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3篇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3篇

  導語:《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所創作的一篇佳作,文僅80餘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表達了蘇軾樂觀的人生態度。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反思3篇,歡迎閱讀!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篇一:

  今天,我上了一堂題為《記承天寺夜遊》,授課完畢後,我感慨頗深,感覺到自己有許許多多的不足。下面我就本堂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首先,我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不夠。整堂課沒有什麼生氣,死氣沉沉,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只有幾個成績比較好的幾個學生在比較積極地回答問題。這讓我認識到,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即使學生成績不好,也要想方設法調動起他們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在備課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遵循大部分學生的認知規律,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讓內容和形式都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思維。

  其次,我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差。在教學的最後部分,時間比較緊了,這時,我就有些慌了,連最後對兩組學生競賽情況都忘記總結了,使整堂課有頭無尾,可以說是本堂課最為失敗的地方。

  最後,我感覺我對學生的激勵性語言運用不夠,自己的教學語言缺乏感染力,語速又太快,這也很大地影響了我的教學效果。我想這也是我今後需要改進的地方。

  以上是我的教學反思,其實,我感覺還有許多我沒有意識到的不足,在這裡,懇請聽課的各位老師及領導能夠提出寶貴意見,以不斷提高我的教學水平。

  記承天寺夜教學反思篇二:

  《記承天寺夜遊》以語言洗練、意蘊深幽、文化含量豐富而被譽為“神品”。全文雖僅有84個字,但字裡行間又給人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文字解讀容易,解讀出作者欲掩藏的內容就不容易了,這對教師的文字解讀能力是一個挑戰。其中牽涉到有關蘇軾的人生際遇、人格形象、哲學思想等問題,不是幾節課就能夠說清楚的。這又需要老師對於蘇軾其人有一定的瞭解,對教師的學養積澱又是挑戰。

  扛著鋤頭鐵鍬站在一座金山面前,怎麼不叫人激動。

  我處理這篇文章,重點抓了以下幾點:

  一、以“尋張懷民”為切入口,聯絡寫作背景進行文字分析,推理演繹被作者小心隱藏的當夜複雜煩悶的心境。

  二、透過對“欣然”、“為樂”的辨析,理解作者故作笑顏表現了他夜遊以及之後寫作的目的在於排解心中的苦悶。

  三、透過對“月光”之空明的描寫和“竹、柏”意象的分析,體會作者苦悶的化解,並探討作者之所以能夠實現自我超脫的原因。

  四、從“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中把握作者自信自尊、超然不群的精神面貌。

  教學中一層層剝下去,讓學生逐層推理、感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分析推理的快感,但對於能力相對偏弱的同學來說,可能就比較難以跟上思路的演進。甚至有的同學在同學已經清楚推理了為什麼尋張懷民同遊暗示了作者心中苦悶的整個邏輯過程後,依然茫然不解。固然有思維的能力和惰性的問題,但如何讓這樣的.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跟著把腦筋動起來,或者至少達到與之能力相應的低層級目標,卻也是應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思考的。

  遇到真正的好文章,就像玉人得到了一塊好玉料,欣喜、激動、不安,又難免遺憾。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篇三:

  很幸運受初二語文組的推舉,參加學校組織的第三屆“鳳凰杯”教學公開賽。透過本次公開賽我感到自己收穫了很多,也學到很多。

  首先,我要感激學校及初二語文組的其它六位老師,是他們給了我這次機遇。在正式上課前,我們年級組的六位語文老師透過聽課、評課,幫我修正教案,讓我在這次教學公開賽中能夠從容地去展示自己,也正是有他們的輔助,大家的齊心協力,我才在講課中更有自心。

  其次,從這次的公開課中,我也發現了自己在設計這節課中存在著一些不足:1、多媒體課件還不夠完美,還可以進一步完美;2、自己講課的豪情不夠,沒有很好地去沾染學生,這可能也是和那幾天自己的感冒有關;3、對文中作者的情緒挖掘不夠,在這一方面大部分評課的老師都提到了這個問題,其實作者的情緒是本課的一個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高潮之處,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已設計到了,只不過最後感到時間不夠,所以講得有些簡略;4、這是一篇美文,還可以透過教師的範讀來沾染學生,但是自己沒有讀。存在的這些不足,也是自己在這次講課中的一大收穫,使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到這些問題,不斷地去改良,提高自己的教學程度。

  最後,在評課的過程中,我得到了林校長、教研室胡主任、語文教研組長郭梅婷老師、陶宏新老師、王槐柯老師、楊愛彬老師、許維老師等老師們的領導,在此感激他們給我提出的懇切建議,我會虛心的接受,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良自己的課堂,讓自己的教學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