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紅樓夢》讀後感(11篇)

《紅樓夢》讀後感

《紅樓夢》讀後感(11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紅樓夢》讀後感1

  爸爸送了一本《紅樓夢》給我,他還告訴我這是世界名著,希望我能好好讀一讀。可是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讀的稀裡糊塗得,看得我思緒都亂了,我去問爸爸,這本書我怎麼不太看得懂呢?可是爸爸卻不肯教我,爸爸只是對我說:“俗話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意思是不要因為某些地方不明白就不讀這本書,也許等你讀完後,就會想明白。”

  我將信將疑的去看了。真的,真的很有意思!當我看到寶玉生病了,就覺得很傷心,當我看到寶玉和黛玉玩的很開心,我就很開心,這樣我的心一會開心一會傷心,一會想讓寶玉這樣做,一會想叫黛玉別傷心,就這樣,我在忽喜忽悲中看完了正本書。我去找爸爸,告訴她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很有意思。爸爸說現在你可以去弄明白這本書了。爸爸看我還是稀裡糊塗地。就給我解釋起這本書來。

  作者曹雪芹透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特別是讀到體弱多病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真心相戀,本來終於可以拜堂成親了,卻被家長安排與薛寶釵結婚,賈寶玉最終出家當和尚,家門破落。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著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爸爸又對我說:“賈寶玉本來是塊石頭,後來神仙點化讓他投胎到賈府變成人。而林黛玉則是寶玉的眼淚化成的。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後來我有問媽媽,賈寶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他們是近親能結婚嗎?媽媽說:“可以呀,古人都喜歡親上加親。”啊!終於弄懂了兩處,看來弄懂一本書還真不容易。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啊!

《紅樓夢》讀後感2

  “紅樓夢,半夜做。只從此迷上石頭記,戀上紅樓夢。”——題記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你一個女子,深受曹雪芹的憐愛,“兩彎罥眼眉,一雙含情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拂風。”任誰見你都會誇你標誌,只可惜身世異常淒涼,但好在你來到外祖母身邊。我想在別人眼裡你是幸福的,你深受賈母喜愛,寶玉和寶釵對你又十分關心。可什麼都不缺的背後,你的痛苦,又有誰理解你呢?

  寶玉失玉變痴呆而你在重病中。當你聽到珍珠妹妹說寶玉娶寶釵時,你內心絞痛,變得神情呆滯,直接去找寶玉,你們倆的對話多麼讓人心疼啊!“黛玉說道:寶玉,你為什麼病了。寶玉笑著說到:我為林姑娘病的。”你回到屋後,賈母來看你,你氣喘吁吁的說道“老太太,你白疼我了。“這一句字字戳中我淚點,你可知,如果我在當時,一定會把你拉住,不讓你去,不讓你走,只恨這時空之差。在寶玉誤娶寶釵拜堂成親時,你兩眼一翻,一縷香魂就此歸天了。這是你不知道的,紫鵑想說話卻未成,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直流,李紈探春為你痛哭時有一陣奇妙的音樂之聲,這是上天痛苦的表現啊!“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濺淚,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你在金陵之地,絢麗的綻放,可又無聲的凋謝,為何上帝偏就要你離開,你不過只是一株絳珠仙草罷了。但我不知你是否願意離開,其實走了也好,腐朽的賈府已不再是屬於你的地方,倒不如回到太虛幻境。繼續做你的絳珠仙子。

  總是會想若沒有那仙石的傳說,你離去時,是否還會那麼痛苦,愛是一種緣分,若你可以再來一聲,請不要再陷入那無法挽回的緣分之中。

  一本厚厚的紅樓夢,浸在醉人的花香最早在紅樓夢裡,不願起來,只想永遠沉睡下去。

《紅樓夢》讀後感3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巨大之處在於它表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向,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消滅,這在喜聚不喜散,喜好大團圓末端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未幾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許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多讓黛玉去世了,管她登仙照舊辭世,至多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暴虐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因禍得福,焉之非福?對付黛玉如許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去世,是她的擺脫,是她全部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探求出路,不得不說,她照舊幸福的。

  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野,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氣力是云云微薄,在賈府她終究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末了看破塵世,做了僧人。難道做僧人真是最好的了局嗎?如果云云,眾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度了。“你去世了,我去做僧人。”預示著這統統,好似統統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還是無法逃出運氣的約束。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僧人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僧人,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富貴榮華嗎?”是啊,細度之,對付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了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汗青重演,看著自己的子女再來演出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運氣的約束,但運氣業已不能約束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僧人,那便是為自己,他也不像眾人為了“得道羽化”,而是了無掛念,看盡塵世。只痛惜寶釵為人光滑油滑,討人喜歡,她最終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痛惜。

  大概兩小我私家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應相遇,由於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塵不染,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以是,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想。

