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 李白唐詩
長相思
李白
日色慾盡花含煙,
月明如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
蜀琴欲奏鴛鴦玄。
此曲有意無人傳,
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
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
歸來看取明鏡前。
李白詩鑑賞
《長相思》是樂府古題,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它歸入《雜曲歌辭》,題下所收,從漢代的古詩到六朝文人之作,大都是抒寫行人久旅或久戍不歸,閨中人的思念之情。這種詩都是以女子口吻用代言體寫成。李白這首《長相思》,內容和寫法都遵循了古題的規範,當屬閨情詩,亦即愛情詩。
“長相思”之意,共有四層,即晝夜思念,琴瑟傳情、隨風寄意、淚湧腸斷。這四層意思次第展開,緊相連屬,綿密無間。
起渲染哀慼情愫:“日色慾盡”,傳達了白晝時光難的感受;又綴以“花含煙”三字,一方面渲染了暮色的迷茫,另一方面,又以暮色籠罩中的嬌柔的花,暗喻著閨中之人。夜幕降臨,明月初升,空中瀰漫著皎潔的清輝,在這寧靜的月夜,閨中人的思念更深了,以至愁不能寐。既不能成寐,就得尋找排遣和寄託,因此她催玄拂柱,以琴瑟傳情,在月光下奏起了相思之曲。三、四句對仗工整,設辭華麗,很合女主人的身分。鳳凰柱、鴛鴦玄既描寫了琴的精美,又傳遞著相思的資訊:鳳凰,使人想起蕭史、弄玉結成仙侶的故事;鴛鴦更是比翼儷的化身。在這裡,它們都是樂曲情緒的.象徵。“初停”、“欲奏”,表明一曲未了,又接續著一曲,不盡的琴聲正如人的思緒一樣綿長。
然而,這曲中情意該如何傳送到親人身邊去呢?故而又有了“願隨春風寄燕然”的遐想。燕然,唐詩習用語,指代邊地,暗指行人在極遠處。接著綴一單句“憶君迢迢隔青天”,將心事道破,形成一個突兀的感情高峰,也是全詩的抒情中心。詩末四句作斷腸之辭,“昔時橫波目”的甜蜜回憶,更加劇了“今作流淚泉”的痛苦思念,末了向“迢迢隔青天”的親人呈上自己誠摯的心;你若不能體會我的斷腸之情,等你歸來時就請這明鏡作證吧,我的淚容,將永久地停駐在這面鏡中!武則天有《如意娘》詩,詩中有句:“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李白詩的結尾二句當由此化出。淚灑裙上,必會留下痕跡,而鏡中人面卻是不能長留的。詩說“歸來看取明鏡前”,將不可為之事說得那樣斬截,這正是詩人主觀感情的強烈表現。
這首詩或許是李白借了樂府古題來表達自己對於妻子的思念。李白於青年時代與故相許師的孫女結,夫妻生活十分恩愛。但因李白長年漫遊在外,聚少離多,雙方自不免相思之苦。詩人將這種情思以代言體寫出,不但想象了妻子對自己的思念,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也含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