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譯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譯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譯文

  岑參是唐朝詩人,宰相岑文字曾孫,邊塞詩代表人物,與高適並稱高岑,去世之時56歲。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甲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白草被颳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鬥豔盛開。

  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溼了羅幕,穿上狐裘不感覺到溫暖,織錦做成的被子也覺得單薄。

  連將軍和都護都拉不開弓,都覺得鐵衣太寒冷,難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雲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

  在軍中主帥所居的營帳裡擺設酒宴,給回去的客人餞行,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

  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

  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

  山嶺迂迴,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走過的蹄印。

  作者介紹

  岑參(715?~770),唐代邊塞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唐朝南陽(今屬河南)人,後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曾祖岑文字、伯祖岑長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晉州刺史。

  岑參10歲左右,父親去世,家境日趨困頓。他從兄屬學,九歲屬文。十五歲山居嵩穎,刻苦學習,遍讀經史,奠定學業基礎。20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杜甫、高適等遊,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於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於"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

  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後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後,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歲.出身於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與高適並稱“高岑”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三十歲)中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後,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後兩次在邊塞共六年。他的詩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說:“側身佐戎幕,斂任事邊陲。自隨定遠侯,亦著短後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幽並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可以看出他兩次出塞都是頗有雄心壯志的。他回朝後,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以後轉起居舍人等官職,大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以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

  詩歌特色

  岑參詩歌的題材涉及到述志、贈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邊塞詩寫得最出色,“雄奇瑰麗”是其突出特點。岑參兩度出塞,寫了七十多首邊塞詩,在盛唐時代,他寫的'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筆下,在大唐帝國的偉大力量面前任何敵人都不能成為真正的對手,所以他並不需要寫士兵們的出色奮鬥和艱苦犧牲,他要寫的是橫在戰士們面前的另一種偉大的力量,那就是嚴酷的自然。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些邊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惡劣氣候環境,在詩人印象中卻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奇偉美景。如沒有積極進取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很難產生這種感覺的,只有盛唐詩人,才能有此開朗胸襟和此種藝術感受。

  岑參以好奇的熱情和瑰麗的色彩表現塞外之景。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範圍。

  風格關鍵

  “雄奇瑰麗”是其突出特點,生動誇張、慷慨激昂、奇峻壯闊、氣勢磅礴、想象豐富、語言變化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