《紅樓夢》讀後感4

  一曲紅樓悲歌,悽悽慘慘慼戚,散不盡,縈上心頭,淚先流……

  林黛玉哭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蒼白如玉脂的臉龐彷彿永遠掛著兩行清淚,立在瀟湘館的窗欞裡,孤獨是你的影子。或許你真的就是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仙草,因為受了神瑛侍者甘露的灌溉,修成女體,今生只為還淚來的吧!雖女子本弱,但你為何就不肯再爭取一分?既然心儀寶玉,為什麼就不敢大聲說出來?遮遮掩掩,幾度欲語還休、醋意大發,反倒讓人覺得小氣。我相信,賈老夫人亦是疼你的外祖母,斷斷不願看著你抱憾而終,只是你的驕傲與自矜害苦了自己……

  王熙鳳機關算盡,看似風光無限,卻輸了丈夫、輸了家;迎春性格怯懦,只能落個在夫家受虐而死的結局;探春空有才幹,卻無用武之地;寶釵賢德,聽長輩命,金玉相配,卻不是良緣……紅樓的女兒們呀,千百年後讀著你們的故事,仍讓我為你們悄悄揩淚,你們知道嗎?

  究竟是什麼將你們一步步逼近命運悲劇的懸崖,讓你們退無可退?是對金錢與權勢的慾望?是妄想不勞而獲的心機?又或者是那讓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成為水中月、鏡中花的封建制度?不,不完全是!是你們的懦弱與不爭,讓你們自己深陷泥沼,一步步被巨大的封建野獸咬走了自由、蠶食了愛情、也將生命剝皮拆骨……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秦可卿的遭遇了。生得絕世的容顏,卻被玩弄於兩代人之間;生時病痛纏身,死後雖然風光大葬,卻給世人徒留下茶餘飯後的笑料!可卿呀,為了自己的名節、名聲,哪怕以死明志,也是一種爭取!

  爸爸勸我不要揪著人物命運憤憤不平。然而,從個人命運反觀當時的整個社會,更是讓人無奈。看,賈府的破敗,正是一箇舊的社會制度的滅亡!只可惜了紅樓裡一個個鮮活的姑娘,我哀其不怒不爭。

  曲終人亡,哀傷未絕。

《紅樓夢》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被”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紅樓夢屬章回長篇小說,成書於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也就是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為《石頭記》、《情憎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經典鉅作之一。最初的《紅樓夢》是以手抄本形式流傳,只有前八十回(學者研究實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後半,後人割裂已足八十整數;另有學者認為今79、80二回本均為續作混入)。此後,《紅樓夢》續作紛紛出籠,據統計,《紅樓夢》續書種類高達百餘種。最為紅學界關注的版本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現通行的續作是由高鶚續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

  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賈、寧二府由勝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及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

  其中有一篇令我難忘的故事,就是第十五回:黛玉焚稿斷痴情,寶玉誤娶薛寶釵。在這一回中講述了,賈母請來了一個算命先生給寶玉算命,說寶玉要即刻娶一個金命的女子沖沖喜,這個女子就是薛寶釵,賈母當然答應,她早就看上了薛寶

  釵。可寶玉死活不答應,賈母的話他壓根沒聽進去。大家都知道寶玉喜歡黛玉,鳳娘王熙鳳勸賈母說先允了寶玉答應他娶黛玉,到時候再把新娘一換不就行了。賈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可是她哪裡知道,王熙鳳是斷送了一對有情人,活活的把兩人給拆散了。

  我感受到了王熙鳳很可惡,她明知道寶玉和黛玉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有情人,還活活拆散了他倆。畢竟結婚是兩個家族的大事,可是她竟自作主張給寶玉變了婚事,還不讓寶玉去看黛玉,實在是可惡!由此,我也體會到了清朝社會的腐敗,和貴族壓迫貧窮人民的不公平。

《紅樓夢》讀後感6

  近日,我一口氣讀完了曹雪芹的《紅樓夢》。千愁萬緒纏綿在心頭,剪不斷,理還亂。

  《紅樓夢》一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末世為背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為主線,講述了賈府由繁榮走向衰敗的過程。

  書中的人物大都是傷感的。林黛玉的苦戀無果,含恨而終;薛寶釵如願得償,到頭來卻守了寡;賈寶玉看盡人間悲離,出家當了和尚……仔細品味,那些悲慘的結局,有當時社會背景的一部分原因,卻也與他們的性情、人格不無關係。書中最典型的人物要數林黛玉了。

