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新編大學英語第三版綜合教程七八單元課文翻譯

新編大學英語第三版綜合教程七八單元課文翻譯

新編大學英語第三版綜合教程七八單元課文翻譯

  第七單元:優雅地彌合文化差異

  1.在外語學習中,有一些簡單的片語,一旦掌握,就能讓你不知不覺地進入另一種文化.而絲毫不暴露你作為一個外國人的痕跡,但你為什麼總是學不會呢?每本漢語課本都是從問候語句開始的。但是,作為美國人,每當要我送客出門時,我總是舌頭打結。唐突地說再見是不行的,然而,那是我從這些課本里所學到的一切了。因此我只能微笑、點頭,像個日本人似地鞠躬,並拼命地想找些話來說.以緩和離別的氣氛,使他們覺得我確實歡迎他們下次再來。因此,我常常靠我的中國丈夫的禮貌來掩蓋自己的慌亂。

  2.後來,聽得多了.我開始學會了說一些話,使送客的氣氛輕鬆了許多.感到我不僅完成了任務,而且完成得很好。

  3.對中國人來說,送客需要有一定的禮儀和很多勝人一籌的本領。雖然我不希望透過觀察而懂得所有的送客禮儀,但是作為一個外國人,我不得不學會送客時所需要的禮貌用語。

  4.在中國人看來,送客時必須儘可能送到最遠,走一樓梯或可能到達最近的車站。我曾經等我丈夫半小時之久從車站送客回來。那次他送客人到車站等下班車到達。

  5.對於不重要的或年輕的客人,他可能會說:“我不送你了,可以麼?”當然,客人會說“不要送我了,不要送我了”,來讓主人不要因為沒有送客而感到不快。

  6.那會非常好,但是當我作為客人被送別時,我堅持不送總是不起作用,女主人或男主人,或兩人一起總堅持送我到樓下,看著我離去,儘管我禮貌地說到“不要麻煩送我了,不要麻煩送我了。”即使我試著加快腳步讓主人跟不上,他們也會跑著跟上我。接受這種不可避免的事,還好麼?

  7.另外,與中國的習俗相反,因為國人避免匆忙做事。與某人分別時,你會說什麼呢?“慢走.” 不是再見或祝你平安,而是“慢走。”對於中國人,它意味著“當心”或“走路小心”或諸如此類,但是英語意思就是“慢走.”

  8.這裡所指的另一句套話是“怠慢”。在一次美味的盛宴結束時,主人對客人說“今天款待不周,敬請原諒.”

  9.中美文化正好相反。美國女主人聽到誇獎自己的烹技時會說:“哦,很高興你喜歡它,我專門為你烹調的.”而中國女主人或男主人(通常是男主人烹製出美味)不是這樣回答。他們會為“沒有什麼好吃的”,或沒有合適的菜不成敬意而道歉。

  10.美國面對孩子也是如此。美國父母非常驕傲於孩子取得的成就,而中國的父母不是這樣。即使孩子取得班裡第一,也總是說“這麼淘氣,不知道學習,不聽長輩的話”等等。

  11.中國人以謙虛為榮,而美國人以正直為傲。謙虛使中國人在美國人的餐桌上飢餓不堪。對於中國人,多次拒絕後再接受是禮貌,對於美國人,“不”就意味著“不”,不管說幾次“不”。

  12.最近,美國公司派往中國的一個代表團,其中一位成員向我抱怨,談到中方代表如何多次詢問是否願意對計劃進行修改,儘管他每次都說了“不”。我的朋友很生氣,因為中方人員不理解他的話。我立刻意識到問題的所在,知道美國人來中國前為什麼研究中美文化的差異了,這會減少談判中所產生的大量誤解與困惑。

  13.一旦你瞭解了這些訊號並迅速反應,生活會變得容易許多。客人來了,我會馬上問是否需要一杯茶,他們說“不用麻煩了”,我的反應就是沏茶。

  第八單元:把時間花在為錢苦惱上

  1 最近一次股市大跌後的幾小時內,我就打電話給我的福特汽車商,訂購了我前一天試開過的旅行車。正如我的朋友們明確指出的那樣,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與我的財政狀況並無多大關係,不應該影響我買車。而且,我那舊車已經使我頭疼了好幾個月了。

  2 但我還是整個晚上在問自己:我能買得起新車嗎?我是不是應該存錢而不是花錢?我們是不是有必要減少度假的時間?

