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桂林山水電子課文原文

桂林山水電子課文原文

桂林山水電子課文原文

  《桂林山水》的作者抓住桂林的山奇、秀、險,水靜、清、綠的特點,用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桂林山水電子課文原文及教案,歡迎閱讀。

  【桂林山水電子課文原文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到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學習目標

  1、 品讀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用課文新出現的語言現象讚美桂林的其他美麗的景象。

  3、 拓展積累課外自然風光圖片的詞句說明。

  教學過程 :

  一、學習語言引入

  上節課,我們留下了一個如何使語言表達更流暢的懸念,王澈同學敢於向書本的`語言挑戰,認為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應該搬到灕江的水“靜”的內容後面,語言才連貫,是不是呢?咱們讀一讀,出示: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船漿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姜波同學認為:這樣一改,意思到連貫了,但是不如書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書上的句子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

  高鵬飛同學則結合他們兩人的意見,對課文作了這樣的變動:我們來讀讀感受感受。出示: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船漿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魚兒在歡快的游泳,才讓你感覺到你置身水邊,真令人心曠神怡;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巨大的寶石,熠熠閃光好一幅清幽恬靜的畫面。

  這三位同學的創造性讀書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咱們學語文,就是學他人的語言,形成自己的語言。

  (語文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言語學習和實踐活動。語文課的根本宗旨是要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言語能力的發展。利用學生中出現的對課文原有言語的評價這一契機,組織欣賞學生自己創造的言語,可有助於提高言語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語句的品讀

  1、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描述“桂林之山”的這部分語言。

  出示:選擇學習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細細品味哪些語言寫得特別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學習方式(如導遊介紹等)

  (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選擇哪種學習內容,均圍繞語文的學習目標——學習言語來進行。)

  2、反饋學習情況。

  (1) 哪些語言寫的特別有味道呢?在學生的品味詞語中教師版圖。

  出示:桂林的山真險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像,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2) 在學生展示朗讀情況時結合具體的指導。

  朗讀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讀、找個對手比賽讀、配上音樂美美的讀、無論是何種形式強調的是讀書的質量有沒有提高。

  (3)學生展示除朗讀、品詞品句外的學習情況。

  3、學生背誦課文的“山”之內容。

  (一個優美生動的排比句,透過一次又一次饒有趣味的品讀,讓學生品出味兒來,讀出情來,並熟讀成誦。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體現“讀”中有教,寓教於讀的語文教學思路)

  三、 讀最後一段

  師:從課文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靜”、“清”、“綠”聞名於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秀”、“險”聞名遐邇。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誼綿綿。正如課文最後一段所說的——

  1、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2、指導讀。用讀的好的同學介紹經驗等方法進行讀的指導。

  1、 背誦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四、拓展延伸

  1、這麼美的“山”,這麼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馳神往。怪不得偉大的詩人賀敬之看到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發出感嘆: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桂林山水甲天下…….”

  2、 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記下了這樣的話語

  音樂響起時展示圖文並茂的桂林山水圖。

  畫1——一水遙伸萬山間; 畫2——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zan);

  畫3——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 畫4——無數青山浮水出;

  畫5——山在虛無飄渺間; 畫6——青山聳翠白雲飛;

  畫7——神秘風彩誘人醉; 畫8——興坪晚霞瑰麗景;

  畫8——濃淡相間景有致; 畫9——江峰迴轉玉水帶,悠悠閒處有奇峰

  畫10——青峰倒影山浮水,灕江漁火唱晚歸。

  3、 學生寫話。你們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嗎?

  放一小段錄象,用你們的筆抒你們的情。可以用課文中出現的語言現象,也可以像賀敬之一樣寫一首小詩,當然也可以和老師一樣寫一句詩。

  4、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內容)

  (一個個典型的畫面,融言語的意義蘊涵、形象內涵,情感內涵於一體,是教師在言語作用下呼叫自己庫存的表象進行心靈重構的結果。除了能把學生帶進一個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悟言語的豐富性,體會同一種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現,學生在吸收課文語言、賀敬之語言、教師的語言的基礎上不斷的生成新的言語。)

  五、 課外學習

  收集有關祖國自然風光的圖片,給圖片寫幾句說明,參加班裡舉辦的圖片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