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季羨林> 季羨林: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季羨林: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季羨林: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引導語:花帶給我們無窮的享受,它瑰麗無比,花香四溢!今天我們來讀一下季羨林的作品《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季羨林

  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佔重要的地位。愛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國在其中佔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裡,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只能看到花的脊樑。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wǎn)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chà)紫嫣(yān)紅。許多窗子連線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國,剛一下火車,迎接我們的主人問我:“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麼變化沒有?”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我說“美麗”指的東西很多,其中也包含著美麗的花。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視窗上都開滿了鮮花。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我彷彿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季羨林(1911.8.6~2009.7.11)

  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佈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散文隨筆

  《清塘荷韻》《賦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

  《萬泉集》《清華園日記》《牛棚雜憶》

  《朗潤園隨筆》《季羨林散文選集》

  《泰戈爾名作欣賞》《人生絮語》《天竺心影》

  《季羨林談讀書治學》《季羨林談師友》

  《季羨林談人生》《病榻雜記》《憶往述懷》

  《新紀元文存》《季羨林品讀人生》

  收入教科書的文章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懷念母親》

  《夾竹桃》《幽徑悲劇》《清塘荷韻》

  《成功》《做人與處世》《永久的悔》《忘》

  人物評價

  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曾五次看望季羨林。他稱:“您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寫的作品,如行雲流水,敘事真實,傳承精神,非常耐讀。”“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捱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說真話,直抒己見,這是值得人們學習的。”(評)

  賀劍城稱自己“為老搭檔的逝世感到悲痛”,賀劍城道:“季先生對待學術、工作非常嚴謹,對自己和別人要求都非常嚴格。他精力過人,每天到單位非常早,有時竟然會提前三個小時到。”賀老稱,季先生一生對待學問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國同時學三門語言的情況,笑稱“簡直是自我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