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離騷> 《離騷》的教學設計3篇

《離騷》的教學設計

《離騷》的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離騷》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離騷》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屈原生平,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從而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反覆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透過鑑賞重要語句,讓學生理解並感受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瞭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鑑賞重要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

  1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瞭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具:多媒體

  第1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影片《屈原》的幾組鏡頭: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沉江,並配以主題歌曲。

  提問你們知道螢幕上這位歷經坎坷,依然忠君愛國的詩人是誰嗎?(學生答:屈原)端午節時

  民間有一個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放出粽子,賽龍舟圖畫)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關於作者及《離騷》

  讓學生結合課文註釋及有關工具書介紹屈原,教師予以補充,多媒體出示有關屈原的鏡頭及生平簡介。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於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派與秦鬥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後投汨羅江而死,以明忠貞愛國之懷。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離騷》

  本文選自《楚辭》。(投影)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因此後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離騷》與《詩經》在文學史上並稱“風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那麼“離騷”是什麼意思呢?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絃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

  2.整體感知

  (1)誦讀課文

  ①放錄音或教師範讀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奏。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②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指正讀音及節奏。

  ③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奏。一般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④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語氣。

  提示:“兮”字,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齊讀時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疏通詩句,初步感知。(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並藉助課文註釋及工具書,邊讀邊歸納,教師巡視作必要點撥,解答學生的疑問。)

  (3)質疑釋疑(要求學生四人一組,把不理解的地方寫到紙上,並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師可讓其他學生一起討論,如若較難,則由教師分析。)

  ①重要詞語(投影)

  苗裔(yì):後代子孫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嶺上騏驥(qíjì)駿馬申椒(jiāo)申地產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繫帶的樣子,比喻狂亂不羈憚(dān):害怕捷徑: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腳後跟荃(quán):香草名,喻楚懷王謇謇(jiǎn):忠貞的樣子

  羌(qiāng)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靈脩: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②通假字

  肇錫餘以嘉名:錫通“賜”賜給

  來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導”嚮導

  指九天以為正兮:正通“證”

  ③同類活用

  名餘曰正則兮。名詞用作動詞命名

  字餘田靈均。名詞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全句譯為,只怕年歲不等待我。

  第課時

  (4)主旨把握

  課文節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學生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節選部分,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節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3研讀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怎樣的風度?(可先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然後再用課文中的詩句來說)

  [明確]“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尋道夫先路也”,詩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潔的品質,詩歌從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開始,詩人使用大量筆墨,從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說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貴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對楚國的興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記敘自己降生在一個祥瑞的時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賜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強調自己稟賦卓異不凡。在此基礎上,詩人進一步敘述自己及時修身,培養高尚的品德,鍛煉出眾的才幹,迫切地希望獻身君國,令楚國振興,使楚王成為“三後”和“堯舜”一樣的聖明君主。總之.詩人自我的形象,代表著美好和正義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張,能夠把楚國引向康莊大道。

  (2)《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並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於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於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可抒難抒之情。

  例:“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這兩句詩借用對柳絮與桃花的描寫,表達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及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的痛苦

  《離騷》的教學設計2

  離騷屈原

  一、匯入:

  民間端午節和屈原的聯絡,引出人們對屈原的認識。(PPT1)

  二、文學常識

  1.總說:印象中的屈原(PPT2)

  2.偉大的詩人屈原(PPT5-6)

  (具體上課內容可以酌情增減):屈原(約前339~約前278),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鬥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鬥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於祖國的決心。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如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徵詩人的品德修養。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實中的忠奸、美醜、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採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於鄉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於表現力。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騷體詩:亦稱“楚辭體”,古代詩歌體裁之一。起於戰國時楚國,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以屈原所作的《離騷》為代表,到了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與蕭統的《文選》等作品中,就用“騷’來指稱具有楚辭特點的詩歌,後人便稱之為騷體詩。

  特點:騷體詩在形式上打破了《詩經》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在民歌的基礎上又繼承了散文的筆法,句式長短參差,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標誌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離騷》的內容與藝術成就:

  《離騷》的前一部分追憶往事,偏重於敘寫現實;後兩部分探求未來,偏重於馳騁想象,最後回到現實,結束全篇。詩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並對楚國的失敗政治和黑暗勢力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離騷》既植根於現實,又富於幻想色彩。詩中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透過極其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並採取鋪陳描敘的寫法,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國、人間和幻境、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詩中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意識品性、複雜的現實關係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離騷》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傑作,為後來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3.解題:(PPT7-8)

  三、預習檢測

  1.字音字形(PPT9)

  苗裔(ì)孟陬(zōu)庚寅(gēngín)

  揆(uí)肇(zhà)扈(hù)

  辟芷(pìzhǐ)搴阰(qiānpí)汨(ì)

