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賈平凹> 賈平凹:說話對我是種負擔

賈平凹:說話對我是種負擔

賈平凹:說話對我是種負擔

  一個作家,一輩子寫出一部讓人愛看的小說並不難;難就難在每寫一部小說,都能受到熱切的關注。始終深居簡出而又獨領風騷的賈平凹,當屬這樣一道不落的風景。

  昨天,為新書《病相報告》專程來滬的賈平凹,在上海書城的籤售活動中,被讀者熱烈地包圍著,原定一小時的時間,卻怎麼也剎不住車,最後只得打“加時賽”,書城一個工作人員說,作家簽名售書,已好幾年沒出現如此火爆的場景了。

  籤售完畢,緊接著又是媒體的包圍,害的煙癮頗大的`賈平凹只得一忍再忍。

  到上海來“體驗”生活

  幾乎賈平凹每一部小說的問世,都會引來不同程度的批評和爭議。新作《病相報告》也不例外。較為集中的評論認為,小說中主人公胡方和江嵐的愛情經不起推敲,這樣的愛情讓人感到不可信。此外,故事中的人物都操一種相同的語言,這是作家躲在人物後面的結果。作家操縱這些人物就象一個江湖藝人在操縱面容古板的一堆木偶。還有的認為,小說單純從技巧而言,顯得頗為笨拙。

  對於這一古腦兒的批評,賈平凹顯得很不以為然。他說,首先這些批評的原文他並沒有讀到,所以不想一一反駁,他不想本沒有事,結果卻莫名其妙鬧出一堆事。對待批評,賈平凹的態度是,現代社會相對自由,想說啥就說啥,每個人都有發言權。“你對此沒有辦法。若在同一個地方還可以探討,有些批評也只能看看。”而針對有些人說,賈平凹在刻畫都市人生活方面相對較弱是因為生活圈子有問題時,賈平凹顯得很氣憤。他說,那真的是毫無道理,這種提法本身就有問題。“你有啥生活,我就有啥生活。說我深居簡出,其實只是不願意出席會議罷了。現在這個經濟社會,誰也藏不起來。”賈平凹透露,他每年都會好幾次跑上海來領會都市生活,畢竟,西安不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

  有記者問賈平凹,為何在人到中年以後,反而會關注起愛情題材?這與他以往的風格似乎有較大轉變。賈平凹說,這樣一個題材也是突然想到,因為這段時間我思考了,想到啥就寫啥。

  關注愛情,也許是因為年齡增大,更懂得一些東西,尤其是感情。在過去那個年代,人們有愛不能做,而現在能做卻沒有愛。賈平凹稱,他的這部小說也許40歲以上的人比較容易理解,比年輕人更易理解。有些人會說故事不真實,但一個20歲的孩子,若去與父母輩探討,可能就會有相同的感受。現在的愛比較膚淺,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就越不易刻骨銘心,愛情也會越廉價。

  賈平凹說,之所以最後不把這個小說稱為愛情報告,是很想透過寫這樣一個愛情故事,來透視這個社會的問題。也許愛情並非病症,而根本是一場社會病。

  一向比較拒絕在媒體或公眾場合出現的賈平凹,雖然昨天在滬取得了非常好的籤售成績,但他本人卻坦率表示,簽名售書意義不大。籤一次名,或許能多賣1000本書,但對作家而言,並無多大區別,既累人又折騰,與讀者也未必能交流多少。

  而面對媒體的採訪,賈平凹也同樣如此,一個問題問過去,賈平凹總是報以最簡潔的回答,甚至比問題更簡短。

  賈平凹說,這實在是因為性格內向所致。“說話對我是一種負擔。”作家坦言,現在已逐漸開始接受一些採訪了算是達到了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