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古代詩歌散文專題

古代詩歌散文專題

古代詩歌散文專題

  欣賞詩文不求面面俱到,力求重點突破,是學習散文的方法之一,也是實用的一種方法。

  古代詩歌散文專題

  一、關於遊仙詩的探究。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一首遊仙詩。遊仙詩是借仙境的描繪寓詩人志趣的詩歌。晉代郭璞曾大力提倡這種詩體。“遊仙詩”的實質是“詞多慷慨,乖遠玄宗”,“坎壈詠懷,非列仙之趣也”(鍾嶸《詩品》)。繼承郭璞遊仙詩傳統的,是李白和李賀。

  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把尋仙和尋求自由聯絡在一起。作為這首詩靈魂的,是李白的浪漫主義品格,對於人生執著而樂觀的態度。他是由於拒絕“摧眉折腰事權貴”,而去探訪名山仙境的。這種反抗現實的精神使李白的遊仙詩富於英雄主義,充滿陽剛之氣。

  在李賀看來,夢只是淒涼人間的對立補充:現實世界是黑暗的,神仙世界是虛無的,而時間的流逝又這樣無情,因此,人生只剩下幻滅感傷。於是,他在《夢天》中才寫彼岸世界的人俯視人間,去體會那深刻的悲哀。

  二、關於山水詩的探究。

  山水詩,就是寫山水之景、遊涉之樂的詩歌。一般認為,最早見於南朝宋初。謝靈運在山水詩創作方面有一定造詣,而王維和孟浩然則把山水詩推到新的藝術高峰。

  謝靈運由於政治上的遭遇而被-迫縱情山水。他注重對山水景物的描繪刻畫,但這些景物往往獨立於詩人的性情之外,因此很難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孟浩然的山水詩,注意詩的整體的渾融完整,一篇之中沒有很突出的句子和詞語。由於詩人的精神與大自然高度契合,淡淡寫出,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例如《夜歸鹿門歌》後四句,景物清幽,情思也清幽,主客觀渾然合一。施補華稱讚說:“清幽絕妙”(《峴傭說詩》)。這首詩無論情、境、人都有“清幽”的氣象,格外顯得韻致高遠。

  王維的山水詩在自然渾成方面與孟浩然相近,但“雅淡之中,別饒華氣”(施補華《峴傭說詩》)。例如《歸嵩山作》,詩情、畫意、音樂美、禪趣四者高度結合,詩人的自我形象與山水景物形象融合為一體,構成深遠豐富的藝術意境。

  三、關於“詩史”杜甫的探究。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具有史的認識價值。在他的詩中,凡是重要的歷史事件,幾乎都有反映。有的歷史事件,史書上沒有記載,杜甫詩中卻寫到了,可以補史書的不足。除了提供史的事實外,杜甫詩還提供了比史實更為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這是任何歷史書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杜甫的某些詩,不是直接寫歷史事件,而是抒發自己的一些感慨。然而,這些感慨是因戰事頻仍、生靈塗炭而發的,從這些感慨裡,可以感受到當時社會的'某些心理狀態。從認識歷史說,這些詩也屬於“詩史”。例如,《登岳陽樓》不僅寫出“戎馬關山北”的歷史,而且刻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憑軒涕泗流”的畫面,又抒發了他的孤獨淒涼的身世之感和憂念時局的愛國摯情。這首詩也具有“詩史”的意義。

  拓展閱讀

  李白詩歌與盛唐文化

  李白的詩歌固然有高度的藝術技巧,但若論章法的嚴密、用典的巧妙、對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別人高明許多。若論比喻的新鮮、想像的奇特、誇張的大膽,雖有過人之處,可是隻憑這些顯然不足以產生那麼強大的藝術力量。李白乃是以氣奪人。範傳正說得好:“受五行之剛氣,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無類。”(《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氣的充沛與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點,也是李白詩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個重要原因。至於藝術技巧,不過是在氣的統帥之下更加充分地發揮了它們的作用而已。

