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柳宗元> 柳宗元的貶謫詩

柳宗元的貶謫詩

柳宗元的貶謫詩

  柳宗元是中唐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其古文成就詳見下節,其詩今存—百四十餘首,大部分寫於貶官永州、柳州時期。他的一些感時傷世之作,表達了“利安元元”、“濟生人之患”的思想情懷,表現對國家、對人民命運的關切,如《田家》三首揭露胥吏之兇狠、賦稅之苛重:“蠶絲盡輸稅,機空倚壁。”“公門少推恕,鞭撲恣狼籍。”《籠詞》《歧鳥詞》、《放詞》、《行路難》等也對現實有所揭露和諷刺。

  柳宗元與劉錫的政治遭遇十分近似,但思想性格有明顯的差異。二人雖同經憂患,但劉錫仍然保持著倔強剛猛之氣,對時弊的譏彈,對新貴的嘲諷,以及傲視困苦的昂揚奮進,雖然使他屢受打擊,但畢竟令心中的鬱結獲得渲洩與超越;柳宗元的性格比較沉鬱,而對社會人事的深思敏悟,又加深了他這種性格氣質,他只能將感憤時事、自傷身世的激切與愁苦,寄託在孤傲高潔、幽峭孤直的`懷抱中,但是這並不能真正幫他擺脫痛苦,因此,柳詩寫百憂攻心的精神煎熬,寫幽峭孤高的心境都十分深刻,這兩者又常常交織在一起,塑造了柳詩的獨特風貌。

  柳詩描寫其貶謫中的痛苦,讀來很令人震撼,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覘芙蓉水,密雨斜侵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詩中以“驚風”“密雨”刻畫憂患煎迫之狀十分傳神,這兩句既可以象徵險惡的政治環境,也深刻地傳達了詩人飽受驚懼的心情,而“嶺樹”一聯則描繪出遠貶蠻荒之地的淒涼孤獨。全詩被悽風苦雨、蕭騷不寧的氣氛所籠罩,傳達出內心的“茫茫愁思”。確如沈德潛所說:“柳州詩長於哀怨,得騷之餘意。”(《唐詩別裁》)

  其《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山似劍芒,割破愁腸的想象,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煎熬。

  柳詩常有類似尖利峭硬的比喻,如“林邑東回山似戟”(《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左右六利如刀”(《吱烏詞》);“奇瘡釘骨狀如箭,……支心攪腹戟與刀”(《寄韋行》)等。他還偏愛淒冷峭厲的意象,如“零露”、“寒光”、“幽谷”、“枯桐”等,詩中的色調偏於青、翠、碧等冷色調。這些共同塑造出冷峭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