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高中語文《老人與海》說課稿

高中語文《老人與海》說課稿

高中語文《老人與海》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老人與海》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老人與海》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的一篇課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喜一悲兩個場景:第一幅場景是老人與海鷗親人般的默契;第二幅場景是老人去世後海鷗為老人舉行葬禮的場景,非常感人。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情感豐富,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情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場景圖,配以音樂渲染幫助學生理解。根據教材與學生的特點,本課時我將帶領學生走進文字,去感受老人喂海鷗親人般的感人情景。為此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課本生字新詞,並能理解重點詞及“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等特殊詞語。

  2、能抓住文中老人神奇、動作、語言體會老人與海鷗間的親情。

  3、朗讀抒情,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老人與海鷗間的深厚感情。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抓住老人的神態、動作、語言來品悟老人與海鷗之間濃濃親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語文教學因在教師的引領下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併力求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我預設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二、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品讀詞句,感悟親情;四、設定懸念,再度激發情感。

  下面,我具體說一下我的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質疑匯入。我採用直接入題讓學生讀題後質疑,老人與海鷗之間到底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入文字。

  二、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先讓學生自由讀文,讀準生字字音,瞭解課文內容整體感知,同時嘗試解疑。整體感知符合人的閱讀習慣,嘗試自己質疑解疑是孩子的心理期待,同時體會文中“獨腳”等特殊名詞,為課文學習做鋪墊。

  學生讀完後,指名簡要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品讀詞句,感悟老人與海鷗的親情

  基於文字特點與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學習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如親人一般的情感。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老人怎樣的神情給你印象最深,找找相應的句子讀讀體會體會,然後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我預設了如下兩句話展開教學。

  1、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2、老人望著高高盤旋的鷗群,眼睛裡帶著企盼。

  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圍繞第一句話,我作了如下預設:

  首先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劃劃哪些情景最吸引你,可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交流重點出示句子“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一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和“在海鷗的鳴叫聲裡,老人抑揚頓挫地喝著什麼。”,讓學生自由談談說說體會,各抒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接著引導學生從文中這些句子——“老人喂海鷗的情景”繼續來體會老人“眼睛立刻生動起來”。學生還可能會找到很多句子,交流時老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盡情讓學生挖掘文字中的詞句品讀,如想象老人“撮起嘴向歐群呼喚”,“抑揚頓挫”,“老人得意地指給我們看”等。

  另一面引導學生從海鷗的描寫中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默契,如“親暱地說著話”,在學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後讓學生帶著自己這份獨特的情感有聲有色地進行朗讀,新課標也有要求,老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對文字有第一層次的感悟後,我出示老人喂海鷗的圖片配樂,讓學生在情境中釋放自己的情感,再次來朗讀句子。是呀,正因為老人與海鷗之間是如此默契,就像一位老人在喂自己的孩子一般,這一切怎能不讓人感動,難怪老人一談起海鷗,回讀句子:“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十多年了,每到冬天,老人必來,每次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歐群,眼睛裡帶著企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那雙企盼的眼睛在企盼著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讓學生的情感再次升溫,六年級學生想象豐富,思維活躍,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此時,學生的思維碰撞,情感澎湃,內心肯定有很多感受想說,於是我配以音樂渲染,讓學生寫一寫,相信這一安排無疑是課堂的又一亮點。

  四、設定懸念,再度激發學習情感。

  在課進入尾聲時,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出示一幅老人的畫

  像,四周海鷗翻飛。(插圖)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十多年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可沒想到十多年後的今天卻是這樣一幅場景……下節課我們將繼續來學習。這樣的結尾既讓學生的情感再度升溫又激發了學習的慾望,更為下節課學習打下了情感的伏筆。

高中語文《老人與海》說課稿2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點

  新課程改革之後,《老人與海》安排在人教版必修3第一單元(小說單元)中,它是作為一篇自讀文章出現的。本單元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個小說單元,在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共有2個小說單元,必修3和必修5各一個。可見,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說教學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說學習的焊接點,又是整個高中小說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

