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高中讀後感範文(通用4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高中讀後感範文(通用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這一週我讀完了路遙的著作《平凡的世界》,因為種種原因我是從第二部才開始閱讀的。
剛開始翻閱的時候覺得內容很符合題目,從剛開始焦點就聚到了農村。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等等,都是普通的老百姓,生活都十分艱難。也的確是“平凡的世界”,可就從孫少安蓋了磚廠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讓我覺得每一個人都不平凡。孫少安一個農民,卻懂得抓住機遇,蓋了磚廠讓生活逐漸好轉。而且他還讓我看到了大兒子身上的那種擔當、責任感以及他的孝心。
雖然選擇紮根農村,可並沒有一事無成,憑著自己的自強不息、堅韌不拔成了“冒尖戶”。孫少平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因為他並不畏懼城市中的苦,即使剛到城市裡連睡的地方都沒有,也不選擇買票回鄉。不斷找地方當苦工,背上的傷一層又一層,即使心在滴血,也不會向命運屈服。雖然物質生活是貧困的,精神上也是孤獨的,但他有強烈的自尊,不會為此低頭。無論何時都不會自甘墮落,就算當苦力也不會讓精神世界麻木,堅持學習讀書,自我激勵。
他們的生活沒有大富大貴,沒有天生的地位,也沒有輝煌的成就。也的確是平凡的,和我們一樣生在農村過著最平凡的生活。可我卻沒有主人公那樣的意志,也因此他們是不凡的。他們選擇勇敢的面對磨難,把磨難當成墊腳石視為前進的動力。他們努力、上進、拼搏、能吃苦、有明確的目標……
而把視線轉到生活中呢?又是截然不同的畫風。知道自己是平凡的人,可卻又不思向前、自甘墮落、沒有目標、毫無生氣、沒有信心、不上進……感覺此類貶義詞都是形容我的。最怕不優秀,還沒有努力。沒有自制力、不自律。與孫少平相比,差的太遠了。現實世界只能比書中世界更殘酷,大道理又何嘗不懂呢?奈何思行不一,又能怪誰呢?
這本書從頭翻到尾,莫名有一股鬥志,彷彿有一個人在為我加油打氣。問心有愧,曾經的那個我去哪了呢?想太多又沒有用,放到實際行動中才是真道理,還是要付出實際行動的。《平凡的世界》,讓我懂得了好多好多。正如孫少平所說,勞動會讓人麻木,書籍,會讓你的精神充實。
處於平凡的世界,卻有不凡的意志、追求。即使生如苔,也學牡丹開,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多少個寂靜的夜裡,我手捧《平凡的世界》,任憑卷卷書香潤入心田,一種說不出的愜意時常油然而生。畢淑敏曾說過——閱讀是一種精神的按摩,在書頁中你嗅得見悲劇的淚痕,摸得著喜劇的笑靨,可以看清智者額頭的皺紋,不敢碰撞勇者鮮血淋淋的創口……當合上書的時候,你一下子蒼老又頓時年輕。
然而,在閱讀《平凡的世界》的過程中,我真切地領悟到這種種微妙的感受,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了一點點感悟。
《平凡的世界》一書以1975年至1985年我國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為背景,全景式地反映了我國城鄉社會在這10年間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書中人物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催我奮進。
“是的,他除過一天幾個黑高粱面饃以外,再有什麼呢?只有這些書,才是他覺得活著還是十分有意義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點安慰,並且喚起對自己未來生活的某種美好的嚮往——沒有這一點,他就無法熬過眼前這艱難而痛苦的每一個日子。”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的大學生活。孫少平每天只是吃幾個黑高粱面饃,除了上課還要勞動;而21世紀的我們,在大學的殿堂裡,不用忍受飢餓帶來的痛苦,每頓飯吃得滿足。然而,我們都把這當做理所當然,不少同學向父母伸手拿錢時,也並沒認真想過,父母掙的錢是多麼來之不易。在現今時代,學生中的攀比現象更是屢見不鮮。網路上也應景地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與其拼爹,不如想想我們的爹當年是怎樣拼的。是的,我們在父輩身上索取的不應只是金錢,而更應該是他們當年默默奮鬥,堅韌不拔的毅力。面對父輩們的付出,我們也應常懷感恩之心,努力拼搏,將來好好報答父母的“三寸暉”。孫少平無足夠的食物以充飢,卻用精神食糧來慰藉自己。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啊!自從我上了大學之後,情性日益變得浮誇,少有時候安靜地讀讀書,更莫說如飢似渴地找書閱讀、認真地獨立思考了。孫少平對知識的渴望精神感染了我,使我明白作為一名學生,主動接受知識,擁有自己的思想十分重要。
“你或許只受了點傷,正躺在某個醫院的病床上。你一定在等著我的到來……孫少平內心緊張地作各種設想。所有這些設想前提都是曉霞還活著。是的,她怎麼能死呢?她怎麼能死呢?活著,是的,活著!”孫少平的未婚妻田曉霞當了記者,在南部某城市被洪水淹沒時,趕赴現場報道,卻因為搶救群眾而犧牲了自己。想到田曉霞的犧牲,作為新聞學專業學生的我,不免有了點點感慨。在資訊傳播手段日益發達的今天,訊息的釋出速度越來越快,這也使趕赴一線的記者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曾立志當一名優秀記者的我,也想象過以後轟轟烈烈的職業生活。然而,除了在採訪報道時遇到困難險阻之外,當見到群眾深陷於危急之中時,我該如何抉擇?先盡一個記者的職責,寫好報道;還是追隨作為一個人的良知,先投入到搶救群眾的隊伍中去?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相信,我會選擇後者。這是一種對生命的愛護和尊重,這是人之所以為人最起碼要實現的.價值。