  2.詞語解釋

  皇:大。覽:觀察。揆:揣度。道:通導,引導。

  肇:開始。名、字:用作動詞,起名字。

  修:美好的。扈:披。淹:停留。

  3.誦讀指導(PPT10)

  4.誦讀指導(PPT10)

  5.自譯詩歌(PPT11-12)

  炎帝啊,我是你的遠代子孫,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輝大名。歲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從天上翩然降臨。

  尊敬的先父啊,仔細揣度我剛剛下凡的時辰和啼聲,透過占卜賜給了我相應的美名。給我取的大名叫正則啊,給我取的別號叫靈均。

  上天既賦予我這麼多內在的美質啊,又加之以這美好的才能。我披著噴吐幽香的江離和白芷啊,又聯綴起秋蘭把它作為自己的佩巾。

  光陰像流水一樣迅疾,我好像趕不上啊,唯恐年歲不等待我。清晨,我浴著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蘭,傍晚,我揹著夕陽在洲畔採摘宿莽來潤德潤身。

  太陽與月亮快速運轉,未嘗稍停,新春與金秋依次更替,永無止境。只看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頭上也添上絲絲霜鬢!

  為什麼,為什麼你不任用風華正茂的賢者,廢棄汙七八糟的小人?為什麼,為什麼你不改變已經過時的法度?

  駕著龍馬,飛快地向前猛奔!來!我給你充當嚮導。沿著康莊大道走向幸福與光明。

  四、文字研習:(PPT13-14

  1.作者在《離騷》的開篇突出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高貴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賜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質和才能,這些都是自己的後天修養。主要表達作者出身高貴,與楚王是同根,楚國是我的祖國,愛國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潔,同時也是與現實的抗爭,有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意思。

  2.詩歌的後半部分詩人一再擔心,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擔心什麼?

  最擔心的是時光如流水,而沒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獻給祖國。另一方面詩人更是充滿憂慮,怕國君昏聵誤國,保守落後,政治混亂

  3.詩人高唱“來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現他不是君主的奴僕,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堅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著獨立的人格

  4.你從詩中讀出詩人什麼形象?

  純潔高大、一身正氣;忠君愛國、憂國憂民。

  五、問題探討:(PPT16)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愛國情感的?有人說他這是一種“宗國”思想,你同意嗎?

  觀點一:同意。屈原的愛國思想其實是一種“愛君”思想。戰國後期的“合縱”“連橫”之爭,是中國內部的矛盾鬥爭,因為它們都是周王朝的諸侯國,隨著諸侯國勢力的強大,他們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聯齊抗秦的“合縱”策略,一是為保衛楚的獨立,二是進而實現楚“王”天下的企圖,這隻能說是為爭奪全中國領導權而進行的內部鬥爭,並非是抵禦外國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說的“帝高陽之苗裔兮”就帶有明顯的血統誇耀。“來吾道夫先路”、“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則是一種出於“家天下”感情和宗國觀念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對於屈原宗國觀念的盡忠報國,存君興國,不少古人本是看得很清楚的,如:

  故宅秭歸江,前人熊繹城。

  眷言還此都,不比異姓卿。(宋王十朋《題屈原廟》)

  屈原的種種努力,客觀地說,這的是楚王的統治,我們不必人為地拔高理解他。

  觀點二:不同意否認屈原的愛國意識。上種觀點是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們現在之於屈原的時代,相距上千年,我們不能苛求那個時代的屈原像我們今天這樣考慮問題。施行政策,具有和我們一樣的思維、觀點以及胸懷世界的氣度,那個時代的屈原,為了國家的前途,為了人民的生活,憂心如焚,奔走呼號,這不就是愛國的表現還能是什麼?在他的心中,楚國就是他的祖國,楚國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們能非議他的愛國精神嗎?

  六、詩歌藝術品味(PPT17)

  1.比喻形象,想象瑰麗,富有浪漫色彩。

  課文大量運用比喻,如用“江離”、“秋蘭”來比喻自己博採眾長。“朝搴陂之木蘭兮,紉秋蘭以為佩”比喻堅忍不拔的政治理想。運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君主,不僅使作品含蓄,富於韻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採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

  2.語言精練華美,帶有濃郁的楚國地方色彩。

  詩中豐富的聯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絢麗的文采。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語氣詞的運用巧妙靈活,使詩歌帶上了濃郁的楚國地方特色。

  七、課文小結:(PPT17)

  《離騷》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詩歌傑作,作品表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宏大的藝術空間和開闊的畫面,塑造了詩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潔的人格、強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馳騁於仙界。柳宗元為驚歎地說:“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彷彿其。”比興的手法滲透到整個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徵形象被突顯了出來,春蘭秋菊,飄風雲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馬遷稱其:“其文約,其辭微”“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八、作業:(PPT18)

