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精品】平凡的世界演講稿4篇

平凡的世界演講稿

【精品】平凡的世界演講稿4篇

平凡的世界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完了《平凡的世界》我有很多感觸。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遙的作品,這部書激勵了無數青年,讓無數人重燃對生活的希望。它主要講了孫少平一家艱苦奮鬥的經歷,其中的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例如永不服輸的少平少安兩兄弟、善解人意的潤葉、愛議論別人的侯玉英等等等等。

  這部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情節的跌宕起伏,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牽動著我們的心,讀到最後更是令人感動,從書中不難看出作者路遙為此書做下了許多的生活積累,此書最令人振奮的便是兩兄弟的奮鬥歷程,兩人家境並不富裕,甚至是出奇的貧困,可他們沒有放棄自己,而是與生命做起了鬥爭,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生活。

  另外,還有他們的愛情,少安因為家境貧寒又要供弟弟妹妹上學,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同時也放棄了和潤葉的愛情,當潤葉再次向少安說明自己的心意是,少安明明喜歡著潤葉,可是為了潤葉的生活,他放棄了這份愛,這是多麼偉大的品質,多麼讓人感動。

  從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道理:比如堅持、努力、適當的放棄、忍耐。

  我推薦大家都去讀一讀這本書,它會讓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面對壓力,面對困難。

平凡的世界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或許我們僅僅如同宇宙間渺茫的一顆小星星,也許只能散發出微弱的光芒,在宇宙中微不足道。但當我開啟《平凡的世界》並一一細讀時,我頓悟,即使再普通,再平凡,我依然可以用我的堅持,我的奮鬥,走出一個不凡的人生。

  書中寫的是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城鄉生活的巨大變化,透過複雜曲折的故事情節,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故事很平凡,卻讓我看到了那些直面苦難永不退縮的勇氣和頑強的精神。

  書中最讓我震撼的是孫少安。他是一個家境貧寒的普通人,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這個只讀完高小的.年輕人卻歷經痛苦和磨礪。從孫少安給每戶多分豬飼料的批判到他與潤葉愛情的阻礙,從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堅決制止到他妻子患上癌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讓他嚐盡了。他仍沒有低下頭顱,沒有被厄運打敗,反而頑強地站起來,越來越堅定。不禁讓我想起那句詩: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是的,他是在社會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受盡折磨,但他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職業的高低貴賤,不能說明一個人生活的價值,恰恰相反,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書中曾這樣對苦難描述。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課程。生活中的許多苦難讓我們學會了承受,學會了擔當,生活從來都是波瀾起伏的,也正因為有了它們,生活才會精彩。面對苦難我們需要“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氣;需要“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堅持;也需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

  在這平凡的世界中也許你找不出“幸福”這個詞。可在我眼中,它們雖然窮可處處洋溢著幸福,少年時代的孫少安閱讀幸福;青年時代的孫少安奮鬥幸福;壯年時代的他為別人付出幸福,娶妻生子幸福。正如書中所說:在無數艱難困苦之中,又何嘗不包含人生的幸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幸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幸福;“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是幸福。

  一個平凡的人,一段平凡的成長故事,曲折磨難卻讓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變得堅強,變得不屈,變成了一個錚錚鐵骨的硬漢。他用自己的雙手奮鬥,用身軀抵擋批判,用堅實的腳板踏出一個不凡的人生!

  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是平凡的,沒有經歷太多的苦難,讓我們用雙手去創造一個不凡的自己,讓光芒照亮世界!我雖平凡卻能帶給世界不凡!

平凡的世界演講稿 篇3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中國老百姓信奉的一句至理名言;“讀書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這應該是知識經濟時代一種不可爭議的共識。作為一名老師,讀書與我們更是息息相關。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詠我的崗位。然而,我是教師——英語教師,我要在我儲存 english word 的腦海裡採擷如花的漢語詞彙,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要用深深地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奧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人的頌歌;我要用我全部的心血和知識來澆灌我的每一個學生,因為我愛我的教師職業,我愛我的工作崗位。

  我一直慶幸自己在讀書時代就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喜歡讀書,即使參加工作後,也即便是如此。這都得益於家父,他兢兢業業從事教育事業三十多年,我自小就受其影響,書是他一輩子的良友,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他總是會抽出時間讀書。在一個書香氣息濃厚的家庭裡,我便開始喜歡讀書了,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茶餘飯後、睡覺之前,我總是喜歡看看書報,聽著翻書的沙沙聲響,聞著書的淡淡墨香,我常常陶醉在書裡,這種精神享受是不能從別處得到的。