  3 在人們一系列的煩惱中,錢幾乎總是名列前茅。

  4 一項《華爾街日報》的`研究發現百分之七十的公眾其工資收入僅夠開銷,毫無剩餘。自1975年以來按揭借債增加了百分之三百,而且消費者破產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經濟問題被列為導致大多數婚姻失敗的一個因素。

  5 當去年十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554點的時候,數百萬人損失了幾十億美元,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華爾街的金融專家們在憂慮,小城鎮裡的思想守舊者也在憂慮。我們的反應也證實了我們已有的看法:我們是深受經濟壓力折磨的人。錢只是“原材料”

  6 正像《聖經》告誡我們的那樣,擔心錢或諸如此類的事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耶穌曾問道:“你們有誰能靠憂慮使自己的生命延長哪怕一個小時?”“你們為什麼要為衣服煩惱呢?看見田野裡的百合花是怎麼生長的嗎?它們從不耕田紡紗。”

  7 儘管我的內心,渴望像百合花那樣生活。但我的頭腦裡,卻感到需要儲藏囤積。

  8 能夠不受經濟困擾而生活的人,或者能把錢花在別人身上就像花在自己身上那麼自在的人,都是不尋常的人。

  9 托馬斯?愛迪生就是這種難得的人。如果這位大發明家把他的錢積蓄起來,去世的時候就會是一個大富翁。他第一項成功的發明使他淨得四萬美元,這在1869年是一筆鉅款。他一生中,獲得了1,093項發明專利,然而,在他離開這個世界時,卻身無分文。

  10 多年以後,他的兒子查爾斯回憶起自己父親對錢的態度時說:“他把錢看成原材料,就像金屬一樣,是給人用的,而不是讓人聚積的,因此他一直把自己的基金重新投資到新的專案中去。有好幾次他幾近破產,但他決不讓錢主宰他的行動。”

  11 約翰?衛斯禮也一樣。這位衛斯禮會的創始人在18世紀的英國收入最高,但他把自己的收入都給了別人。他的金錢哲學很簡單:“儘量掙,儘量省,儘量給。”錢是罪惡之源嗎?

  12 錢也許並不是萬惡之源,但如果它使我們夜不能寐,那它在我們生活中就過於重要了。

  13 這也是列夫?托爾斯泰在他創作的《伊來爾斯》故事中所告誡的。故事講述了一對經營農場的富有夫婦,他們失去了所有的錢,不得不去當傭人。

  14 一天有位客人問這位妻子,她是不是因貧窮而痛苦,尤其是考慮到她曾享有過巨大財富。婦人的回答是――她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幸福,這使客人很吃驚。

  15 “當我們富有的時候,我丈夫和我有那麼多令人煩惱的事,以至於沒時間交談或想想我們的心靈深處或向上帝祈禱,”妻子解釋道。“我們晚上躺在床上,徹夜難眠地在擔心,惟恐母羊壓在了小羊的身上,於是我們一次次地起床,以確保一切平安……。現在,當我和丈夫早晨醒來的時候,我們都要互相問候,恩愛和睦。我們生活安寧,無憂無慮。”

  16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經濟上的安全感是一個難以達到的目標。不管我們擁有多少,總是不夠。卡利爾?紀伯倫是這樣說的:“即便是糧食滿倉,但對貧窮的恐懼會成為對積蓄難以滿足的渴望。”

  17 當股市下跌時,即使我們還擁有足夠的財富,依然會恐慌、會擔憂、會囤積。或者,我們會深深地吸口氣並記住:錢只是一種原材料,要用來投資其他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