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一個十年老讀者關於電視劇版的一些看法

一個十年老讀者電視劇版的一些看法

一個十年老讀者關於電視劇版的一些看法

  首先,作為一個原著黨,我是認為任何改編的電視劇都無法完美契合讀者心中的想象的。一句老話,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哪怕大方向沒有問題,一些細節的處理也會讓觀眾心中產生“不是我心裡的少平”或者“演的不像”或者“旁白太生硬”之類的想法。電視劇和原著本來就是不同的個體。評判標準自然也不一樣。

  其次,原著發生在1975-1985左右的陝北,而本人生長在千里之外的江南,虎子的年齡應該都比我大15歲左右,關於那個時代的一些歷史問題,還有電視劇中陝北方言遭吐槽的問題,恐怕不在我的置喙範圍之內。

  讀平凡的世界,是從我12歲那年開始的。那時候才念初二吧,恰好是中二期,當然只能讀懂故事,對整個書中“時代感”的把握和絕大多數細節的理解都無法做到。12歲到現在整整10年,原書已經被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已經破破舊舊了。我不能說理解的多麼透徹,不過,很多原文段落都早已經能背誦了。

  另,我的父親恰好成長在那個年代,他1967年出生,75年時8歲,81年上高中。平凡的世界一書,父親是在我的推薦下讀的,也和我一樣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不同的是,他生長於那個年代,對政治體制、勞動、鬥爭等等社會現實的體會和把握比我當然要深刻很多。前幾集電視劇播出我還在家中,便和父親一起觀看品論。

  在爸爸看來,電視劇中對農業學大寨、批鬥會的處理很不符合歷史;據他說,當時的中國農村,農民思想非常的質樸乃至於僵化,每天就是下地幹活賺工分,並沒有那麼多閒工夫,平時說話也是非常小心的,比如孫玉厚拒絕參加批判大會時對孫玉亭所說的“哪怕叫我也去批鬥呀”應是在非常怨憤生氣的情況下喊出的,並不是隨口說說;爸爸舉了一個例子,他小時候見過一次批鬥會,有一個村民喊口號錯了一個字,當場就被拿下並被批鬥了。。電視劇中少安因豬飼料地的事情被批鬥時,少安和賀鳳英在臺子上說的話也被爸爸認為太“肆意”了。老爸搖著頭說:“那時候的人,哪裡敢這樣說話。批鬥會的時候都是大氣不敢出一聲的。說話經常帶毛選語錄。人人自危。”

  而在我看來,在這些方面,電視劇的確比原著顯得要“肆意”和“隨便”的多。不過畢竟是2015年的電視劇,上有廣電總局,下有根本沒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大部分年輕人,如果真還原歷史了,別說審批通不過,想來大部分年輕人都會不愛看吧。再者說,如今大陸電視劇的質量,已經讓我將預期值放的很低了。一句話,拍成這樣,在我看來已經挺不錯了;感情戲多了一些也是迎合大眾口味啊。

  畢竟,將原著改編成電視劇,有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人瞭解路遙先生的這部宏偉鉅著。作為這部書的忠實讀者,我也真的很希望更多的人能在看了電視劇後對小說感興趣,然後去看原著。在這裡舉一個小小的栗子,我男友家鄉離林和延安都很近,陪我看了幾集之後對電視中的方言懷有非常親切之感受,很快對我表示了想看看原著的想法。而在在此之前這貨23年人生也並沒有讀過幾本小說。

  其實這一點,不管是我和我爸,都相當沒有發言權。畢竟我們都是操一口吳儂軟語的江南人,一輩子也沒去過幾次北方。只有媽媽去過西安,也是為旅遊之故。倒是男票作為一個山西人,他家鄉與林市幾乎隔黃河相望,昨晚我們特意看了地圖(原諒倆工科生地理不好...),他家大與秀蓮家相距不遠。在男票看來電視劇中的方言已經是非常親切了。至於普通話問題,這一點我倒是覺得電視劇方做的不夠好。原西縣不是銅城,絕大多數人口都是土生土長的原住民,的確不應該有那麼多說流利普通話的人。或許陝北方言訓練做的不夠吧。。也因為這個,我更愛看劇中雙水村石圪節等地的情節;還是農民好看...

  這一點,真的真的是眾說紛紜。原因無他,就是每個讀者心中的角色都不一樣啊,這怎麼說呢。我個人是認為大致符合、演出該角色的魅力精彩之處就可以了。比如秀蓮並不是大眼睛,算是不大不小的眼睛吧,長相還是很符合原著,豐滿秀麗的農家姑娘,家裡地裡活兒一把抓;對少安那種一見傾心、一門心思只想著這一個人的感覺演出來就夠了。比如潤生,顯然性格已經是金波和田潤生的複合體了...(因此我以為電視劇應該是取消金波金俊海這一條線了)而且明顯更像金波的性格。這一點我不置可否,看接下來的發展吧。

  那麼在此淺談一下我心裡的眾角色形象和電視劇版的對比吧:

