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讀後感600字範文

老人與海讀後感600字

老人與海讀後感600字範文

  重溫了一遍《老人與海》,我們心中平添了幾分感慨,對人生的真諦多了些追問。

  第一篇:老人與海讀後感600字

  我讀過的許多書中唯一能讓我真正感動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老人與海》主要講了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翁一次特別的打魚經過。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一條魚後,但在第二天,他非常幸運地捕獲到了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那條馬林魚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條魚,那條魚比他的小船還要長2英尺呢!馬林魚的身體大,力氣自然也大。它拖著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艱難考驗。大馬林魚在大海上奮力掙扎,企圖逃回大海。老人為了制服馬林魚,精疲力竭,皮開肉綻,但他並沒有向大馬林魚屈服。

  他憑著頑強的意志,終於把大馬林魚扎死,拴在了船頭。然而,幸運並沒有出現,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驗。一群嗅著血腥味而來的大鯊魚與已經皮開肉綻的老人展開了殊死博鬥。最後老人的命雖然保住了,但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拖回去的最終是一副光禿禿的骨架……失敗,在許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來,就能擊潰人的鬥志,讓人徹底崩潰,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敗戰勝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腳下,那麼,成功必定屬於你《老人與海》中,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不僅僅是條硬漢,他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現代迴響。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終於為他所鍾愛的硬漢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恆價值。這本書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第二篇:老人與海讀後感600字

  也許在人們看來的“勇氣”,“無畏”的“戰鬥精神”,只是作者所勾畫的人類宿命——與命運抗爭而又悲劇結局的一種解決而已,甚至是那段著名的獨白:“人儘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無奈的對抗。老人的生活與海聯絡在了一起,那是不是可以說是海束縛了老人呢?漫長的等待卻等不到回報,老人還是在期待著一條大魚,老人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多少?扛著那面“彷彿永遠象徵著失敗的旗幟”,老人等到的“勝利”又是什麼?就連自己最終的收穫,那條大馬林魚,也是被鯊魚吃得只剩一副骨架和一個送給孩子的頭骨。老人說,我昨晚吐出了一些奇怪的東西,感覺自己胸口什麼東西碎了…到了最後,看著海灣裡和垃圾一起漂浮的魚骨,那位太太說,我從來不知道鯊魚有這麼漂亮的骨架。除了失敗,還是失敗。作為讀者,我的眼裡看到的是無盡的失敗。作者彷彿在揭露這樣一個“秘密”:人類即是失敗。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地向一個方向奮鬥,終究都會在種種原因的影響下得到一個與自己預期不符的結果。這種不完美即是令人痛苦的根源,也是我看到的《老人與海》的主題。

  作者的用意難道就止於此了嗎?我看不是的。滿眼的失敗後面,潛藏的是對勝利最真誠的渴求。海鳴威所描述的這個老人與海的簡單世界也許正是我們複雜的現代社會的映像。老人的失敗彷彿也是每個人經歷的縮影。這就像一個警報,時刻提醒著世人關注自身,關注自己生活的目標與意義。畢竟,我們還要勝利。

  寫到這裡,我的感想也算是結束了。我的觀點也許有些與眾不同。我想說的是,作為一部現代作品,對其的理解絕不能侷限於一點。同時,任何人也不能說自己的理解就是完美的,正確的`。對待任何一個作品都可以多層地來剖析。這樣的方式我覺得才是合適而恰當的。

  第三篇:老人與海讀後感600字

  老人與海》這本書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同時也是屬於學生們寫讀後感最愛用的材料之一。因為本書的主旨彷彿早已明確,無非稱頌一番什麼硬漢啊,打不敗啊之類的變形金剛似的思想。再加上本書又薄,寥寥數萬字只算的上中篇小說,文字又看似簡單易懂。於是就算真正看過的貌似也摸不到什麼頭緒,只好把前人早已嚼爛的幾句話翻來覆去的拿來從頭感慨一番。

  一個人並不是天生就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卻打不敗他。”這句話出自於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句話是這本書的精華,值得人深入思考。

  本書講述了老人聖地亞哥經過數次與鯊魚搏鬥及他捕魚的經驗,讓他捕獲了一條鯊魚,在老人回來的時候,鯊魚肉被其它兇猛的魚奪去,老人空手而歸了。

  一條鯊魚,一位老人,一隻小船,一片大海,不禁令人無限感慨、無限遐想。一位老人,永不言敗的精神!一片大海,充滿挑戰;一隻小船,寂寞與苦難;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卻演繹了一個不平凡的經歷。

  老人聖地亞哥是個捕魚高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永遠能捕到魚,可他沒有放棄,堅持自己的信仰和永不言敗的精神,即使最後他空手而歸。

  聖地亞哥在出海捕魚時,承受著孤獨、失敗、風暴的侵襲,無數的困難困擾著他。一位老人在逆境中能夠如此自如、不退縮,我們為什麼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