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賀> 詩人李賀的相關資料

詩人李賀的相關資料

詩人李賀的相關資料

  導語:詩人李賀的相關資料講述什麼呢?詩人李賀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深受人們的喜愛。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父親名晉肅 為避父諱李賀不能考進士鬱鬱而終

  避諱是帝制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的意思。但在殷商時期,並沒有嚴格的避諱制度,而是到了秦始皇時期才開始逐漸形成,比如秦始皇名嬴政,故此正月稱為“徵月”。由於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各種千奇百怪的避諱層出不窮,即使博學如錢鍾書者,也未必能通覽。

  避諱中最著名的例子或許就是有“鬼才”之稱的詩人李賀,因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為避父諱,李賀不能考進士,鬱鬱而終。這種荒唐的現象,今人看來或許荒謬,但它確實存在於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中。因避諱的範例實在太多,下面找一些有趣的'例子,博君一笑。

  光武帝劉秀,為避諱,所以秀才又稱茂才。隋煬帝名楊廣,故廣樂改稱長樂,廣陵改稱江都。南京古稱建業,因晉愍帝司馬鄴諱業,所以又改稱建康,如此三番,莫衷一是。這樣的例子極多,如果不熟悉中國歷史,常常搞不清楚同城市異名。

  五代十國時期的錢王名鏐,為避諱把石榴改成金櫻,而把姓劉的改為姓金,為避諱連姓氏都要改,也是夠荒唐的。而避諱的涉及面可謂層出不窮,杜甫的父親名閒,所以杜甫寫詩從不用“閒”字。蘇軾的祖父名序,因此蘇軾為人作序不稱序,而是叫“敘”或是“引”。

  以上的避諱或許還可理解,下面的避諱著實荒唐,不可理喻。

  唐末政治家楊行密,父名怤,與“夫”同音,故改“御史大夫”為“御史大卿”。至有《興唐寺鐘題志》雲:“金紫光祿大,兼御史大,乃銀青光祿大。”都去掉了夫字,甚為好笑。更好笑的是,宋朝劉溫叟,父名樂,於是他終生不聽音樂。而徐績的父親名石,於是老徐平生不用石器,就是遇到石橋,也是讓人揹負過去,如此不近情理的避諱,實在讓人發噱。

  唐大詩人李賀死於抑鬱症?

  前些日子,我應邀到洛寧講課,從洛陽下高速公路後不久到宜陽。再向前走,到宜陽縣三鄉鄉昌谷村,村頭一小亭,周圍幾個農民正在幹著什麼,石碑上赫然寫著:唐詩人李賀故里。

  啊?那位大名鼎鼎的唐代詩鬼的家鄉就在這裡?下車,在碑前駐足良久。對這位年僅27歲就英年早逝的天才詩人慨嘆不已……

  李賀少年時作詩便嶄露頭角,十五歲左右樂府詩就寫得很出名了。人們把他同老一輩著名詩人李益並稱為“二李”。他寫詩有自己“怪僻的習慣”:不願閉門命題作詩,而喜歡到家門以外較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去尋求詩的靈感。從某種意義上說,李賀可能是最早堅持深入生活的文藝工作者了。李商隱作《李長吉小傳》雲:恆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弔喪日,率如此,過亦不復省。

  李賀是浪漫主義詩人,是從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代表詩人。他生當韓、柳、元、白等大詩人競相輝煌的時代,然而後起的李賀卻能別開生面,自成一家。他詩歌的中心內容是訴說懷才不遇的悲憤,他以自己獨特的經歷和感受為詩歌塗上了一層幽婉冷豔悽戾的色彩。他繼承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和藝術手法,又對漢魏六朝樂府、蕭梁豔體詩、鮑照、李白詩多所汲取,搜奇獵豔,以豐富的想象力和新穎詭異的語言,創造出神秘幽奇、色彩繽紛的藝術境界。

  十八歲時,李賀從昌谷來到東都洛陽。這時韓愈任國子博士,分司東都。李賀攜《雁門太守行》詩拜謁他,得到賞識。兩年後,韓愈改任都官員外郎,皇甫湜任監察御史,到東都巡視,兩人曾同訪李賀。

  元和五年(810),二十一歲的李賀參加了河南府試,成績優異,被薦應進士舉。他於當年冬赴長安,準備參加次年二月的考試。這時他遭到了與其爭名的人的攻擊。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他們說進士的“進”字與賀父李晉肅的“晉”字同音,根據當時的避諱法,李賀不應參加禮部考試。韓愈為此專門寫了《諱辯》一文,駁斥說,“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能為人乎!”然而李賀終未能參加考試。他陷於極度抑鬱憤懣之中。

  元和六年(811)春,李賀重返長安,就任太常寺奉禮郎。這是一個具體執行宗廟祭祀禮儀的卑微小官(從九品上)。傲岸自尊的李賀將它視為奉箕帚的臣妾,感到屈辱,不到三年就告病辭官,再次離開了長安。在京期間,李賀寫了《李憑箜篌引》、《聽穎師彈琴》和《贈陳商》、《送沈亞之歌》等不少詩篇。《金銅仙人辭漢歌》也很可能是他告別長安之作。

  李賀未成年而喪父,家境窮困。由於衣食所迫,他的弟弟不得不遠出謀生。他也在回鄉的第二年(814)秋,前往潞州(今山西長治縣),投奔友人張徹。張徹是韓愈的侄婿,那時剛剛就職於昭義節度使幕府。李賀沿途寫了《長平箭頭歌》等作品。他在潞州,寄食三年,無所獲而歸。不久,死於家中,卒年二十七歲。

  李賀究竟因為什麼而死,無從考證,但從他的懷才不遇和他詩中最多用的鬼字、泣字、死字和血字,證明他可能患有抑鬱症,抑鬱症在促使李賀的死亡中肯定會起很大的作用。

  抑鬱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一般人群中抑鬱症狀發生率為13-20%,重性抑鬱約5% 。隨著現代神經內分泌免疫學的深入研究,表明精神與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存在著相互作用。抑鬱障礙可能影響免疫功能,並且影響到對軀體疾病的易感性。由此可以推測:李賀很可能是因懷才不遇導致抑鬱症,因抑鬱造成全身免役功能下降,誘發了某種疾病,不治身亡。如果是在今天,採用合適的心理干預和抗抑鬱治療,就不會有27歲就英年早逝的悲劇發生了。

  其實,何必呢?你的才華如日中天,你的詩作光彩照人,永留人間,即使沒有當上進士什麼的,那又何妨?看你同時代的那些進士們,不是早已煙消雲散,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就消失在永遠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