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論讀書
原文:
子少時讀書,一見輒即能誦①。暗疏②之,亦不甚失③。然負④自放⑤,喜從飲酒滑稽⑥者遊。旬朔⑦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⑧之力,而常廢於不勤。 比⑨數年來,頗發憤懲艾10,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11不如時12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13數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故雖有勤苦之勞,而常廢於善忘。 嗟夫!敗14吾業15者,常此二物也。
註釋:
①誦:記誦。
②暗疏:默寫。
③失:差錯。
④負:依仗。
⑤放:放任自流。
⑥滑稽:巧言善辯。
⑦旬朔:十天為一旬,每月初一為朔,此指一個月。
⑧強記:記憶力很強。
⑨比:近。
⑩懲艾:懲戒。
11殆:大,幾平。
12時:以往,從前
13尋繹:反覆推求。
14敗:損害。
15業:學業。
譯文:
少年的時候讀書,看一遍便能背誦,默寫它,也不會出現差錯,於是便依仗著自己有這種本事就放縱自己,願意和喝酒鬧玩的人在一起遊樂。一個月之中,看書的日子沒有幾天,這樣即使有很強的'記憶力,經常不去學習也就荒廢了。 近幾年來,用發憤地態度來告誡自己,後悔以前的行為;但聰明智慧已經衰竭,幾乎不如十一二歲以前,每看見一件事,一定反覆推求才得到最終結果,合上書之後便迷茫混亂,經常是不再記住書中的內容,所以雖然很勤勞地讀書,也在經常忘記中把學問荒廢了。 哎呀!使我的學業敗廢的,就是這兩樣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