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居易> 養生宜學白居易

養生宜學白居易

養生宜學白居易

  導語: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白居易的故事之一養生宜學,歡迎大家瀏覽。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自小體弱多病,又生逢亂世,命運坎坷。青年時代,因家境貧困而長期流浪;步入仕途後,又因得罪權貴而數度遭貶,以致年方四十就發白齒落,未老先衰。然而,由於他通曉人生哲理與自然規律,淡泊名利、心胸豁達、開朗樂觀,在養生保健方面又有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因而獲得了75歲的高壽,成為古代名人養生的楷模。

  白居易16歲時就寫出了《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方侵古道,青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詩中蘊含著生命與天地時空共興衰的現象,說明白居易有通曉生命哲理與自然規律相通的辯證唯物史觀。《逸老》一詩中寫道:“白日��下,青天高浩浩。人生在其中,適時即為好。”這裡“適時”是指人應自覺地適應自然規律;接著詩人又把少壯與衰老視作一日中的勞與逸“勞我以少壯,逸我以衰老”,既要承認生命衰老的自然規律,又要注重養生益壽;最後寫道“順之多吉壽,違之多兇天”,強調要遵循哲理與自然規律,樂天知命,修身養性,方能健康長壽。

  白居易54歲時患上白內障,後因墜馬傷及足和腰。“腰痛拜迎人客倦,眼昏勾押薄書難。辭官歸去緣衰病,莫作陶潛范蠡看”。於是,58歲時辭官退隱香山寺,調整生活方式,探求心理恬靜和安樂康復之道。正如他在《眼暗》詩中所寫:“夜昏乍似燈將滅,朝暗長疑鏡未磨。千藥萬藥治不得,唯應閉目學頭陀。”他以閉目靜坐養生來治療眼疾。

  白居易心胸豁達寬廣,知足常樂。64歲時在《鑑鏡喜老》詩中寫道:“今朝鑑明鏡,須鬢盡成絲。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親屬惜我老,相顧興嘆諮。而我獨微笑,此意誰人知。笑罷乃命酒,掩鏡捋白髭。爾輩且安坐,從容聽我詞。生若不足戀,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戀,老即多生時。”該詩辯證、樂觀地論證了生命價值和生老觀,認為老是生的積累,人生既然可戀,老年則更珍貴。所以,要珍視衰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享受人生的快樂, 不必悲天憫老。

  白居易不僅是位大詩人,還是一位難得的養生家。其“養生詩”不僅給他的作品增添了異彩,還給後人以警醒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