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魯迅自傳 》的習題與答案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文後問題。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我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之後,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京的豫備學校畢業,我已經決意要學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學對於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於是進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箇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計劃,但都陸續失敗了。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了。終於,因為我的'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習題:
1.本段寫到了魯迅人生道路上兩次重大的轉折,是哪兩次?其原因是什麼?(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怎樣發展的?請簡要闡述。
2.聯絡課文,解釋下列詞語。
旅行:_______ 助力:_______
3.“這時正值俄日戰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箇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句中“較為廣大的運動”指的是什麼?從加點詞語看,作者似乎是因為偶然的現象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隨意性太強,是這樣嗎?
4.對魯迅的這些做法,你是怎樣認識的?
答案
1.決定學醫和棄醫從文。 前者“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學對於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後者是因為“這時正值俄日戰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箇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作者原想學醫醫治好百姓的身體,另外,醫學也可以推動科學觀的發展。但後來發現拯救靈魂比醫治肉體更重要,所以又棄醫從文。
2.(略)
3.即拯救國民靈魂的運動,作者認為此運動首推文藝。 不是。事件是偶然的,但作者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想法是一貫的。因此,他認為有更好的道路時,便立即實施。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