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秦觀> 秦觀的故事

秦觀的故事

秦觀的故事

  少遊為黃本校勘甚貧,錢穆父為戶書,皆居東華門之堆垛場。少遊春日作詩遺穆父曰:“三年京國如絲,又見新花發故枝。日典春衣非為酒,家貧食粥已多時。”穆父以米二石送之。《王直方詩話》

  王右丞二月十一日生日。程文通諸人前期袖詩草謁秦太虛,問曰:“右丞生日,必有佳作。”少遊以詩草示之,乃押九青韻俱盡。首雲:“元氣鍾英偉,東皇賦炳靈。敷十一莢,椿茂八千齡。汗血來西極,風出北溟。”諸人愕然相視,不敢更出袖草。《桐江詩話》

  秦少游晚出左掖門,有詩云:“金雀稜轉夕暉,飄飄宮葉墮秋衣。出門塵漲如黃霧,始覺身從天上歸。”識者以為少遊作一黃本校勘而炫耀如此,必不遠到。《詩話總龜》

  少遊紹聖間以校勘為杭。方至楚泗間,有詩云:“平生欠僧房睡,準擬如今處處還。”詩成之明日,以言者落職,監處州酒。人以為詩。《王直方詩話》

  呂申公在揚州日,因中秋令秦少游預擬口號,少遊遂有“照海旌幢秋色裡,激天鼓吹月明中”之句。是日微陰,公雲:“使不著也。”少遊復作一篇雲:“自是我公多惠愛,卻回秋色作春陰。”《溪漁隱叢話》

  東坡初未識秦少游,少遊知其將至維揚,作坡筆題壁於一山寺。東坡果不能辨,大驚。及見孫莘老,出少遊詩詞數百篇讀之,乃嘆曰:“向書壁者,豈此郎也!”《冷齋夜話》

  謂少遊曰:“東坡言少遊文章如美玉無瑕,又琢磨之功,殆未有出其右者。”少遊曰:“吾少時用意作賦,習慣已成。誠如所諭,不畏磨難。然自以華弱為愧。”邢和叔曰:“子之文兩不差,非秤上秤來,乃等子上等來也。”《師友談記》

  少遊嘗以真書題邢敦夫扇雲:“月團新碾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山谷見之,乃於扇背小草題一詩云:“黃葉委庭觀九州,小蟲催女獻公裘。金錢滿地無人貫,百明珠薏秋。”少遊後見之曰:“逼我太甚!”《詩話總龜》

  山谷戲書少遊壁詩,有“誰饋百牢眼”之句,注“”以指所盼者。《山谷詩話》

  少遊自會稽入都見東坡。東坡曰:“不意別後卻學柳七作詞。”少遊曰:“某雖無學,亦不如是。”東坡曰:“‘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坡又問別作何詞,少遊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雕鞍驟”。東坡曰:“十三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高齋詩話》

  東坡呼少遊為“山抹微雲君”。《藝苑雌黃》

  少遊在州,與營妓婁婉字東玉者密,贈之詞,有“玉佩丁東”句。又有贈陶心兒詞雲:“天外一鉤橫月帶三星。”東坡其恐為他妓廝賴。高齋詩話:山谷次韻孫子實寄少遊詩云:“才難不易得,志大略細謹。”王立之詩話:少遊極怨山谷此句,謂言州事,少人知者。《山谷詩注》

  杭有一,閒唱少遊滿庭芳詞,偶誤舉一韻曰:“畫角聲斷斜陽。”琴操在側曰:“畫角聲斷門,非斜陽也。”曰:“汝可改韻否?”琴即改雲:“山抹微雲,天連香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徵,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靄茫茫。孤村裡,寒鴉萬點,流水繞紅牆。魂傷當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漫贏得秦樓薄倖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餘香。傷心處,長城望斷,燈火已昏黃。”東坡聞而賞之。《能改齋漫錄》

  程伊川一日見少遊,問:“‘天若有情,天也為人煩惱’是公詞否?”少遊意伊川賞之,拱手遜謝。伊川雲:“上穹尊嚴,安得易而侮之?”少遊慚而退。《甕閒評》

  秦少游觀川圖而愈疾。《香祖筆記》

  暢姓惟汝南有之。其族尤奉道,男女為黃冠者十之八九。有女冠暢道姑,姿色妍麗,神仙人也。少遊挑之不得,乃作詩曰:“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烏紗裹寒玉。超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塵俗。霧閣雲窗人莫窺,門前車馬任東西。禮罷曉壇春日靜,落紅滿地乳鴉啼。”《桐江詩話》

  秦少游侍兒朝華,姓邊氏,京師人。元祐癸酉納之。嘗為詩曰:“天風吹月入闌干,烏鵲無聲子夜閒。織女明星來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間。”時朝華年十九。後三年,少遊欲修真斷世緣,遂遣歸父母家,以金帛嫁之。朝華臨別,涕泣不已。少遊作詩云:“月霧茫茫曉悲,玉人揮手斷腸時。不須重向燈前泣,百歲終當一別離。”朝華既去二十餘日,使其父來曰:“不願嫁,卻乞歸。”少遊憐而復取歸。第二年,少游出錢塘。至淮上,因與道友議論,嘆流光之速,謂朝華曰:“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使人走京師,呼其父來,遣隨去。復作詩云:“玉人前去卻重來,此度分攜更不回。腸斷龕山別離處,夕陽孤塔自崔巍。”時紹聖元年五月十一日,少遊嘗手書記其事。未幾,遂竄南荒。《墨莊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