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食品安全手抄報
食品數量安全,即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生產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們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下面是我們為大家帶來的三年級食品安全手抄報,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三年級食品安全手抄報篇一:夏季預防食物中毒8注意
細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在氣候潮熱的季節。這是由於氣溫高、溼度大,適合細菌生長繁殖。
細菌在被汙染的食物中大量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包括腸毒素和細菌裂解後釋放出的內毒素,是發生食物中毒的基本條件。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常在進食數小時後發病,常見致病菌有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桿菌類、能產生腸毒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關鍵是抑制細菌繁殖,大致要注意8條:
一、挑選食品,要選擇新鮮、無變質的。
二、食物在食用前應充分清洗和浸泡。
三、挑海鮮,最好選擇活的。
四、為防止熟食被細菌汙染,切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所用的刀、砧板要分開;做涼拌菜一定要洗淨消毒,最好不要吃隔頓涼拌菜。
五、冰箱裡存放的食物應儘快吃完,冷凍食品進食前要加熱,因為不少細菌在冷藏、冷凍條件下不會死亡,決不能把冰箱當作食品保險箱。
六、有些細菌產生的毒素不怕高溫,因此並不是食物加熱後就可以吃了,一些剩飯、剩菜經加熱後仍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險,常溫下儲存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七、堅持鍛鍊,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八、消滅蒼蠅、蟑螂、紅螞蟻等細菌的傳播媒介。
三年級食品安全手抄報篇二:慎吃味精
味精為白色結晶或粉末的化學品,其味微酸,化學成分為穀氨酸鈉,是一種很好的鮮味調料。味精具有增進食慾,誘導液分泌,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的功效,而且穀氨酸鈉作為蛋白質的組成成分之一參與人體的代謝。在肝臟中,穀氨酸鈉既參與糖代謝又參與機體的解毒過程,可使機體中過多的氨變成無害的谷氨醯胺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氨濃度,防止肝昏迷。穀氨酸鈉參與大腦的蛋白質和糖代謝,有利於改善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利於兒童智力發育及解除大腦疲勞。
然而,味精雖然鮮美,且好處多多,但食用過量、過頻,也會產生不良後果。小兒菜餚不宜多加味精。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家長迂到孩子胃口不佳時,喜歡往菜餚中多放味精,以誘導孩子的食慾,其實這種做法適得其反。大家知道,鋅是嬰幼兒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物質,當嬰幼兒大量食用味精後,可使血液中的鋅轉變成穀氨酸鋅從尿中過量地排出體外,從而導致急性鋅缺乏。鋅缺乏可導致弱智、暗適應失常、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症等情況。
乳母不宜多吃味精。味精進入人體後,在肝臟被穀氨酸丙酮轉移酶轉化,生成穀氨酸再被人體吸收。嬰兒多以母乳餵養 為主,如果乳母在攝入高蛋白飲食的同時,再攝入過量味精,大量的穀氨酸可透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研究證實,過量的穀氨酸能與嬰幼兒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結合,生成不被人體吸收的穀氨酸鋅,隨尿排出體外,從而導致機體缺鋅。
哮喘病人不宜多吃味精。醫學專家發現,哮喘病人過多食用味精,會誘發嚴重的哮喘。尤其是空腹時食用了放有過多味精的食品,則更易發生哮喘。
對於其他人來說,味精每日攝取量應不超過6克,若超過6克,血液中的穀氨酸含量就會升高,穀氨酸升高後,會限制人體必需的二價陽離子鈣和鎂的利用,從而可造成短期的頭痛、心跳、噁心等症狀,且對生殖系統也有不良影響。
味精食用過頻,每餐必食,每菜必加,會使人產生對味精的依賴性,但食用不含味精的`菜則會食慾減退,還會導致對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減少。
味精不宜在鹼性或酸性強的食品中使用。穀氨酸鈉中的鈉活性甚高,容易與鹼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具有不良氣味的穀氨酸二鈉,失去調味作用;用於酸性菜餚中則不容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越難,使調味效果受到影響,故味精不宜放在鹼性或酸性的食品中使用。
炒菜時味精不宜放入過早。炒菜起鍋後放味精,溫度降至70℃-90℃左右放入,此時的溶解度最好。若在高溫時加用,當溫度達到100℃,且時間超過10分鐘,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就會變成焦化的穀氨酸鈉,焦化的穀氨酸鈉不僅沒有鮮味,還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僅對人的神經有毒性作用,而且還有致癌作用,故炒菜時味精不宜放入過早。
三年級食品安全手抄報篇三:謹防自制藥酒中毒
專家稱,每年秋冬季節自制藥酒成為許多市民養生的習慣,但在泡酒過程中,因四類中藥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屢有發生:
一是“馬錢子”,馬錢子毒性較大,必須炮製後才可藥用。超量或長期服用可引起毒性反應,常見強直性痙攣、肢體顫動、驚厥、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導致昏迷;
二是“川烏”、“草烏”,此藥炮製和煎煮後,能興奮迷走神經中樞,對人體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有麻痺作用,生的川烏、草烏毒性極大,嚴禁作為中藥飲片直接泡酒。
第三種是“水蛭”,中醫用於破血逐瘀、通經,水蛭超量或長期服用可引起內臟出血和腎損害,故有出血傾向的病人禁用。
第四種是“蒼耳子”,其對心臟有抑制作用,能使心率減慢、收縮力減弱。蒼耳超量或長期服用可導致中毒,表現為上腹脹悶、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煩躁等。
對此,如需自制藥酒預防或治療某些疾病(如關節疼痛、哮喘等),應由正規的醫療機構對疾病做出明確診斷,並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和購買藥品。不可隨意在街邊或旅遊點採購中草藥,避免在不瞭解藥性情況下,盲目製作藥酒或煮湯進行食療治病。同時,還不能隨便摘抄不瞭解的秘方,自配中藥方劑。不要輕信藥品廣告宣傳而郵購藥品,更不要隨意在網上購買藥品,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