  1.背誦這首詩。

  2.以《<離騷>中的屈原》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

  《離騷》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瞭解屈原和《離騷》(歷史地位、影響、體裁、重讀);詩的鑑賞。

  思想教育目標:屈原的高潔品質。

  能力培養目標:詩歌的欣賞方法。

  教學重點:詩的鑑賞。

  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講述、分析、誦讀、討論相結合。

  課時安排: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先秦詩歌除了《詩經》外,就是屈原的騷體詩了。

  1.屈原和《離騷》簡介

  ①《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運用楚地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西漢前期始稱之為楚辭。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故後人也用騷來指楚辭。漢代以後,楚辭又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

  ②屈原(約前339-約前278),戰國時期楚國人。詩人,政治家。本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名平,字原。曾作楚國的三閭大夫,主張聯齊抗秦。楚懷王死後,兩度被放逐,無可奈何之中,自投汨羅江而死。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③《離騷》,這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於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

  2.範讀--自讀--誦讀。

  3.請一兩個同學讀詩。

  4.講析選詩--

  (1)《離騷》節選的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1.結合註釋熟悉陌生的字詞或多音字,在初步瞭解的基礎上反覆讀,熟讀,甚至初步成誦。

  2.仔細閱讀書下注釋和課文說明,瞭解屈原的處境和思想感情,理解熟記重點詞,重點句的內容大意,在此基上串講並熟悉其語言特點。

  3.在串講中加深理解,整體把握節選部分的主旨和屈原的思想情感,並分析節選部分13節詩的內在聯絡,理清思路,在此基礎,再讀直至熟練背誦。

  4.鑑賞品味。

  (2)講、讀、背前七節,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願意同流合汙的情懷。

  第一節:前兩句發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艱難。民生也可理解為人生,即自嘆人生多艱。這兩句承上啟下,後兩句極寫不為楚君所容。為什麼朝誶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幾個:

  A.既替餘以蕙兮,又申之以攬。

  B.靈脩浩蕩,終不察夫民心。

  C.眾女嫉餘之娥眉,搖諑謂餘以善淫。

  D.固時俗之工巧背繩墨以追曲。

  而自己的態度是亦餘心之所善兮,餘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不群,異道難以相安,寧肯伏清白以死直固前聖之所厚。從而揭示自己的情懷,表達九死其猶未悔的意志。

  (3)後六節(8-13節)表現屈原追求美政(即聖君賢相政治和民本思想)、九死未悔的高尚節操,抒發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表現追求美德,即使體解也不變的高尚德操。

  第八節,以行路為喻,反省自己是否沒看清道路、是否趁行之未遠返回原路。

  順著這條思路,檢查自己的進退、製衣、佩飾。檢查的結果是餘情其信芳,昭質其猶未虧,衣飾芳菲菲其彌章,意志、信仰餘獨好修以為常。反省明志,鬥志彌堅。所以應該明白,所謂反省檢查即悔相道之不察帶有假設意味,並非真的反悔,而是一種自我反省,反省的是當初不該輕易出仕,且無法行其道,正是有了這種自己反省,才更堅信自己的追求是無悔的,才更堅定了自己的意志信仰。

  這六節以退為進,更表現出屈原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品德和愛國情懷。

  所以說前七節述懷明志是進,後六節反省自身,也是進,是以退為進,是一種內心世界更清醒,更自信的進,因而也就更顯堅定無悔。

  2.應注意的詞語和讀音:

  相:xing,觀察,選擇。朕:zhn,我;秦始皇以前是一個普通的人稱代詞,誰都可以用,秦始皇以後成為皇帝自稱的專用詞。步:使……步行。皋:gā,水邊高地;皋的下半部分不能寫作本,離尤:離同罹,遭受;尤,過失;

  離尤:獲罪,遭受指責。初服:意含雙關,字面意為:從前所穿的衣服,實際指原來的志向,志趣,夙志。進:指從政,退指辭官致仕。信:副詞,確實。高長:動詞,加高,加長。佩之陸離:陸離,單純詞,修長貌。之:定語後置的標誌,即陸離之佩。澤:汙濁。章:通彰。懲:挫敗。

  3.《離騷》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傑作,想象瑰麗、奇特,運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格和象徵等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節奏鮮明,富有感染力。

  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移情技法的運用,後六節最為明顯。也就是說在這裡實現了我與物的同化,作者對那些美好事物蘭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陸離之佩繽紛的繁飾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觀的欣賞上而是把自己的愛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裡面。我的內心就活動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透過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們就可以體會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鬥志。也可以說此時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鬥志都已經變成了那一個個美好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這種移情的技法在上個單元中已經接觸過,我們說鄉愁是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等就是移情的寫法,花濺淚鳥驚心也是移情的寫法,大家聯絡起來體會可能就容易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