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離騷> 魯人版離騷節選教案

魯人版離騷節選教案

魯人版離騷節選教案

  《離騷》是一首偉大的抒情長詩,歷來以其可與日月爭輝的光芒照耀詩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人版離騷節選教案,一起來看一下吧。

  教學目標:

  1、 瞭解《楚辭》及其作者。

  2、 反覆誦讀,理清課文生字詞和難懂的句子,疏通詩句。

  3、 學習本文象徵手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4、 感受作者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學過程:

  【匯入語】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有一個節日叫“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那麼,同學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傳說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才設立這個節日的。屈原在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知道後,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爭相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後來就演變成划龍舟的習俗。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後來又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liàn﹚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方法,這樣就發展成粽子了。另有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就發展為在這一天要喝雄黃酒。

  從這裡可以看出,屈原被楚國人民乃是全國人民敬仰了兩千多年。那麼,為什麼他如此受人愛戴呢?從這節課開始就讓我們來了解他,瞭解他的作品。

  【《楚辭》介紹】

  提起屈原,我們就會想到《離騷》,想到《離騷》,我們就會說那是《楚辭》,一種與《詩經》相提並論的文學體裁。那麼,什麼是“楚辭”呢?

  1、“楚辭”的定義

  “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它是《詩經》三百篇後的一種新詩體。至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以後,“楚辭”就成為一部總集的名稱了。

  2、“楚辭”的來源﹙如時間緊迫,此部分內容不講﹚

  ①楚辭的形式,從直接的因素來說,它淵源於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但歌謠是用來唱的,篇幅短小而語言簡樸。楚辭雖脫胎於楚地歌謠,卻已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在於篇幅較長,如《離騷》、《招魂》、《天問》,另一方面,它是“不歌而誦”的,但又不像散文那樣的讀法,而是用一種“吟唱”式的特別聲調來誦讀。

  ②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楚國巫風盛行,充滿了原始的宗教氣氛,這使得屈原在創作時大量運用神話材料,馳騁想象,上天入地,給人以神秘的感受。

  ③《詩經》的影響,如比興手法的運用。

  3、“楚辭”的特徵

  宋·黃伯思:“蓋屈宋渚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

  【屈原及《離騷》介紹】

  1、 屈原的生平和基本情況

  屈原,名平,字原,湖北秭歸人,戰國末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於貴族家庭,曾受到懷王的信任,擔任過左徒、三閭大夫等官職,參加過起草憲令和從事外交活動。他學識豐富,具有遠大的理想,對內主張修明法度,任用賢才,對外主張聯齊抗秦。但他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和饞害。懷王不辨忠奸,聽信讒言,把屈原放逐到漢水以北。後來,懷王受秦國欺騙,客死於秦。頃襄王繼位後,屈原曾被召回,但不久又被放逐。這時的楚國日益衰敗,於公元前278年國都被秦國攻破。屈原悲痛欲絕,於這一年陰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

  2、 屈原的思想性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