  孫少平:少平在我眼裡,毫無疑問全書第一主角的地位;貧窮的家庭出身和敏感多思的性格在70年代社會制度各種變更的時代背景下產生了劇烈衝撞,身體拘囿於重的體力勞動,思想暢遊在人類的燦爛文明中,少平其實是一個單純而又複雜的人。不同於他哥少安可以說是不斷的追求讓自己讓家人甚至雙水村的其他村民能夠過上更好一點的日子,少平的追求很複雜,甚至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少年時代結束,他就是懷著一種模糊的對社會對未來對外界的探索出去闖蕩。在黃原做小工的時候,就是在用重的體力勞動來淬鍊自己的身體和靈魂的感覺。這些都是過程,少平的追求即使全文結束也沒有說的多麼清楚。我想銅城大牙灣煤礦一定不是他的終點。

  袁弘的闡述,對於少年時的少平來說算是差強人意吧。總覺得可以演的更好一點,也是我對少平的期待比較高的緣故。但是有一點,很多原著中上帝視角的描述性的話語,編劇改成從少平的口中說出,這就太矯揉了一點,比如第一集袁弘說“...因為年輕而敏感的自尊”這樣的話說出來,以少平的性格,即使是在好友潤生面前也怪怪的。我理解的少平,剛進入高一應該是一種心若張弦而口不能言的狀態,他想的很多,但是沉默寡言。後來才漸漸開朗起來的吧。總之,希望袁弘在之後能把成年少平展現的好一點。.外表ok,少平就是蠻帥的啊哈哈。

  孫少安:既然說到外表,其實少安應該也是很俊朗的,多次提到他的鼻子和臉部輪廓就像希臘人一樣俊美,王雷的妝畫的稍微過了一點吧...當然可以理解少安參加勞動10年,曬黑一些是可以理解的;然後身板好像還不夠高大...但是,但是,但是,從演技的角度來看,真心給他打滿分。我們不能說王雷把少安演的不符合原著,畢竟嚴格來說,他演的是導演和編劇讓他闡述的孫少安。認為演的不像的同學應該去責問導演和編劇。雖然才播出了不到10集,但是我模糊的感覺到一點就是少安的性格似乎比原著要更有張力一點,一喜一怒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原著中似乎要稍內斂一些;這一點,我覺得是跟電視劇版把整個時代背景都表現的不如原著中(或者說真實歷史中)那麼沉默麻木僵化的緣故。畢竟拍成電視劇,都死氣沉沉就沒人愛看了。

  田潤葉:不得不說之前混8組的關係對佟麗婭沒什麼好感...但是在這部劇中,不論是演技還是顏,我都給她打很高的分數。追求愛情的`熱烈,對少平的溫柔和善解人意,對二爸田福軍仕途的擔憂,對長輩的尊重,在田福堂面前偶爾小女兒的一面,都展現的很好。顏也挺美的,至少在我看來還挺符合潤葉的形象的。目前為止。

  昨晚看了9,10二集。不得不說佟麗婭表現出的那個,被迫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又為了二爸的仕途選擇了妥協和委屈自己的潤葉,真的讓我眼睛紅了好幾次。年輕的愛情那樣美,那樣充滿熱情和不顧一切的奔放,可是,生活啊生活。看到潤葉在病房給秀蓮繫上一條圍巾,真的真的被感動了。如果放在現代你我的生活中,恐怕這兩個姑娘要被扣上不好聽的帽子,最好聽也要被說一句“聖母”吧。。可是,潤葉和秀蓮就是那樣可愛的姑娘。換一個時代,換一個演員,也許都不能讓人如此感動了。也是歸功於原著的魅力吧。這段說的有點亂。作為一個有且只會有一段戀情的姑娘,我想我理解和感受到的可能還不夠多不夠深刻。比如我自己怎麼也不可能做到潤葉那樣。佟麗婭表現的那種剋制和隱忍的情感,沒有流淚的鏡頭,紅腫的眼睛和悲傷的眼神比眼淚表現的多的多。

  孫玉厚:老戲骨就是老戲骨。。太高深的評論我說不出來,反正他就是我心裡的玉厚老漢。生活的艱辛和重壓真的把他折磨成一個過早顯露老相的“老漢”了。其實故事剛開始他應該是52歲左右吧。也沒比我爸大幾歲呢啊。。一開始跟王滿銀說“你也幫我找找,地上有沒有個縫”真的好好笑,但是笑完了就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有人說他演的不夠那種“被生活折磨的憂苦”的感覺,但是縱觀全書,孫玉厚就是一位有魄力、樂觀、以一種大氣坦然的態度面對和接受一切的真.漢子。雖然故事開頭,一切都不容樂觀,生活困苦,缺衣少穿,但是孫玉厚還是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影響著一家人,在我眼裡他不是那種普通的隨波逐流的農民。少安也不是。所以他們才會在社會制度變革中支援改革的嘛。不像玉亭還受過教育呢,完全是人云亦云,思想侷限於時代...不過,那時候大部分人都是那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