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和柳州
相信學過唐詩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他。柳宗元是唐代人,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為中國的詩壇作了很大的貢獻。歡迎閱讀小編整理的柳宗元和柳州,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柳宗元,他既是我國中唐時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又是傑出的樸素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晚年貶謫柳州、死在柳州,在柳州期間寫了百篇優秀詩文,人們叫他“柳柳州”
別名龍城、壺城的柳州市的羅池之畔,有一座紀念柳宗元的公園——柳侯公園,內有柳侯祠。柳侯祠建於唐代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祠記憶體有歷代碑刻40多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荔子碑”:它於宋嘉定十年(1217年)製成,碑文是韓愈寫給柳州人祀柳侯的祭歌《迎享送神詩》,以開頭一詞“荔子”為名,蘇東坡書,碑集是“韓文蘇書柳事”,譽稱“三絕碑”。柳侯祠附近還有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字子厚,生於唐代宗大曆八年(公元773年)。從他出生到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去世的47年中,經歷了代宗、德宗、順宗、憲宗四朝。柳宗元祖籍山西河東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永濟縣,後來曾遷居江蘇吳縣。因為他晚年被貶謫到柳州、死在柳州,所以人們又叫他為柳柳州。
疾惡不懼得奇名
柳宗元的童年生活,一直都是和母親、姐姐住在長安的西郊。母親教他讀古賦十四篇,他篇篇都能朗朗背誦。柳宗元的少年時代,因為時局動盪,家庭多變故,更由於他父親的官職調動頻繁,所以曾經跟隨父親去過許多地方,增加了社會閱歷。
貞元元年(公元785年),柳宗元的父親柳鎮因事到江西去,柳宗元隨父同行。當時,發生了李懷光由於陰謀策反而為他的部下牛名俊所殺的事件。柳宗元雖身在遙遠的南方,但對那件事十分關切,寫下了《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憤怒地譴責“逆賊”李懷光陰謀叛亂的“兇險之行”,表達了他反對分裂,渴望國家統一的心願。這篇文章,使年剛13歲的他聲名遠播,並有了“奇名”。
柳宗元的家庭影響,決定他從小就以讀書做官作為努力的目標。所以,他早年在學習上所下的功夫,重點都在做詩、賦,寫文章。
20歲那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第二年春天,他在長安考中了進士。和他同時考取的32個人中,還有他的好朋友劉禹錫。柳宗元考中進士曾引起轟動,就連德宗皇帝也找左右大臣打聽,知道他就是那個13歲寫出了《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的神童。
貞元十二年(公元796),柳宗元24歲,被吏部分發擔任秘書省的校書郎,管理國家的經籍圖書。過了兩年,朝廷舉行博學宏詞科考試。柳宗元在這次考試中榜上有名,立刻被調為集賢殿書院正字。這個職務實際和校書郎差不多,主要職責也不過是掌管編輯出版經籍和蒐集已經散佚的圖書。
勞心勞力興柳州
柳宗元從永貞元年(公元805年)被貶到湖南永州整整10年後。於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被改貶為柳州刺史。當年6月27日,柳宗元到達柳州。
那時的柳州,古樹參天,雜草叢生,到處都有毒蛇猛獸。正如柳宗元在《寄韋珩》一詩裡所說的,“陰森野葛交蔽日,懸蛇結虺如蒲萄”。瘴氣盛行,嚴重地危害著老百姓的生命。因而,中原人士都把柳州視為畏途。朝廷也往往把一些所謂犯了大罪的官吏貶謫到柳州。柳州雖然偏僻,但卻居住著勤勞淳樸的壯族同胞。由於生產力的低下,又遭受著殘酷剝削和壓迫,他們的生活極端貧困。
由於連年戰亂,柳州“典貼良人男女作奴婢驅使”的現象十分嚴重。柳宗元決心廢除這種非常殘酷的剝削制度,制訂了一項釋放奴婢的辦法,規定那些已經淪為奴婢的人,都可以按照時間計算奴婢應得的工錢,如果應得的工錢已達到所欠債務的數目時,就可以恢復人身自由,回家和親人團聚。這項革新措施一經實行,立即得到了當地廣大貧苦人民的歡迎。還被“桂管觀察使”裴行立推廣到柳州附近的其他州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有數以千計的奴婢得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