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忙不亂不焦不燥散文
天氣陰沉,寒冷滯重,窗臺上花木迎風瑟瑟,隔窗而望,雖未出門卻已覺寒氣逼人。既然不能踏行室外,那就安坐溫暖的室內讀幾頁書吧。
厚大而笨重的一部《傳習錄》正看到中篇之一“不忙不亂,不焦不燥”。
崇一問:“尋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無事亦忙,何也?”
先生曰:“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時,與天地一般不息,雖酬酢萬變,常是從容自在,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
這段話用白話文翻譯過來就是----
歐陽崇一問王陽明:“平時意念思想常常很忙亂,有事時固然會忙,無事時也忙,這是為什麼呢?”
王陽明回答說:“世間萬物的變化本來就沒有瞬息的停止。然而有了一個主宰之後,變化就會有所依據,有秩序可言,雖千變萬化,但主宰卻是一成不變的,人有了這個主宰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人世間生存。如果主宰恆定不變,就像天地執行一樣永不停息,即使日理萬機,卻也從容自在,這就是所謂的‘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若沒有主宰,便只有氣在四處奔流,怎麼會不亂呢?”
由此可知,要做到“雖酬酢萬變,常是從容自在”便是要有一顆不忙不亂,不焦不燥的“主宰”之心。
人的內心既是一方廣袤的天空,能夠包容世間的一切;也是一片寧靜的湖面,偶爾泛起層層漣漪;更是茫無際涯的皚皚雪原,輝映出繽紛世界。縱然世間紛紛擾擾難以平息,通達明晰的智者總能在心中蓄積一汪春水,淘洗忙碌的身軀,安放欲動的靈魂,且以一顆閒靜淡泊之心,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
寒冷陰鬱的冬日,盼一場雪不來,那麼,蜷居在一室的舒適溫馨中,且有飄渺空靈的音符環繞,再握住一盞茶香的溫熱,依偎在火爐旁讀幾頁書,時間之舟便可解纜前行了。
閱讀,是在字裡行間吮吸晨露花香,是讓身心明澈安靜的最好方式。是否也可理解為,閱讀讓我堅守住了這顆不忙不亂,不焦不燥的“主宰”之心呢?
書裡自有宜人的春秋,自有開解告慰的'良方,雖足不遠行,於書中卻也日行萬里,賞得風物景緻,悉聽蟬噪鶴鳴,亦消除心中塊壘。讀一本書如同遇一良師好友,在燈下娓娓傾談,不覺半晌光陰流水般緩緩而去。
寒冬時節,南方雖多雨少雪,但暮晚來得也快,抬眼間,黃昏還是很快爬上了窗欞,放下厚重的書本,掀開窗簾,見街巷中已有歸家的身影匆匆而行了。合攏窗簾,迴轉屋內,低頭看著一摞素潔的白紙,心底驀然湧上了幾行字。
天空的影子裡,雪,暗伏在一朵雲之上,
望向窗外的她,在安靜的紙頁裡細數著日子。
從入秋到深冬,看路旁的柳樹早瘦成了一把骨。
河岸邊,十月藏起的半畝荷香,消失殆盡,
回眸處,人間燈火昏黃。
昨夜,北風未曾帶來雪的訊息,惟錯覺
讓她以為,風聲中,雪已悄然落下。
----
呵,原來盼一場雪的降臨,也能讓心充溢詩的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