  林黛玉是典型的多愁善感性格。在一次偶然散步的時候,黛玉看到了凋零的花瓣被來往的府人碾作塵土。看著看著,她便想到了自己的身世,自己寄人籬下,受盡苦悶,無人疼愛,不正如這飄零的花兒?不禁悲從中來,為花兒,更為自己惋惜。於是便有了她哭哭啼啼地把花瓣小心地收起來,用泥土掩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正是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往復迴圈,我們不必為此悲嘆,而應用一種“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積極心態去讚美它的無私與奉獻。林黛玉正是把這種自然現象看得如此傷情。在對待府中的人時,更因看不慣他們的唯利是圖而顯得高傲孤僻,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最後看盡人情冷暖,抑鬱而終。

  林黛玉,一個標緻聰慧、滿腹文采的天才女子。若能心胸開闊,積極樂觀地處事待人,不那麼高冷,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讓我們吸取林黛玉的教訓,真心對待身邊的親朋好友,寬容他人,收穫友誼,感恩父母。你會發現,退一步便是海闊天空!

《紅樓夢》讀後感7

  這個寒假中,我閱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書中人物的塑造、刻畫生動: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賈寶玉,風風火火的王熙鳳,心胸寬廣的薛寶釵……特別是林黛玉和賈寶玉這兩個人物,是那麼深入人心,可以讓人為之研究一生。“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每當我讀到多愁善感的黛玉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落淚。是“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她令我產生了無比的憐愛。

  她,無論是自己的離別仇恨,自己的傷心往事,還是草木枯榮,四季更替。她都會黯然淚下。也許她真如書中所寫的絳珠草,來到世間“還淚”一般。她切實地向人們顯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腸,她對於一切世間的醜陋、難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淚,這不禁讓人覺得她有那麼點“窩囊”,當然,這詞兒並不怎麼適合她。哎,黛玉真叫我又愛又恨啊!相對於書中另一個主人公賈寶玉,他雖不是女孩,但一樣是那麼細膩柔腸。他與那些靈氣、清秀的女孩相差無幾,寶玉厭惡他人“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對丫環毫不歧視,反而他會挺起胸膛保護她們,憐愛她們,當寶玉得知無力幫助她們時,他傷心欲絕。當他失去迎春、晴雯、黛玉時,他比任何人都想挽回這一切,但是……他追求完美,他追求獨道的美!內心的美,行為的美,在他身上散發著一種別人沒有的美。他不是一位女子,但他更像一位願意拯救那些女子“美”的勇士。

  與其他兩相比,薛寶釵那寬豁開朗的胸襟無疑讓人產生敬佩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鳳恰恰相反,心胸狹窄,貪財,潑辣……讓人髮指!《紅樓夢》,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果然內藏真經,對情節的描述蕩氣迴腸,對人物的刻畫細緻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管誰看了都會像我一樣愛不釋手的!

《紅樓夢》讀後感8

  我讀了一本書名叫【紅樓樓】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書,是四大名著之一呢!

  裡面講了很多故事,裡面有很有多人物,讓我伶牙俐齒的說一遍吧!主要有林黛玉、賈寶玉、賈母、鳳姐、迎、探、春等等一些人物。

  這本書裡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故事,不過是接著寫的,內容是:寶玉的通靈玉,丟在了南安府的路上,賈母很著急,說海棠開得怪,過去有玉能除邪崇,如今玉丟一了氣易滲。王夫人說老太太福氣大,鎮得住,寶玉只是傻笑。貼了告示,拾到玉者,得銀萬兩。

  賈母說,寶生一性一命難保,算命的說讓娶個金命的人沖沖喜。

  寶玉昏睡,外面的談話一概不知,又想到寶玉心裡只有黛玉,若知不是黛玉,而是寶釵。不是沖喜,而是催命。

  王夫人想了個萬全的主意,來到賈母房,告訴寶玉娶的是黛玉其實是寶釵。

  黛玉去給賈母請安,看見一個小丫頭在哭,問她她說是寶玉娶寶姑一娘一,黛玉聽了如五雷轟頂。

  黛玉自己比以往走得飛快,剛到瀟相館門口,她身一子一栽,吐出一口血來。黛玉反不傷心了,只求速死。

  黛玉的病一天比一天重。賈母等只顧寶玉,睜眼只見紫娟一人,第二天,黛玉又咳又吐,紫娟看看不祥,忙去回賈母,不料賈母、寶玉都不在。

  家玉成家了,黛玉卻死了,賈母等人很傷心,到園中哭了一場,過一些日子寶釵告訴寶玉實話,林妹妹已亡了。寶玉一進了靈堂,號啕大哭。

  我感覺林黛玉好可憐,人不能只顧他,不顧她,就像賈母,人還要重情重義,我長大也要做重情重義的人。

《紅樓夢》讀後感9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精彩絕倫,我更覺得《紅樓夢》最為經典,《紅樓夢》是一部反映中國歷史、文化、生活、風俗等等諸多方面的大百科全書,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史書。值得我們學習研究的方面很多很多。

