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關於紅樓夢詩詞與人物形象的關係

紅樓夢詩詞與人物形象的關係

關於紅樓夢詩詞與人物形象的關係

  一、紅樓夢詩詞界定及分類簡引

  《紅樓夢》是“文備眾體”的百科全書,匯聚了眾多體裁的詩文佳作。人們通常所說的“紅樓夢詩詞”已是“紅樓夢詩詞曲賦”的略稱,其中還包括“詩詞曲賦”以外的各種韻文體裁,廣義上有詩、詞、歌、謠、賦、諺、贊、誄以及聯額等;狹義上則單純指的是詩和詞。本文論題為討論方便,鎖定為狹義上的詩詞。據粗略分類統計,共有詩81首,其中五絕4首,七絕26首,五律9首,七律37首,排律2首,歌行2首,樂府1首;詞18首;曲18首;賦1篇。若還包括歌、謠、諺等體裁,共計207篇詩文。

  這些詩詞並非獨立存在,蔡義江論《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認為:“《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是小說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的有機組成部分。《紅樓夢》的詩詞不單單是情節發展的點綴之筆,而是與人物的性格,故事的發展緊緊結合在一起的,本身就是表現物件。”[1]周汝昌更在《曹雪芹》一書中提到:“過去小說裡的詩詞,多屬‘附加物’的性質,出自旁人或者說書者的口吻,到了《紅樓夢》裡,詩才正式成為小說的內容有機組成部分,用詩來幫助刻畫人物性格自然是目的之一。”可見詩詞是解讀《紅樓夢》的一重要通道。據周雷先生統計,約有4篇詩詞註明撰書來由,陳述立意本旨;約有25篇詩詞深化主題思想,表達人物觀點;約有130篇詩詞塑造典型形象,隱寓人物命運,約有29篇詩詞描繪典型環境,烘托故事氛圍,約有14篇詩詞展開故事情節,貫穿藝術結構;約有7篇詩詞交待歷史背景,反映社會風尚。周雷先生的分類可謂精緻,這就充分證明紅樓夢詩詞具有豐富的建構性功能。為什麼詩詞在此具有如此特殊而深遠的作用,這類“詩家語”本身有著飽滿的審美指向,按周振甫語:“詩要求就精練,可以省去的話就不必說,敘述可以有跳動。”“詩家語”的好處在於“含蓄有味”和“突出形象”,先天的優勢加上曹雪芹的天才調遣,使紅樓夢詩詞具備了全方位作用。然而,《紅樓夢》詩詞中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當推塑造典型形象、隱寓人物命運的130首詩詞了。其中有十幾套廣為傳誦的組詩,每組詩詞分別歌詠小說中的主要人物,諸如:《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14首),《紅樓夢曲》(14首),《春燈謎》(10首),《詠白海棠》(6首),《菊花詩》(12首),《螃蟹詠》(3首),《牙牌令》(7首),《詠紅梅花》(4首),《燈謎詩》(3首),《懷古絕句》(10首),《酒令》(3首),《花名籤酒令》(8首),《柳絮詞》(5首)等等。本文討論紅樓夢詩詞自然圍繞這些詩來談。這些詩詞從作者角度來看,可分為兩類,其一是是人物自作詩詞;其二是作者站在客觀立場或透過人物“第三隻眼”來看的評論詩詞。如《圖冊判詞》和《紅樓夢曲》都是作者以第三人稱的語氣,分別永別詠歎金陵十二釵和寶玉的。

  兩種詩詞或對人物形象詩意化的塑造起著其他藝術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或精確地切合不同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養、性格特徵、社會地位,也巧妙映現了人物的經歷、結局。同時部分詩詞用語筆法,具有隱喻性,寓言性,宿命性,隱寓人物的悲劇命運,使人物形象具有神秘化的特點。

  二、映現:詩詞與人物的形象塑造

  綜觀《紅樓夢》,詩詞可以說是小說的魂魄,抽掉播撒其中的眾多詩詞,文章便失去了靈魂。魯迅先生曾說“自《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指的正是《紅樓夢》把詩詞的韻文文學與小說的敘事文學融合一致,使詩意與寫實充分同一起來。大觀園就是一個詩的王國,以寶玉為中心的一群女兒就是一群詩的女兒。寶玉雖為男性,卻是女性化的。她們詠詩、作詩、題詩、賽詩……詩成為她們生命的象徵。這裡的“詩意”從文化上理解是相對於****倫理之外的一種自由的象徵。說寶玉、黛玉的詩意人生就是指他們與****汙濁抵抗,追求個性自由的一生。最後大觀園這個詩的王國的衰落,也是自由的衰落,眾多兒女“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命運悲劇也即“詩意”悲劇。詩詞的巧妙運用是人物形象詩意化的一個樞紐。