  打小起就開始聽父親給我講大灰狼的故事、格林童話、教我背誦唐詩三百首,到中學時我就開始閱讀經典名著,我體會到了讀名著更多的是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人生得到昇華,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翻開《紅樓夢》、《少年維特之煩惱》、《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不追求潮流,不追求功利,帶著一份寧靜,去被“牛虻”,“保爾”等形象感染、激勵,被海德格爾、徐志摩的詩意浸染,被周國平、餘秋雨的哲理文字折服。此時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昇華。從中學時代到現在,路遙的書我讀過很多遍。“自古紅顏多薄命,不留壯士到白頭”42歲就英年早逝的作家,雖然已乘風而去,但是心血凝鑄的作品卻深深的感染著我, 他說“我已抱定吃苦犧牲的精神,實行如此繁難的使命,不能對自己有絲毫的憐憫心。要排斥舒適,斬斷溫柔。只有在暴風雨中才可能有豪邁的飛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彈撥出絕響”。不管是他的成名作《人生》,還是他厚重、宏闊史詩般的藝術畫卷《平凡的世界》都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是激發了我的意志和鬥志。

  我是一名人民教師。如果有人問我教師究竟是什麼?我會說教師就是一個平凡的人,暫且拋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光環。我們教師也是一個普通平凡的人,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需要閱讀。需要時刻提升自我。“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讓閱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閱讀淨化自己的心靈,充實自己的靈魂,這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讀書有其更深刻的意義。

  讀書能讓教師博學多才,悟性提高。新課程改革,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教學不能再跟以前那樣照本宣科,一味地講解教材,而是要師生互動,要聯絡實際發生,擴充套件。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不僅給我的學生上好每一節英語課,我覺得我更有義務去引導我的學生讀書,培養他們的讀書興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貯備,更要有很好的悟性,而且能將我的知識更生動、明瞭的傳授給學生,在課堂中我時常會給他們穿插講一些歷史故事、名言至理,結合外語書本給他們講講外國的歷史、風俗、文化,讓他們對中國和外國的文化有更深刻,更理智的認識,讓他們能夠開闊眼界。我深刻的體會到今天的讀書體驗就是明天的課堂實踐。只有教師書讀多了,知識面廣了,領悟能力強了,在課堂上才會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課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紛呈。這樣,學生就會在享受中快樂學習,教師就會在享受中輕鬆施教。

  讀名著,讀有用的書籍,那是我們教師必須要做的功課。前段時間有位學生問我“老師,豬流感是怎麼樣傳播到人身上去的”。當時我一聽啞語了,半天沒有慌過神來。當時我慚愧至極,我深知知識豐富的老師,學生喜歡。能言善道的老師,學生喜歡。而這些不僅需要老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功底,還要求我們老師的知識總要處在不斷地豐富、更新之中。是的,我們需要時刻更新我們的頭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資訊傳播渠道越來越多,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網路……教師有些接觸的很少,教師不知道的事情也許學生早已知道,因此我們教師的權威性也受到了挑戰。學生隨意提出的問題更多的是涉及到當前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有些甚至是當前的熱點和焦點。因此,我們教師更應學會讀生活。所謂讀生活,就是要熱衷於生活,儘量瞭解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時刻充實自己的頭腦。

  博覽群書,才能信手拈來、應用自如;引經據典,才能妙趣橫生、興味盎然;讀書萬卷,才能“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促生者,心靈的塑造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我們是不是該盡最大努力地追尋胸羅永珍呢?因為我們要站得高,才能把生命讀得開闊、靈動、樂觀、豁達、鮮亮;才能把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世界的多樣與神奇,世事的無端與詭異,傳授給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學子們。真心的希望我們的老師都能喜歡讀書,讓讀書來提升我們的品質,促進我們成長。

平凡的世界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好書,是著名作家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讀這本書也是因為很偶然的一個原因,記得有一天我開啟收音機聽廣播,剛好聽到在播《平凡的世界》,我一下子就被那優美的朗讀聲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住了,媽媽叫我好幾遍都沒聽見。當媽媽跑過來,看到我聽得這麼入迷,就從書架上給我找出了這本書,並對我說:“這本書寫得很令人感動,好好看吧,看完咱倆聊聊感想”。

  我一連幾天,除了上課、寫作業,其餘的時間都會抱著這本書看,越看越覺得書中的人物彷彿越加鮮活生動了,他們好像就在我身邊,對我說話,在訴說他們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們經歷的風風雨雨。書中的主人公孫少平是一個出生在普通農民家庭的青年,與那個特定時代的許許多多農村青年一樣,孫少平似乎應該安於現狀。因為他沒有機會上大學,又出身在貧窮本分的農民人家。他註定要像他父親那樣,在這個祖祖輩輩都週而復始的土地上以同一種姿態旋轉,跳不出這個圈子,這就是中國的農村,中國的農民。但孫少平沒有向自身的命運低頭,他了解農村,也瞭解自己,他從不懼怕勞動,決不同於他那個遊手好閒的姐夫王滿銀。他也不願和他哥哥孫少安一樣,單純追求一種物質生活上的富足。他決不鄙視農民,但卻不想在土地裡平淡一生,平凡的小人物,卻有著不平凡的思想,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我敬佩他!

  讀完《平凡的世界》,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和媽媽討論過對這本書的感想後,更讓我明白了80年代人們的艱苦與貧窮,更體會到了現代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將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並更加努力學習,爭取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