  《紅樓夢》這本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故事。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感情杯具為主要資料,經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這本書有著它豐富深刻的思想資料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作者曹雪芹之所以要寫這樣一本書,他之所以能寫出這樣一本優秀的著作,是因為他親身經歷過人生的沉浮,親眼看到過家族的興衰。有了這種不平常的經歷,使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對封建社會的黑暗和罪惡有了深刻的認識和深切的感受。由此,他用十年的時間將自我的親身經歷寫下來,寫出了這部批判封建禮教的長篇小說——《紅樓夢》。由於它人物刻畫鮮明,描述生動,具有豐富的思想性和藝術的感染性,一問世就驚天動地,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從一點點的細節來看,作者善於經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述,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的淋漓盡致,他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從這本書中我們能夠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讀完《紅樓夢》,會讓我們十分憎恨萬惡的封建社會,更加熱愛此刻的完美幸福生活。

《紅樓夢》讀後感10

  早逝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之幸也!不是我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杯具,且聽我細細述來。

  如果黛玉還活著,以她瘦弱的身子骨,你能想像她看著寶玉與寶釵過著幸福的生活,在她面前炫耀時悲痛的模樣嗎?再者,她能理解賈府被抄的打擊嗎?我想,非也。

  在寶玉拜堂成親的那一刻,高鄂將高傲孤僻的黛玉寫得那麼微不足道,她沒有笑著離開,而是指天哭地地走了,如果是那樣的話,她還是我們所認識的黛玉嗎?不是。我覺得曹雪芹本意非此。

  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給不了黛玉幸福。他連自我都保護不了,我們還指望他來保護黛玉嗎?整天跟在一群女孩的後面,對她們溫柔體貼。你怎樣明白他哪一天看上了哪一個女孩,便拋棄了我們黛玉,嫌棄我們黛玉。就如紫娟說的那樣:“你的花言巧語我們已經聽膩了,就只會摳死人。”他與寶釵結婚後,在寶釵懷有身孕之時,棄她而去,做了和尚,讓寶釵獨守空房。他對寶釵如此,那麼,他對黛玉也能夠如此。再者,如果有一天,賈府重整旗鼓,你能想象黛玉洗碗下廚做湯的情景嗎?到了數年之後,寶玉突然發現黛玉老了,臉上的皺紋多了許多,再看看,身邊的襲人就宛如當年的趙姨娘,他怎得又不想起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呢?

  現實世界本來就不應是非黑即白,也許歷來許多人悲嘆黛玉之身世,可誰又能確定黛玉不是世間的幸運兒呢,畢竟愛過、痛過、哭過、笑過便是人生,既然嚐遍人生之酸甜苦辣,亦沒有白走世間一趟。她的生命在故事最華麗之處結束,如曇花一現,留下世人的無限唏噓,也是一幸事呀。

  所以,早逝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的萬幸啊。

《紅樓夢》讀後感11

  高爾基曾經說過:“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是呀,一本好書就如同一位良師益友,為我們描述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書籍是我國古典文學中“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長篇世態人情小說。它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立體複雜的生活畫面,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林黛玉的《葬花詞》讓我流連忘返:“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和“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從中我感受到了林黛玉的悲傷,從“憐春”“惱春”中我感受到了她的糾結,她的思念,她的無奈。《紅樓夢》中這樣的經典詩詞太多太多了,讓人讀起來愛不釋手!

  “劉姥姥醉臥怡紅院”讓我印象深刻。讀第一遍時,我不禁哈哈大笑,覺得劉姥姥很土,連鏡子都不知道是什麼,我把這個想法告訴爸爸時,爸爸卻說:“你只理解了文字的表面意思,卻沒有深深地去體會,你每讀多一次想法就會更深入一層。”聽了爸爸的話,我重新捧起書本,再次去感受這些優美的文字。當我第二遍讀到:劉姥姥道:“阿彌陀佛!我還是小杯吃罷,把這大杯收著,我帶回家去慢慢吃罷。”和劉姥姥一下子摸到那老婆子的臉冰涼挺硬的,倒把劉姥姥唬了一跳。猛想起:“常聽說富貴人家有種穿衣鏡,這別是我在鏡子裡頭嗎?”等到句子時,我再笑不出來了,總覺得心裡彷彿裝滿了什麼東西。當我讀第三遍時,漸漸明白了:劉姥姥的代表的就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她的種種看似可笑的行為,恰恰折射出了賈府也就是封建貴族的奢侈腐化。曹雪芹透過這一系列的描寫,讓社會各個層面的人物都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們眼前了。一部《紅樓夢》就是一幅鮮活的社會畫卷!

  讓我們一起共讀《紅樓夢》吧,去品味古典名著的風采神韻,去體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去與名家對話,去享受思想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