江夏黃氏”,原本分了兩個村子住著,大概因為同了姓,便將就著合在了一起,然而親疏還是十分明顯的。大概是三年前,從貴溪來了一批人找到我們說是要尋宗,這算是一件大事,估計再修譜的時候會記載進去。我只記得家家都熱熱鬧鬧地準備了點心,後來他們邀請我們去他們那,本來我也算在裡面的,可想著一群人去一個陌生地方見另一群人,總是不太舒服。關鍵是我覺得有點像是被兩家抱養去了的孩子終於要見面了,該是怎樣的氣氛?我到底沒去,倒是回來的人說他們多麼熱情,更是讓我認定我們和他們就是失散多年的兄弟。
  我還有一個納悶,那就是還有一個叫“下徐”的地方,那個地方我沒去過,因為聽說離得實在太遠了,自從我知道這麼個名字以後,我就感覺這其中有著某種玄機。為什麼相隔這麼遠的兩個地方,會如此巧合?我不知道那裡的.人是不是也姓著黃,或許真個是姓徐,也或許既不姓徐也不姓黃,是一個百家姓的地方。但在我心裡,那個地方的人比從貴溪來的那些人更加親切,儘管我沒有見過一個那裡的人。
  你在任何地圖上找不到“上徐”這個地方,你在網上也搜不到關於這裡的一點資訊。然而,你可以在有些地圖上找到就在離我們村不遠的我母親的孃家:寺塢裡村,一個比我們還偏僻狹小的山村已經有高速公路從這裡經過,我那些劉姓親戚們已經能看到那些來自大小城市的車群,聽到那些現代化的車的咆哮聲,聞到夾雜著汽油味道山村空氣。
  我的故鄉沒有出名人,這是我歸結出我們村為什麼沒有名聲在外的原因。從我們黃氏在這片土地上豎牆置瓦開始,我的祖上就沒有出過高官,甚至沒有與官沾上邊。這讓我想到當時翻閱族譜的時候,有看到過一段記載說我們這一支黃氏是因為避難而遷移的。這有點隱姓埋名的味道了。到了我的父輩,是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人,對於很多人來說,他的成就是當了縣裡的官,在縣裡落穩了腳;對於我的奶奶,他的成就在於他曾經乘坐過飛機,那是他們一輩子只能當大鳥看的稀罕物。對於我來說,他的成就是竟然在我們族譜裡有了他的畫像。我當時看到的時候很是驚訝,驚訝的是一張類似於歷史書上那些名人畫像的下角寫的是他的名字,而且怎麼看怎麼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