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賀> 詩人李賀

詩人李賀

詩人李賀

  李賀的一生雖然中只有27歲,但是人們永遠記住他,讚賞他的佳作。

  李賀簡介

  李賀(約公元79年-約8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人(今河南洛陽宜陽縣),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代表作品有《神弦曲》、《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名篇。

  李賀的詩詞作品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生平簡介

  李賀於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洛陽宜陽縣三鄉)一個破落貴族之家,遠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屬於唐宗室的遠支,武則天執政時大量殺戮高祖子孫,到李賀父親李晉肅時,早已世遠名微,家道中落,隱淪昌谷。

  大曆三年(768),李晉肅去蜀任職,曾與表兄杜甫相遇於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賀出生的貞元年間,晉肅稍得升遷,任陝縣令,但不久老死。母親鄭氏,生一女二子,長守昌谷。大女出嫁後,家境愈貧寒。李賀兄弟二人外出謀生,欲飽肌腹。“欲將千里別,特此易鬥粟”,淒涼之狀,於此可見。

  李賀自幼體形細瘦,通眉長爪,長相極有特徵。他才思聰穎,七歲能詩,又擅長“疾書”。相傳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賀正值七歲,韓愈、皇甫?造訪,李賀援筆輒就寫就《高軒過》一詩,韓愈與皇甫?大吃一驚,李賀從此名揚京洛。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歲的李賀就已經譽滿京華與李益起名了。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李賀十六歲,當年順宗帶病繼位,任用王叔文、韋執誼等除弊革新,史稱永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結貴族官僚改元永貞,逼順宗稱病退位,新政遂敗。次年,順宗病亡。唐人(劉禹錫、柳宗元等)在詩文中有影射,指稱順宗並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賀成年後,得知此事,做《漢唐姬飲酒歌》諷刺。

  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十八歲歲左右,即已詩名遠播,元和三、四年間(公元808?809年),李賀寫《雁門太守行》謁韓愈,又聞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聲,但“年未弱冠”,即遭父喪。當時,服喪“務必以三年全期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0年)韓愈才與李賀書,勸其舉進士。該年初冬,二十一歲的李賀參加房式主持,韓愈參與組織的河南府試,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並一舉獲雋,年底即赴長安應進士舉。可是“闔扇未開逢?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謂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儘管韓愈“質之於律”“稽之於典”為其辯解,終無可奈何,李賀不得不憤離試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歲的李賀離京返回昌谷,作《出城》,當年十月間,再次西入長安。經停洛陽,韓愈、皇甫?到訪慰藉落第之人,李賀作《高軒過》答謝。十月十四日,李賀在洛陽仁和裡坊的`宅院中,與前輩話別,作《仁和裡雜敘皇甫?》。

  元和五年(80年),這一年李賀二十一歲,韓愈調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陽),有詩《燕河南府秀才》,詩中有“惟求文章寫,不敢妒與爭”。可能是感懷此前李賀的不幸遭遇,誡勉本屆考生。

  未能參加進士考試,對李賀打擊甚重,他曾寫了不少抒憤之詩,當年回到昌谷。大約因其為李唐宗室的後裔,又有韓愈為之推獎,元和六年(8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宗人推薦,考核後,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牢落長安”長達3年,為官3年間,李賀親身經歷,耳聞目睹了許多事情,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對當時社會狀況有了深刻的認識。個人生活雖不如意,卻創作了一系列反映現實、鞭撻黑暗的詩篇。雖然此間心情“瞧悴如芻狗”,但增長了生活閱歷,擴充了知識領域,在詩歌創作上大獲豐收。所謂賀詩“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大多數作品就產生在這一時期。

  由於遷調無望,功名無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賀憂鬱病篤,元和八年(8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養了一段時日。但他不甘沉淪,又舉足南遊,希望在南楚或吳越一展才華。離長安時,他的友人無可和尚(青龍寺高僧)也曾寫過一首《送李長吉之任東井》的詩,預祝他南遊成功,但結果大約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陽,告別長輩皇甫?等親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進長安。元和九年(84年),他決然辭去奉禮郎之職,重回昌谷“歸臥”。然後取道宜陽、洛陽、經河陽,入太行,過長平、高平,於深秋到達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此後在潞州張徹的薦舉下,做了3年的幕僚。元和十一年(86年),因北方藩鎮跋扈,分裂勢力猖獗,郗士美討叛無功,告病到洛陽休養,友人張徹也抽身回長安。李賀無路可走,只得強撐病軀,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詩作,不久病卒,時年二十七歲。

  李賀的名人名言

  1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2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3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4少年心事當拿雲。

  5射虎不成重練箭,斬龍不斷再磨刀。

  6遙望齊洲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酒。

  7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8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

  9東風方來滿眼春。

  10男我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