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梁實秋> 梁實秋作品《清華八年》賞讀

梁實秋作品《清華八年》賞讀

梁實秋作品《清華八年》賞讀

  我自民國四年進清華學校讀書,民國十二年畢業,整整八年的功夫在清華園裡度過。人的一生沒有幾個八年,何況是正在寶貴的青春?四十多年前的事,現在回想已經有些模糊,如夢如煙,但是較為凸出的印象則尚未磨滅。有人說,人在開始喜歡回憶的時候便是開始老的時候。我現在開始回憶了。

  民國四年,我十四歲,在北京新鮮衚衕京師公立第三小學畢業,我的父親接受朋友的勸告要我投考清華學校。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因為這個學校遠在郊外,我是一個古老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從來沒有獨自在街頭闖蕩過,這時候要捆起鋪蓋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住,不是一件平常的事,而且在這個學校經過八年之後便要漂洋過海離鄉背井到新大陸去負笈求學,更是難以設想的事。所以父親這一決定下來,母親急得直哭。

  清華學校在那時候尚不大引人注意。學校的創立乃是由於民國紀元前四年美國老羅斯福總統決定退還庚子賠款半數指定用於教育用途,意思是好的,但是帶著深刻的國恥的意味。所以這學校的學制特殊,事實上是留美預備學校,不由教育部管理,校長由外交部派。每年招考學生的名額,按照各省分擔的庚子賠款的比例分配。我原籍浙江杭縣,本應到杭州去應試,往返太費事,而且我家寄居北京很久,也可算是北京的人家,為了取得法定的根據起見,我父親特赴京兆大興縣署辨入籍手續,得到准許備案,我才到天津(當時直隸省會)省長公署報名。我的籍貫從此確定為京兆大興縣,即北京。北京東城屬大興,西城屬宛平。

  那一年直隸省分配名額為五名,報名應試的.大是三十幾個人,初試結果取十名,複試再進選五名。複試由省長朱家寶親自主持,此公夙來喜歡事必躬親,不願假手他人,居恆有一顆閒章,文日:“官要自作”。我獲得初試人選的通知以後就到天津去謁見省長。十四歲的孩子幾曾到過官署?大門口的站班的役一聲吆喝,嚇我一大跳,只見門內左右站著幾個穿寬袍大褂的役垂手肅立,我逡巡走近二門,又是一聲吆喝,然後進入大廳。十個孩子都到齊,有人出來點名。靜靜的等了一刻鐘,一位面團團的老者微笑著踱了出來,從容不迫的抽起水菸袋,逐個的盤問我們幾句話,無非是姓甚、名誰、幾歲、什麼屬性之類的談話。然後我們圍桌而坐,各有毛筆紙張放在面前,寫一篇作文,題目是“孝弟為人之本”。這個題目我好像從前作過,於是不加思索援筆立就,總之是一些陳詞濫調。

  過後不久榜發,榜上有名的除我之外有吳卓、安紹芸、梅貽寶、及一位未及入學即行病逝的應某。考取學校總是幸運的事,雖然那時候我自己以及一般人並不怎樣珍視這樣的一個機會。

  就是這樣我和清華結下了八年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