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離騷> 《離騷》教學分析

《離騷》教學分析

《離騷》教學分析

  以《離騷》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以下是《離騷》教學分析,隨小編來看一下吧。

  《離騷》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新課標的第二單元第二課,屈原借《離騷》痛斥楚懷王的腐敗荒淫、聽信讒言,眾臣嫉妒誹謗、擾亂朝政,整個世俗的投機取巧、阿諛奉承,表達詩人由於失去君王的信任、無法得到大臣支援的“美政”理想破滅的悲痛,以及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仍然砥礪心志、潔身自好、矢志不渝地追求自身道德與人格的完善的崇高意志。整篇課文充滿了作者強烈的主觀情感色彩,作者極盡鋪成之能事,描繪了一個極具象徵意味的“香草美人”的世界,在迴環往復的旋律中沉痛而激昂地悲吟。

  《離騷》緊接《〈詩經〉兩首》之後,編寫者意在強調作為《楚辭》的代表作《離騷》在藝術審美上與《詩經》的差別,以及二者在中國文學史上無法逾越的地位。《離騷》與《詩經》是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濫觴,就像中國文學天空中的雙子星座,閃耀著亙古不變的藝術光芒。二者在各版本教材的選文中互伴而生。而第二單元的另外一篇課文《孔雀東南飛》作為我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敘事詩,與《詩經》和《離騷》在對詩歌的嘗試與創新方面有著相同的地位和作用,他們同為後世詩歌典範的偉大作品。《離騷》與《詩經》雖然在文學史上處於比肩地位,但是二者在具體的藝術審美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就內容方面,《詩經》的涉獵面很廣,所反映的是各階層的人,特別是平民真實的生活和情感,而《楚辭》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達的多為士大夫階層對現實的情感流露,多為抒情言志,《離騷》就是屈原遭貶之後內心苦悶之情的流露;在藝術風格上,《詩經》作為“平民文學”,無論記敘、抒情、寫物都是以平淡、自然、質樸為美,而《楚辭》作為具體文人所作,極盡文采之能事,想象豐富、意蘊深遠。在表現手法上,《楚辭》繼承了詩經的賦比興,但在此基礎上做了重大突破,《楚辭》作家們寄情於物,使主觀之情與客觀之物融為一體,創造出許多富有象徵意味的意象,如《離騷》中的“香草美人”意象。而《孔雀東南飛》繼承了《詩經》的淳樸記敘風格與《楚辭》的鋪張手法和浪漫意蘊,在中國文學史上亦佔據著一席之地。

  《離騷》被選入多家語文教材,由於詩歌較長,各版本教材的選文各有差異,但是共同折射出的獨特的思想內容與藝術價值卻是一致的。“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屈原獨創的“離騷世界”是教學的抓手,而這個藝術世界中,詩歌透過賦比興手法形成的語言的浪漫美與極具象徵意味的意象美,以及滲透其中的詩人的悲劇美與崇高美,則是語文教師所著力傳達給學生的重要而獨特的藝術價值。由於《離騷》多在高中低年級開設,加上文字障礙較多,學生會有畏難情緒,因此,教師應多講授文言字詞,破解閱讀障礙,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大意,在此基礎上,方可引領學生進入情感體悟階段。因此,在教學課時的安排以及具體的教學程式設計、教學方法的安排以及作業的佈置上都要循序漸,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與接受程度,使學生真正走進“離騷世界”,感悟其超凡的藝術魅力。

  根據教學任務,《離騷》的教學課時應以兩個課時為宜。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感受《離騷》的審美世界,培養學生對詩歌語言的'鑑賞能力以及學生情感的薰陶上;引導學生透過領會詩歌的“香草美人”比興手法感受詩人的思想意蘊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目標上,應圍繞《離騷》的字詞句解析、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以及屈原命運的悲劇性與崇高性展開。

  第一課時應完成課文的思想目標和知識目標。思想目標上,應引導學生理解《離騷》的思想內容,領會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崇高意志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知識目標上,應首先讓學生對屈原生平有更加深入的瞭解,透過對《離騷》寫作背景的觀照為理解課文內容打好基礎;其次,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到“楚辭”,文中涉及到大量難讀、晦澀的字詞,造成學生梳理課文大意的障礙,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放膽朗讀,進行適宜的指導,打破學生畏難情緒,消除文字上的陌生感和閱讀障礙,還要在課文的字面解釋上多下功夫,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中的虛詞和實詞,再循序漸進地梳理出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體會“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以及詩人藉此傳達的思想感情。

  以上的教學目標適宜在第一課時完成,意在使學生消除對《離騷》的陌生感與畏難感,對《離騷》形成整體的感悟,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動情點,為第二課時的深入探索“離騷世界”的美打下知識與能力的堅實基礎。

  對於《離騷》的第二課時,應完成課文的能力目標,著力於培養學生閱讀、背誦古詩文的能力,讓學生在反覆吟誦中感受和體驗《離騷》的審美世界,探索感知《離騷》的語言美,從而使學生在美的歷程中獲得精神陶冶和心靈洗禮。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離騷》的悲劇與崇高之美,帶領學生透過知人論世,進一步把握作品背後傳達出來的屈原的人格美、道德美、理想美以及執著美。第二課時應以學生討論與分析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主動的姿態走近屈原的心靈世界,完成一場美的歷程。

  楚辭是中國藝術中的唯美派,而楚辭的代表作《離騷》更是審美的典範。感悟《離騷》,就像經歷了一次純美的感染、崇高的震撼;又像接受了一回精神的薰陶、靈魂的淨化。正如賴瑞雲老師所說的:“閱讀教學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引導學生感悟、把握、領會優秀讀物的‘秘妙’。從審美的角度,我們把這‘秘妙’稱為 ‘美’。”因此,將《離騷》的藝術美與精神美傳達給學生,應該是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與責任,帶領學生在“美的歷程”中收穫閱讀古文的知識上的能力,在“靈魂的洗禮”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對理想、對人格道德的執著追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塑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的實施,也是起關鍵作用的環節。

  拓展閱讀:《離騷》藝術特色

  ① 浪漫主義手法的巧妙運用。詩人盡情地發揮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志。“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而其偉大的人格,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們展示了詩人的堅貞不屈的精神。

  ②比興手法的運用。依詩取興,引類比喻”《詩經》中的比興傳統在《離騷》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以比喻最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 喻指楚懷王,用“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把比興與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使詩中的意名勝具有了象徵意義。

  ③對偶句式的運用。如詩中的“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等句,句式整齊.情文並茂。屈原對南方民歌的吸取和發展,在詩中大量錘鍊的對偶句,是對詩歌語言發展的重大貢獻,對後來的詩賦詞曲等各種文學樣式的語言運用都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