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柳州的不解之緣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積極倡導者,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二十歲中進士,二十五歲就到中央做官,但由於參與了政治革新運動受牽連被貶,在仕途上一不振,一貶再貶,越貶離京城越遠,最後貶到幾近蠻荒的柳州做刺史,病死於任上,時年才四十六歲。
柳宗元在柳州雖然屬於被貶之列,但畢竟做了一個地方的主官。他利用有限的權利,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才能,做了許多好事,故柳州人擁戴他,在他死後為他用貴重木材做了棺裝殮,並護送其遺體到山西永濟老家。
柳宗元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他的名字與柳州共存,以至世人又稱之為“柳柳州”。當然,柳州人的義舉,也得到了回報。據說從柳州到永濟需走了幾個月,可等到了河東開啟棺材重新殮裝的時候,卻發現柳公的遺體依然完好無損,面目仍如生。大家都十分驚訝,柳州棺材因此沾了柳宗元的名人效應而聲名大噪。那些達官貴人無不以擁有一口上好的柳州棺材為榮,因此柳州也發了棺“財”。至今世上還流傳著“吃在廣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的民諺。
柳宗元和柳州也有緣分,都有個“柳”字,以至許多人誤以為柳州是因柳宗元得名。至於柳州是否因柳宗元而得名,一查資料便曉得。柳州之名出自柳江,其名在隋代就有。但毋庸置疑,柳州的發展進化史與柳宗元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柳州歷史雖然悠久,但直到唐代,那裡一直是個經濟落後,教育缺失,民情愚昧的蠻荒之地。直到柳宗元做刺史時,那裡還有因債務而淪落為奴的.現象。柳宗元上任一年內就解救了上千負債奴婢。與此同時,他還引導人們破除迷信,相信科學,勸說人們不要濫殺牲畜,有病要尋醫問藥,使當地殺牲祀鬼之風有所改變。
柳州因地處南方,氣候潮溼多雨,人們鑿井不懂科學,經常造成塌方。柳宗元到任後自己籌一些錢再利用一部分地方經費,親自帶領民工進行勘測,利用科學方法,在城北開鑿了水井,水井至今還用。為了引導百姓從事農林生產,他親自在城西北種植柑樹,並寫了《柳州城西北偶種柑樹》一詩以明其志。此外,柳宗元還大力指導發展牧副業、造船築路、修建房屋、使柳州的市容和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柳宗元到柳州後,還興辦學堂,並親自登壇講課,宣傳進步的文學思想和世間科學的存在、客觀事物的存在、自然生成的存在。由於柳宗元重視文教,使柳州湧現了一批嫻熟詩書深知禮樂的文化人士。
柳州是個山水秀麗的地方,就其自然風光而言,遠遠好於永州,但柳宗元這位曾寫過“永州八記”的大文豪在這裡沒有寫出一篇“遊記”,可見他公務之忙。然而在百忙中,他卻寫出《天論》《天問》等科技文章,留下了“憂來非一事,豈容華髮待流年”的豪言壯語。
“柳州舊有柳侯詞,有德於民民祀之”。今日柳州,是廣西重要的城市,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在這裡,柳宗元的遺蹟雖然不多,但柳宗元的影響處處可見。老百姓不僅修了“柳侯祠”,還從心裡默唸這位曾經的“父母官”。歷史上的柳州,曾是個求神問卦,迷信盛行的地方,但那些所謂的神靈都如曇花一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被淡化和遺忘了,唯柳宗元在人們的心目中歷經千年仍然受到敬仰和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