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註釋及名家評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註釋及名家評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註釋及名家評論

  導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揚州所作。它透過對別離時候長江景物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摯感情。

  註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武昌黃鵠磯,背靠蛇山,俯臨長江,

  雄偉壯觀。

  之:往,去。

  廣陵:揚州的舊名。

  故人:老朋友。

  西辭:黃鶴樓在廣陵的西面,在黃鶴樓辭別去廣陵,所以說“西辭”。

  煙花:指柳如煙、花似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順流而下。

  盡:消失。

  唯見:只能見到。

  天際:天邊。

  名家評論

  陸游《入蜀記》卷五:“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唐汝詢《唐詩解》雲:“‘黃鶴’分別之地,‘揚州’所往之鄉,‘煙花’敘別之景,‘三月’紀別之時。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別之情,俱在言外。”

  蘅塘退士評曰:“煙花三月下揚州,千古麗句。”

  文章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孟浩然從湖北到廣陵去,李白在黃鶴樓給他送行,作了這首詩時間應當在李白出蜀漫遊以後。李白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之間,雖然也到處漫遊,但卻比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外,這時,他認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歲,本是襄陽(今屬湖北省)人,隱居鹿山門,常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這時他正想出遊吳、越一帶,兩位大詩人在黃鶴樓分別,留下著名詩篇。詩題中“之廣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詩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別黃鶴樓向東遠行了。因為黃鶴樓在廣陵之西,所以說西辭那麼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東面了,接著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既廣陵,由武漢乘船到揚州是由長江下行所以說“下揚州”。這句說孟浩然在陽春三月的時節去,那景如煙花的揚州。揚州本來就以風景美麗而著稱,特別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豔麗,所以李白用煙花來形容孟浩然即將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對此行的羨慕之意。以上兩句寫送別情況,還沒有寫離別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留。“,寫作者送走了好友,獨自在黃鶴樓遙望風帆遠去的情景,江面上一隻載著過人東去的船,漸行漸遠,終於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夠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絕的長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隨著視線遠去,直望到船兒都已經在碧空中消失。他還佇立著凝望天邊的長江流水,可見他對好友的惜別之情了。這種離別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間,是不會如此深刻的。而寫離別之情的手法,也只取離別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並不直接抒寫感情,卻越發使人體會到真味情切。

  這首詩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編的《萬首唐人絕句》中寫成“孤帆遠影碧山盡”,在陸游的《入蜀記》中,則寫成“孤帆遠映碧山盡”,並且竭力稱讚他描寫入微。此後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現不同的寫法,不過無論是何者,都不失為絕佳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