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登樂遊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通古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含蓄而深沉地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兩首詩的意思,體會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與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深沉情感。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兩首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樂遊原》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引出閱讀的興趣
師:曾經有一位詩人,在樂遊原上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歷史名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跟隨他去樂遊原一起感受那份夕陽之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就是李商隱的《樂遊原》。
2、讀題,解題,樂遊原:一個地名,在長安城南,是唐朝著名的遊覽地。
二、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讀準讀通。
2、全班齊讀,教師糾正字音,指導“驅”的讀音。
3、教師出示向晚的意思:傍晚,意不適:心情不好。
4、學生結合圖片與註釋,自己理解詩歌的大意。
5、全班交流學生的譯文,在整理學生譯文的基礎上,形成譯文結果。
譯文;詩人傍晚時覺得心裡不太舒暢,就駕車去登樂遊原。夕陽多麼美好啊,只是黃昏將近了。
過渡:在初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我們再一起好好品讀一下這首詩,好詩就像好茶,越品越美,而這種美需要我們自己發現。
三.研讀感悟
1、知詩人
(1)師:詩人何時驅車登古原?心情怎樣,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意不適)師要求學生體驗:你心情不好時會怎麼做呢?
詩人心情不適時是怎麼做的?
(2)指導朗讀一、二句。
2、感景色美,悟詩人愁
1、師:當詩人站在這唐朝的最高地——樂遊原,他看到夕陽染紅了天空與大地,萬物都灑上了光輝,景色十分優美。(教師出示夕陽的照片,渲染意境) 提問:這樣的美詩人是怎麼來表達的呢?(夕陽無限好)
2、師:風景這麼美,詩人卻發出了怎麼樣的感嘆呢?(只是近黃昏)
師:這一個“只是”是詩人內心的`無奈,那為什麼詩人看到美景後,內心卻湧動起了無奈呢?
師向學生介紹李商隱的個人經歷:
李商隱生活在晚唐,經歷著國運將盡之愁,同時由於當時黨派間的鬥爭,他的個人抱負無法施展之愁以及對人生衰老的自然規律的愁。
師:那麼多的愁滲透到一起,詩人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