  二、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3.感受主人公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的環境裡抗爭,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裡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人物形象的精神內涵。

  四、教法

  n 1.“情境匯入法”:結合作家本人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及其硬漢形象,並播放電影版《老人與海》的精彩片段,使他們直觀地感受到男主人公桑地亞哥的血性與無畏,從而進入到作者為我們創設的情境之中。

  n 2.“生本探究法”:教師透過問題的設定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逐步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語言風格的.把握。

  五、學情

  n 相比較散文、詩歌、戲劇體裁來說,學生對小說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並且經過初中三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小說閱讀理解能力,但生活閱歷上的欠缺,使得他們在理解《老人與海》這種具有很強象徵性和哲理意味的小說時,很難深入挖掘小說文字表層之下所潛藏的意蘊;於是,我想以《老人與海》為例,嘗試引導學生學會挖掘小說故事情節之外的外延與內涵!

  六、教學過程

  n Ⅰ.情境匯入

  n Ⅱ.情節簡介

  n 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Ⅰ.情境匯入

  他是一個酷愛打獵和釣魚的作家

  他曾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衝鋒陷陣

  他的身上中過237片彈片

  他的頭上縫過57針

  他在非洲兩度飛機失事

  嚴重的腦震盪使他的視力和健康每況愈下

  他用筆塑造了一系列打不垮的硬漢英雄

  他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拒絕成為生活的弱者

  他就是美國的文壇硬漢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人與海》

  電影海報、播放電影片段

  Ⅱ.情節簡介

  《老人與海》的情節並不複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著一條魚。後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儘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學生閱讀全文,解讀探究——

  學生活動一:速讀課文,並分組思考問題,多媒體課件顯示:

  1.選文的主要情節是什麼?

  2.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景一共出現過幾次?

  哪次給你的印象最深?

  3.老人是在什麼情況下與鯊魚接二連三地進行搏鬥的?

  4. 老人不顧一切搏鬥的目的是什麼?目的實現了嗎?在這個過程中,老人有沒有動搖過?

  學生活動二:投影顯示老人捕魚的畫面

  ·教師提問1:透過剛才的幾個問題,一個血肉豐滿的老人已經向我們走近了,但畢竟是感性的,誰能用準確的語言將老人理性地展示出來呢?

  ·教師提問2:大家將最美的花環戴在老人桑地亞哥身上,但也有人說:老人失敗了。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結合老人的內心獨白點評:

  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偉大並不僅僅在於事業和業績,人類的偉大應該具有更深的內涵,那就是人性的自信、自尊和自強。

  關於失敗,詞典這麼解釋:喪失信念,放下武器。

  看看桑地亞哥,他同馬林魚戰鬥了兩天兩夜,又同各種鯊魚進行了五次漫長的戰鬥,在這個過程中,老人喪失過武器,但他從未放下武器。老人留下了血水,卻從未流過淚水。他的身上始終有一種面對困難不服輸的品質。困難、挫折愈大,拼搏勁就愈強。他是意志上的偉人,行動上的巨人。這樣的人頂天立地,他是一個勝利了的失敗者,一個失敗了的英雄。

  拓展:

  從他身上你獲得什麼啟發?如果有一天厄運來臨,我……

  難點探究:

  文中的內心獨白有什麼特點,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學生在文章中找出並分小組討論。

  教師明確: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鬥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透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牛”,言語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為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課後拓展

  n 在課後的積累閱讀過程中,嘗試對比東西方小說在人物刻畫方面的異同。

  n 推薦閱讀:《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

  七、板書

  n 硬漢精神:“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n 他是一個勝利了的失敗者,一個失敗了的英雄。

  n 內心獨白:揭示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閃爍著哲理的光彩,豐富了小說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