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賀> 李賀被人們稱為

李賀被人們稱為

李賀被人們稱為

  著名的唐代詩人李賀被人們稱為什麼呢?李賀與李白、杜甫、王維等人齊名,而他的詩作繼承了楚辭、漢樂府的遺風,別具一格。今天,小編為大家解答李賀被人們稱為什麼,歡迎大家閱讀!

  李賀被人們稱為什麼呢?

  李賀,字長吉,河南福昌人,是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因家居昌谷,所以被後世稱為李昌谷,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鬼”之稱,與李白、李商隱三人被稱為唐代三李。

  李賀出生於公元790年,雖是貴族之後,但已是唐宗室遠支,武則天執政時,李唐宗室被大量殺害,而到李賀之父李晉肅時,這個旁支已經世遠名微,家道中落,但李賀還是為自己有著李唐皇室血統而自豪的。李賀自幼才思聰穎,七歲的時候就能作詩,且擅長“疾書”,年紀稍長時更是十分刻苦,因才華過人而名揚京洛。

  李賀雖詩名遠播,但仕途卻並不順,因此他的詩大多都在抒發自己對理想、抱負的追求以及對生不逢時、內心苦悶的感嘆,也有許多反映當時社會黑暗的作品,如“黑雲壓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詩句流傳百世。因壯志未酬,滿腔熱血卻沒有用武之地,李賀長期處在抑鬱感傷的生活之中,公元813年因病辭去了奉禮郎的職務回到了故鄉昌谷,年僅二十七歲就英年早逝了。

  《羅浮山人與葛篇》李賀唐詩鑑賞

  【作品介紹】

  《羅浮山父與葛篇》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稱頌羅浮山父所織的葛布精細光潔,巧奪天工。詩從頭到尾緊緊扣住主題。開頭寫織葛,結尾寫裁葛,無論是寫織葛還是寫裁葛,都圍繞一箇中心,那就是表現葛布質地優良,稱頌織葛的羅浮山父技藝高超。詩人涉想奇絕,筆姿多變,運意構思,都顯示出特有的“虛荒誕幻”的藝術特色。

  【原文】

  羅浮山父與葛篇

  依依宜織江雨空,雨中六月蘭臺風。

  博羅老仙時出洞,千歲石床啼鬼工。

  蛇毒濃凝洞堂溼,江魚不食銜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吳娥莫道吳刀澀。

  【白話譯文】

  葛布輕柔,織得像江上小雨般細密透明,穿上葛衣,像六月的雨中吹來涼風。

  當羅浮老人把葛布拿出山洞,千年石床上響起了鬼工吝嗇的.哭聲。

  天氣悶熱,毒蛇粗喘把山洞弄溼;江中的魚兒也停止覓食,含沙直立。

  真想裁剪一幅湘水中天光倒影似的葛布,吳娥不用擔心說剪刀不夠鋒利。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間,說羅浮山(在廣東省境內)中的一位老人贈送給詩人一塊葛布,詩人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李賀一生從未到過博羅一帶,這首詩的題材可能是虛構的,也可能是根據傳聞加工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