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故事> 有深度的哲理故事3則

有深度的哲理故事

有深度的哲理故事3則

  導語:大道理聽得太多反而不喜歡了,那就來閱讀一些哲理小故事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故事中學習,成長,收穫啟示吧!

  哲理故事1:竹籃打水亦不空

  山裡的農場住著祖孫倆。

  每天早晨,爺爺都會早早起來,在餐桌旁誦讀一本聖典。孫子也照樣學樣地在一旁模仿。

  一天孫子禁不住問道:“爺爺,我試著像您一樣誦讀這本聖典,可是我怎麼也做不到全部讀懂,而且讀懂的那部分,合上書就忘個精光。您說讀這個有用嗎?”

  爺爺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轉身把煤炭從盛煤的籃子裡放入火爐,他告訴孫子:“你把這籃子拿到河邊,給我帶一籃水回來。”

  男孩照著爺爺的吩咐做了,可是在他到家之前,水就從籃子裡漏光了。爺爺見狀笑著說:“你下次應該走快點。”說著,又讓孫子回到河邊,進行第二次的嘗試。

  這次男孩跑得很快,但是在他回家之前籃子還是再一次地漏空了。他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爺爺竹籃是打不了水的,他想要個桶打水。

  老人說:“我要的不是一桶水,是一籃水。你還是沒盡力啊。”這次他來到門外,監督男孩再一次嘗試。

  雖然知道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男孩還是想讓爺爺看見他已經盡了全力。男孩把籃子深深地浸入河中,提起後拼命往家跑。但是跑到爺爺面前時,籃子依然沒水存下來。他喘著粗氣對老人說:“爺爺您看,一點用也沒有啊!”

  “你覺得沒用嗎?”老人說,“看看這籃子。”

  男孩這才疑惑地看著籃子,突然意識到籃子跟他剛拿到手裡的時候不一樣了——這不是那個盛過煤炭的髒籃子了,它已經變得從裡到外都乾乾淨淨。

  爺爺這才對男孩說:“孩子,你也許讀不懂或者記不住聖典裡講的東西,但是在你誦讀它的時候,從內心到外表都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啊。”

  哲理故事2:變換角度看人生

  有一首《知足歌》,對我們值得一讀:“人生盡受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勞苦,閒著便是福。思量疾厄苦,無病便是福。思量患難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來苦,活著便是福。也不必高vv官厚祿,也不必堆金積玉。看起來,一日三餐,有許多自然之福。我勸世間人,不可不知足。”

  這首歌告訴我們,變換角度看人生,快樂會常伴你左右。下面的小故事能給我們一些啟迪和一點思考。

  一天,一個年輕人站在懸崖邊,痛不欲生。這時,一位鬍鬚飄飄的老者歡歌而行。年輕人攔住老者,問:“老人家,您為何如此快樂?”老人回答道:“天地之間,以人為尊,我生而為人;星辰之中,惟日月燦爛,我能早晚相伴;百草之中,最是五穀養人,我能終身享用。我為什麼會不快樂呢?”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但還是滿臉的憂傷,說:“老人家,我總覺得很自卑,不如別人活得有價值,自己常感到沒有意義。”老者微微一笑,說:“一塊泥土和一塊金子,誰更自卑呢?”年輕人剛要回答,老者擺了擺手繼續說:“如果讓你培育一粒種子,泥土和金子誰更有價值呢?”言罷,老者朗笑而去。年輕人頓覺釋然。

  其實,只要我們變換角度去思考、去觀察,就不難發現,生活展現給我們的並不是我們通常感覺的那麼糟糕。變換角度看人生,人生就會更美好!

  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有坎坷、會有苦難,關鍵是看我們怎樣去面對它。如果把坎坷看成是一種歷練,你就會感到坎坷鑄就我們堅強;如果把苦難當作一種調味品,你就會覺得苦難的生活也能有滋有味;如果把它們看成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你就會認為是它們豐富了我們的人生。

  實際上,只要變換角度,即時是在悲慘、苦難、逆境中的生活也會峰迴路轉,即時是在悲觀、痛苦、坎坷中的人生也會柳暗花明。因為,生活的風霜雪雨之後,懸掛在我們人生背景上的是幸福的彩虹。

  哲理故事3:智慧可以求生

  在古希臘,處死囚徒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砍頭,一種是用繩絞死。

  一次,好惡作劇的.國王派劊子手向囚徒們宣佈:“國王陛下有令——讓你們任意挑選一種死法。你們可以任意說一句話——如果說的是真話,就絞死;如果說的是假話,就殺頭。”

  這樣的法令真是太奇怪了。但囚徒們的命運操縱在國王的手裡,反正都是一死,也就顧不得多想,就很隨意地說一句話。結果,囚徒們不是因為說了真話而被絞死,就是因為說了假話而被砍頭。

  國王看到殺囚徒像玩遊戲一樣有趣,覺得十分開心。

  在囚徒中,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當輪到他來選擇處死方法時,他巧妙地對國王說:“你們要砍我的頭!”

  國王一聽,頓時感到好為難。如果真的砍他的頭,那麼他說的就是真話,而說真話是要被絞死的;但如果要絞死他,那他說的“要砍我的頭”便成了假話,而假話又是應該被砍頭的,但他說的又不是假話。他的話既不是真話,又不是假話,也就既不能絞死,又不能砍頭。

  國王無奈,只好揮揮手說:“放這個聰明人一條生路吧!”

  於是,國王那條奇怪的法令,只好馬上宣告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