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有哪些寫景的
詩人李白對於景色的描寫會採用怎樣的寫作方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白的詩有哪些寫景的,歡迎參考閱讀!
送別
斗酒渭城邊,壚頭醉不眠。
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
看君潁上去,新月到應圓。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於安徽當塗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劉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秋思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
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譯文
今日的春光如同昨天一樣明媚,碧樹綠草間,有黃鸝鳥在唧唧鳴叫。但突然之間,蕙草就枯萎凋零了,衰颯的秋風吹來陣陣涼意,讓人頓感憂傷。已經進入秋天,樹木的葉子紛紛落下,一片悽清的景象。冰冷慘淡的月光下紡織的女子正獨自傷悲。她為群芳的逝去而感到無限憂愁,繁盛的枝葉如今都已凋落,秋露濃濃,讓人感到無限落寞。
夜下徵虜亭
船下廣陵去,月明徵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譯文
小舟朝廣陵駛去,明月照著徵虜亭。遠望山花如美麗的繡頰,江上漁火像點點的`流螢。
賞析
此詩開頭“船下廣陵去,月明徵虜亭”兩句寫詩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徵虜亭,只見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輪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繡頰。”唐人風俗,少女妝飾面頰,稱“繡頰”。白居易有詩云:“繡面誰家婢,鴉頭幾歲女。”劉禹錫亦有詩云:“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扶。”李白是以“繡頰”代稱少女,以之形容山花。這句詩是說,那徵虜亭畔的叢叢山花,在朦朧的月色下,綽約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爛漫的少女,佇立江頭,為詩人依依送別。
第四句:“江火似流螢。”意思是說,那江上的漁火和江中倒映的萬家燈火,星星點點,閃閃爍爍,迷迷茫茫,像無數螢火蟲飛來飛去。
全詩描繪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圖:岸上山花綽約多情,江上火點迷離奇幻;古亭靜立於上,小舟輕搖於下,皓月臨空,波光灩灩。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遊的喜悅,都從畫面中顯現出來。
這首小詩寫景簡潔明快,近乎速寫。李白善於從動的狀態中捕捉形象,聚精積萃,抓住客觀景物在特定環境下所顯示出的特有神態,以極簡練的線條,迅速地勾勒出來,雖寥寥數筆,而逼真傳神。如詩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為背景,突出諸多景物在月光籠罩下所特有的朦朧美,喚起人的美感。
送李青歸南葉陽川
伯陽仙家子,容色如青春。
日月秘靈洞,雲霞辭世人。
化心養精魄,隱几窅天真。
莫作千年別,歸來城郭新。
庭前晚花開
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一花。
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諮嗟。
峴山懷古
訪古登峴首,憑高眺襄中。
天清遠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見遊女,醉酒懷山公。
感嘆發秋興,長松鳴夜風。
譯文
登臨峴山頂,尋找遊覽古蹟,凌空看襄陽。
天氣晴和,遠處山峰挺出,秋水枯落,沙洲更加清冷遼闊。
看到遊玩的女孩在玩弄明珠,喝酒後,更加懷念魏晉時太守羊祜。
看秋風蕭瑟而興嘆,高大的松樹也在秋夜裡風中嗚咽:事業何時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