  氣是一個哲學概念,在先秦諸子的著作中已經屢見不鮮。氣的概念首先被引進音樂理論,在《左傳》和《大戴禮記》中都有這方面的論述。曹丕寫《典論·論文》開始以氣論文。此後在繪畫、音樂、書法等領域中也運用了氣的概念。儘管古人對氣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說來是指作家、藝術家在進行文藝創作時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調,以及創作的激情、衝動、勇氣等心理準備。說李白的詩以氣勝,就是著眼於這些方面的。讀者都會感到,李白的詩裡有一股與雲天比高、與歷史等量的氣迴盪著,使人不得不懾服於他的力量。李白的詩,綜而言之,其氣奇、其氣逸、其氣壯。析而論之,有氣骨、有氣象、有氣勢。

  所謂氣奇,是指李白的詩歌顯示了超凡的創造力,創造了許多按常規不可思議的詩歌形象,使人驚訝、歎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發了盛唐人的創造力,這在當時的音樂、舞蹈、美術、書法中都已得到了證明。而李白的創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傳統、學習前人,又勇於創新,走自己的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最為他所不齒。他的藝術風格是前無古人的,他的許多詩的寫法也是前人不敢想像的。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他想像自己的心可以離開身體飛向遠方,或隨狂風,或隨大雁,或隨明月。這是多麼新奇!

  許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詠過,但在李白的筆下又有了新的創造、新的生命,成為新的意象。明月,是經過李白的再創造,才變得格外富有詩意。還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前人似乎忽略了,沒有形成飽滿的詩歌意象。李白卻有新的發現,詠之於詩,成為獨具特色的意象。例如海就是這樣。自《詩經》開始,寫江寫河的佳句不勝列舉,寫海的除了曹操的《觀滄海》之外,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就不多了。王均的《早出巡行矚望山海》、隋煬帝的《望海》、李嶠和宋之問的《海》,都不曾給人留下什麼印象。寫海而能寫出海的氣魄的,還是要推李白。在“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古有所思》),“木落海水清”(《贈盧徵君昆弟》),“半壁見海日”(《夢遊天姥吟留別》)這些詩句中,海和風、日互相配合,構成一幅幅壯觀的圖畫。

  也許是因為李白喜歡皎潔的緣故,他的詩裡使用最多的色彩詞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創造性的筆下,幾乎什麼都可以成為白的。“白玉”“白石”“白雲”“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鷗”,自不待言;就連雨也有白雨:“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銀竹。”(《宿湖》)真是意想不到的妙筆。其他如“青天何歷歷,明星如白石。”(《擬古》其一)“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雲鬟綠鬢罷梳結,愁如回飈亂白雪。”(《久別離》)“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哭晁卿衡》)“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吳雲飛。”(《臨江王節士歌》)李白就這樣用他的詩筆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天地。

  李白詩歌的逸氣表現為對自由的熱愛與追求。李白的詩風飄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鵬,在《上李邕》中說: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恆殊調,見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殊調”二字正好可以說明他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熱愛自由、追求自由的性格。《大鵬賦》說得更加清楚:

  豈比夫蓬萊之黃鵠,誇金衣與菊裳。恥蒼梧之玄鳳,耀彩質與錦章。既服御於靈仙,久馴擾於池隍。精衛殷勤於銜木,悲愁乎薦觴。天雞警曉於蟠桃,踆烏晰耀於太陽。不曠蕩而縱適,何拘攣而守常。未若茲鵬之逍遙,無厥類乎比方。

  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鵬,既不同於蓬萊的黃鵠、蒼梧的玄鳳,也不同於銜木的精衛、報曉的天雞。那些鳥都喪失了自由,惟獨大鵬可以無拘無束地翱翔於天地之間。李白不甘心受禮教的約束,不屑於做一名皓首窮經的儒生,他說:“撥亂屬豪聖,俗儒安可通。”(《登廣武古戰場懷古》)“儒生不及遊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行行且遊獵篇》)“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俠客行》)“男兒百年且樂命,何須徇書受貧病?男兒百年且榮身,何須徇節甘風塵?衣冠半是征戰士,窮儒浪作林泉民。”(《少年行》)他甚至不屑於參加士大夫視為正途的進士考試,而欲憑藉自己的社會聲望直取卿相,功成身退,依舊還他自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