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右腦開發的重要性議論文

右腦開發的重要性議論文

右腦開發的重要性議論文

  一個正常的孩子,如果按照現在的教育方法和環境來培養,他的大腦潛能只能開發約30%,還有70%沒有得到開發。這個說法是不是令你大大地吃驚呢?

  早在1981年,美國醫學博士佩斯里就提出了左右腦分工的理論,他用實驗證明:左腦接受身體右側的感官知覺和支配右半身的活動,並主管抽象思維,右腦接受身體左側的感官知覺和支配左半身的活動,並主管具體形象思維,佩斯里由此而推翻了“左腦是優勢腦,右腦是劣勢腦”的傳統觀念,他也因為這個偉大的發現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根據佩斯里的理論分析一下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歷,你就會發現,我們中的絕大多數,其實都是左腦人。美國心理學家奧斯丁在佩斯里之後接下來的研究發現:如果把右腦調動起來,並且與左腦合作,會使大腦的總能力和總效應增加5倍甚至10倍。

  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除了以前的那些主要發展左腦的活動之外,能有意識地注重右腦開發,並進一步進行全腦協調的開發,孩子的發展潛力便會大大地增加。

  開發右腦,主要的原因就是多使用左半身的動作和感官,並且注重發展具體形象思維。比如不要特別地反對兒童使用左手寫字、使用筷子、拿剪刀或使用其它的工具。而所謂具體形象思維,就是指藉助動作、表情、聲音、圖片等來進行思維,所以,多鼓勵孩子動手操作,比如剪紙、捏泥巴、彈鋼琴、演奏樂器、畫畫等,都是開發孩子的右腦的有效措施。此外,讓孩子學別人的表情,學動物叫,模仿人或動物的動作、聲音等,學習打球、做操、游泳,做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給孩子多看圖片、看地圖,把所看到的東西畫下來,也都是開發右腦的好辦法。

  右腦開發VS智力開發

  我們已經知道人的左右半腦是有明顯分工的,也已瞭解了這樣一個事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總是“重左輕右”,數以億計的右腦細胞依然在沉睡,從而造成了大腦資源的閒置和浪費。於是,不少年輕父母不禁會問:“我的孩子的右腦能否開發?”“開發我孩子的右腦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右腦的發展先於左腦

  腦科學的研究發現:在兩歲以前,幼兒基本上就生活在右腦的形象世界中。而在六歲以前,幼兒仍是以具體的形象性的右腦思維為主;對於這一點,年輕父母肯定深有。兩三歲的孩子往往看到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東西就急切地伸出手去觸控,但是他們根本不會去想這是什麼東西,有什麼用途。

  年輕父母可以做到的是:讓你的寶寶走出戶外,用一塵不染的眼睛,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用他們嬌嫩的耳朵聽聽萬物生靈的聲音;用純潔無邪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右腦開發VS智力開發

  右腦的開發與智力開發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以前評價一個孩子聰明不聰明,往往會以他反應快不快、記性好不好、說話流利不流利等邏輯思維能力作為標準。換句話說,傳統教育塑造的都是單一的左腦型人才。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觀念漸漸落伍了。智力越來越偏重於動手操作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即生存能力,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右腦功能的發揮。

  我們知道形象思維是先於語言的,形象思維越發達,語言也越能得到發展,而語言的發展又促進邏輯思維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發展。可見,右腦形象思維的開發和訓練是一系列智力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它為孩子將來的成才之路鋪好了第一塊基石。

  創造力培養VS右腦開發

  右腦一直被譽為“創造之腦”,因為創造活動所需要的想象、直覺和靈感主要是右腦功能的作用。家長千萬不要小看孩子充滿好奇的探究活動,或是傻氣十足的“胡思亂想”,因為這些正是創造能力的萌芽階段。美國的教育法規定:幼兒有做遊戲的權利和問“為什麼"的權利;這兩項權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可見西方社會對培養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十分重視的。現代中國社會也越來越提倡創新精神,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的培養應當從幼兒時期抓起,應當從右腦的開發和訓練開始。

  小啟示:既然右腦的發展先於左腦,那麼幼兒教育當然要適應這一規律,在六歲以前要注重對嬰幼兒右腦的開發和訓練。

  右腦開發的必要性

  科學試驗已經證明人的左右腦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腦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感覺,是理解語言的中樞,主要完成語言、邏輯、分析、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進行著有條不紊的條理化思維,即邏輯思維。右腦支配左半身的神經和感覺,是沒有語言中樞的啞腦,但有接受音樂的中樞,主要負責可視的、綜合的、幾何的、繪畫的思考認識和行為,也就是負責鑑賞繪畫、觀賞自然風光、欣賞音樂,憑直覺觀察事物,縱觀全域性,把握整體。歸結起來,就是右腦具有空間認識、繪畫認識、形象認識能力的類別認識能力,即形象思維。

  右腦具備的形象思維的能力,使它處於大腦感知世界的前沿。創造性思維中的“知覺”和“一閃念”是極其重要的,這一個夥花”往往孕育一個新理論、新學說,有的甚至摧毀了原有的思想體系。此時,右腦具有的直觀的、綜合的、形象的思維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一句話,創新必須充分運用右腦。

  世界上的一切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一切最精密高深的儀器,都是大腦的產物。大腦兩半球的功能不同,但有一定的互補能力,若能共同開發、相互配合,那麼人的潛能將會大大超出現有水平。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普遍現象,那就是95鬈以上的人僅僅使用自己一半的大腦,即左腦。這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於人體的自然生理屬性, 由於人主要透過右手使用各種工具,左腦每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加上語言中樞、邏輯分析、數字處理、記憶等,都由左腦

  處理,所以造成人體的大腦滿負荷動作;另一方面是由於傳統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加重了左腦負擔,與其說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如說培養了記憶力。那麼, 隨著教育縱向層次的提升,“右腦力”的培養必然呈現遞減趨勢。所以傳統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只會循規蹈矩,缺乏應變能力、創造力的左腦型人群。這些人的突出特點是理智而非想像,富於常識而拙於幻想,擅長素描而色彩貧乏。當然,在社會缺少變化的時代,左腦型的人也許還可以大顯身手,但是,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電腦等高科技產品更加普及,不會使用右腦的人生存空間將越來越狹窄。

  教育界早就存在對左右腦均衡教育的呼籲,專家們指出“應該把未來意識引入教育”。把綜合性、系統性學科引入教育的過程,將使我們的素質培育培養的是具有全面智慧及人格和諧的通才。當今的中國人左腦超負荷運轉,右腦閒置浪費,思維趨同,幹事要麼“一窩蜂”,要麼“一刀切”,這種左腦思維模式大到對國家的產業結構、生產力佈局,小到企業或公司的投資方向和經營模式,乃至每個人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都產生重複趨同、惡性競爭等不良後果,所以,右腦開發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