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範文(通用4篇)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範文(通用4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範文(通用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

  這個假期我看了《平凡的世界》這部書,這部書從一個名為孫少平的高中生說起。講述了在文革的前期,中期和後期黃土高原發生的一系列充滿人生酸甜苦辣的長篇小說。很遺憾我只讀了他的第一部。

  不過這樣我就滿足了,給我帶的知識,教育就很豐富了。

  我很欣賞這部著作裡面的孫少安,從小承擔家務,識大局,懂得為家人承擔,這一點值得我學習。

  說起孫少平,這個略顯稚嫩的高中生,在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他有感情,懂得自己的任務,知道要去學習,雖然不正規,但還是展示了他好學的性情。

  少平一家祖輩都是面朝黃貝朝天的農民,日子非常不好過,但是這個家中的人都互相的幫助,這令我非常感動。

  真是好書一本,一本好書!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2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透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

  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裡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裡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當我費力的開啟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系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著…”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節變化,相同的季節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大覽宏圖。

  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麼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臺,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3

  最早在高中時期就聽過老師和同學強烈推薦過路遙的這書,自己還是在看完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後才有強烈的慾望想去真正讀這本書。讀完後覺得有些慚愧,但也有些許幸運,慚愧是覺得自己讀的太遲了,幸運是讓我對人生有這麼一次深刻的思考和總結。這就是好書的力量。沒錯,永遠不要低估一本好書對人心靈的震撼和影響。

  讀一本好書,勝聽百節課。《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人生苦短,相信是讀了這本書的人都會不斷感慨的命題。少平成長過程中,生離死別和各種傷痛,一直在圍繞著他。他似乎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了,苦難成了他生活的代名詞。我很感激作者,感激作者給了少平這個人物如此充實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讓我的神經在讀書時跟著主角的歡樂而歡樂,隨著他的困境而擔憂,甚至幾度跟隨少平的無奈而掉下眼淚。少平無疑是全書的靈魂,是全書的中心,也是作者的心血所在。不管他經歷了多少苦難,都不忘記希望,這苦難中的希望靠的`就是永不言敗、不屈不饒的精神。多變的是世事,不變的是精神。這句話可以用來概括少平的成長經歷,同時也可以表述全書的核心思想。

  在描述主角苦難經歷的同時也著力鞭撻了當時那個動亂時期的黑暗,生動描述了那個時期處於水深火熱的勞動人民的窮苦狀態。但是他們似乎從來沒有放棄過生活,不管世事如何,都對美好和幸福充滿著嚮往。聯想到這裡,生在新時代的我們,更要懂得感激,感激自己活著,感激一切的美好與變化,這是一代又一代先輩和人民創造的艱苦卓絕的成就,這樣我們才會有珍惜,人生才不會"苦短"!

  無論在何種生活狀態,遇到何種挫折,失去多少寶貴的東西,最不可以失去的就是精神,一種超脫當前生活的能帶來希望的精神。最後祝願正在為生活拼搏的所有讀者都能懂得珍惜,懂得奮鬥,懂得努力。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4

  這本書在忐忑的心情工讀完,覺得後面應該再發生點什麼,所以又在網上找看有沒有後續什麼的。結果後續都是讀者們自己寫的,各種版本有之。我恍然大悟,原來路遙先生寫到這就結束可能是想讓我們自己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結果。所以我來寫寫我自己想要的結果。

  還是從前面說起,在看到郝紅梅被光想欺負,那種從等待希望到後面的麻木,最後有了輕生的念頭。那段文字看的我相當糾結,可能是以最快的速度在看那段章節,當最後田潤生站在郝紅梅面前,那一刻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有情人終成眷屬,多麼美好的結局。

  當田曉霞為救人而犧牲時,路遙先生只用了很少的幾句話來述說。我有點不敢相信田曉霞就這麼死了,短短的幾行字,我反覆讀了好幾遍。我放下了書。不想再往下看了。多麼希望和廣大讀者希望的那樣,她只是被衝到了下流。最後被救了上來,赴了那兩年之約。我在查後續的時候看到田遙在寫到田曉霞死的時候也是近乎崩潰,可能那兩句田曉霞死了,田曉霞死了!才是他心裡最痛的呼喚。也可能是路遙也不忍面對這一事實,所以在述說的時候才用那麼短的幾行。但事實如此,田曉霞死了。那個深愛著孫少平和孫少平深愛的田曉霞死了。

  休息兩天後我還是拿起書把後面的看完,孫少平受傷了,在省醫院遇到了金秀。她愛他,孫少平也對秀那麼的依賴,從字裡行間我能感到孫少平也同樣喜歡著他這個妹妹,感情也超越了對妹妹的那種愛。但他還是犯了和他哥孫少安當年的那種錯,覺得不能耽誤秀,她有更好的前途。他又一次在愛情面前選擇了逃避。回到了礦上。也有讀人說孫少平最後和師母惠英嫂在一起。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孫少平對師母的感情更多的是責任,師傅死後,他想扛起這份責任。而惠英嫂對孫少平的感覺也是那種母愛。從他們之間我並沒有看到愛情的影子。

  而我想要的結局卻是,秀實習完後放棄了深造的機會,來到了礦區醫院當了一名醫生。和孫少平在了一起。愛情就應該是這樣。後來孫少平考上了礦上的學校。最後在礦裡當了中層幹部,幸福的和秀、惠英嫂還有明明生活在一起。當然,對惠英嫂的感情是責任與親情。

  有人覺的孫少安最後和田潤葉最後在一起了,我覺不太可能,因為田潤葉已經是幸福的了,就像我們在失戀以後都會痛苦一樣,但青春就是這樣子,回往都是美好的,但那些都是過去。永遠回不去的。

  還想寫的,但覺得其他的狀態也不錯。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