讀罷本書,令我感慨的人物還有很多。孫少安的理智成熟使我佩服,田潤葉的深情熱心讓我感動,孫玉亭的革命精神令我鼓舞……書中的人物,大多都堅韌不拔、歷經千辛萬苦依然不丟失對生活的希望。他們那股熱愛生活,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學習並昇華為指導我們前進的光輝。如今的我們猶如處於溫室中的花朵,難免滋生嬌慣之氣。在邁入社會之前,我們應該坦然接受每一個困難,並利用困難來鍛鍊自身素質。或許前方的道路佈滿荊棘,但只要我們心懷希望,不抱怨,不放棄,定能看見曙光,收穫感動,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閱讀《平凡的世界》,猶如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當文字如泉水般流淌過眼前時,我彷彿覺得這是作者睿智冷靜的心靈對我幼小心靈的單獨錘擊。這是一次思想上的成長,它改變了我心的軌跡,讓我的身心充滿溫熱的能量!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有一個青年,他家境貧窮,在生活中,他時常受到命運的捉弄,但他卻不曾屈服於挫折,努力地奮鬥,盡力改變著他那平凡的世界。
他就是孫少平——一個農村後生。和五個家人在兩口窯洞的他與同齡人截然不同:愛閱讀,有抱負,對事物有著獨到的見解……但在生活所迫之下,他決定去縣城打工。在那兒,他豐富了閱歷,幫助家人分憂,扶窮濟困,逐漸成長起來。知音的死亡、工作時造成的破相也沒能摧毀他。身殘志堅、性格堅毅的他在生活中活出了不平凡!
在平時課外閱讀中,我瞭解到周文王在被關押拘禁時推演出了《周易》;孔子在窮困潦倒的際遇中編撰了《春秋》;屈原在被流放蠻荒之地後創編了《離騷》;左丘明雙目失明後為解析《春秋》而作《國語》;孫臏被殘忍地砍去了膝蓋骨,編著了《兵法》;呂不韋被貶放到蜀地,才有《呂氏春秋》流傳於後世;韓非被囚禁在異國,寫下了《說難》《孤憤》。
像多位先賢一樣,孫少平的成長也完全是由自身改變的,若他在家道中落時自暴自棄,他也不會有日後的成就;若他在縣城之中不能自養,家裡就會多一個累贅,妹妹的大學夢也會因而破滅;若他在做煤礦工人時因傷病而無法自拔,更不能過上富足的生活。正是他的一次次奮鬥,為他帶來了生活的曙光。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奮鬥是克服困難的良方,這是很多先人教給我們的道理,同樣這也是孫少平教給我們的道理,在我們的學習之中也是如此——對學習中的挫折,努力克服,堅持不懈的奮鬥,同樣也能取得成功。我有一個同學,天資並不十分出眾的她,在英語方面刻苦鑽研,虛心向大家求教,雖然她的多次測驗不理想,但她沒有屈服,她更是鑽之彌堅,更加認真的學習著英語。終於,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的英語成績突飛猛進,她成了英語學科的黑馬,在期中測驗取得了全班最高分!
孟子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看來,一個人如果不經歷風浪,就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不經歷風雨,就不能看到絢爛的彩虹;不經受磨難,就不能有偉大的成就。
命運沒有給我們任何人特權,也看不起我們哪個人軟弱,我們不能做命運的奴隸,我們只有在磨難之中才能更加堅強,只有在磨難之中才能茁壯成長,只有在磨難之中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偉大的生命,不論以何種形式,都將會在宇宙間永存,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上的人類,也將繁衍和發展。可是生命對於我們來說又是那麼的短暫,不論是誰,總有一天都會走向自己人生的終點,死亡,這是人最終的歸宿。
初讀路遙先生的這本書,內心就被黃土高原的蒼涼與厚重所震撼,路遙筆下的黃土高原與都市是不同的。那裡的世界是淳樸的,也是粗放的。書中講述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耕作的情景。雖貧窮落後,他們卻不卑不亢,苦並快樂著,給人一種頭頂青天、腳踏黃土的踏實感,這種樸素與純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書主要圍繞主人公孫少平一家生活的變化、雙水村的變遷,以及孫少平孫少安兄弟為理想不斷奮鬥的歷程來展開描寫,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孫少平,這個默默承受人生苦難卻從不放棄的鐵骨錚錚的有志青年。雖貧苦,卻從不自卑;雖潦倒,卻從沒停止追逐夢想的步伐。他不甘淪為命運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激勵著他到外面的世界闖蕩,這種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尋找個人的價值、自強不息的精神,構成了一個在平凡世界裡卻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貧困的,卻是溫馨的;他的愛情是遺憾的,卻是甜蜜的。即使最後為了救人毀容也不能動搖他那顆年輕的,與生命抗爭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孫少安,從小就揹負著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並且帶領雙水村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其中的艱辛與困難難以想象,但憑藉勇氣與勤勞渡過了難關,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實在可敬。
品讀這本書,我對生活與苦難有了新的認識,由衷地敬佩孫少平兄弟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那個平凡的世界孕育出了這種不平凡的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即不簡單。
反思當今社會的年輕人,實在是慚愧,一些人遇到一點困難就自暴自棄,輕視生命,絲毫經不起生活的考驗。我們應該學習生活中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最後,以路遙先生一句話來說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無止境的奮鬥,只有認定了目標,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