  1、客觀評論詩映現了人物形象的詩意化

  作者站在客觀立場或透過人物“第三隻眼”來看的評論詩在《紅樓夢》中,是很多的,有的側重於完善故事結構,有的側重於建構人物性格。就後者來說,如小說第三回評價寶玉的那兩首《西江月》是作者親自站出來為寶玉立論評價,寶玉黛玉初次見面一見如故,借寶玉之眼觀黛玉的讚詞都屬於這種情況。

  (西江月)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執誇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這段詞本身意境並不美,但活脫脫一個“痴痴傻傻”的貴族公子形象跳脫出來。作為小說的主人公賈寶玉,他身居於珠圍翠繞、豔婢姣童不離左右的安樂環境中,過的是錦衣玉食的豪華生活,照常理說來應該是沒有什麼“愁恨”的,但賈寶玉偏偏“尋愁覓恨”,由於他蔑視一切功名利祿,“不通世務”,厭惡賈雨村等鑽營官場之流,不屑與之為伍,他大罵八股文“不過餌名釣譽之階”,而談“仕途經濟、應酬庶務”都是“混賬話”,這樣不入流、不隨俗的少年公子,無法承擔起封建家庭的重望。這些行為都被那個社會所不容,他感受不到自己理想得以呼吸的空間。他也正是如此般行為得到了其父賈政為代表的階級的貶斥“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從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準來衡量,寶玉確實是個被否定的人物,但是換一種人性的眼光來看,寶玉是保持著人類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他所追求的人生是詩意化的人生,是與以賈政為代表的封建正統勢力相悖的人生。他的詩意體現在他的行為偏僻性乖張上,他透過行動語言,違抗父輩,表現出對“人”的極大尊重,在那個講究“三綱五常”的封建社會里,他竟敢宣佈: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兒是泥作的骨肉。他的心中的美的理想是那群集山川天地之精華而造的女子,他揚言:“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他喜歡吃女孩子的胭脂,對黛玉他千依百順,對晴雯,他曾經撕扇子為博他一笑。對大觀園裡的任何一個年輕女子他都是“暱而敬之”“愛博而心勞”。

  這兩首詞作者以似嘲實讚的狡獪之筆,把他心目中非常摯愛的主人公――賈寶玉的叛逆思想和性格做了深刻的描畫,正如脂硯齋所說的:“通部中筆筆貶寶玉,人人嘲寶玉,語語謗寶玉。”曹雪芹對寶玉的這一段刻畫雖從世人之眼光來貶寫寶玉,但是內心是對寶玉深含同情的,寄寓著作者的理想和願望:他自始至終堅持心中自由的、詩意的美的理想,當理想不能實現時,他寧願出家而不苟同內心同流合汙。這樣看來,這兩首詞的本質卻是“句句是反話,句句是對他的讚揚。”再看第三回的贊林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比西子勝三分。

  這首詞從寶玉的眼睛來看的,為黛玉在整部《紅樓夢》中的出場奠定了性格基礎。全詞沒有細緻勾勒其神、其態,但比喻手法的運用,她的“病”、“淚”、心機聰敏、體態婀娜……無不煥然紙上。詩詞自有它的意境,傳統的文學意象,虛筆寫意的手法,把林黛玉的體弱多病與多愁善感的氣質體現出來,將她弱不禁風的嬌態作了極其生動的描繪,也將她的心細如絲透過對比的手法表現出來。全詩沒有一處寫“美”,但一個富於病態美、風流綽約的美人躍然紙上。這些是現實主義描寫所不可能達到的境界,黛玉一個古典美人,自有古典美人的表達風味才能與其形象相得益彰。

  2、人物自作的詩詞映現了人物的獨特個性

  如果說作者或他人之眼來評論人物會帶有品評主體人物的主觀意象,而人物自作的詩詞,可以說是,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是最能體現人物不同個性。詩是大觀園充滿生氣的靈丹妙藥,他們成立“海棠詩社”,諸芳飲酒作詩,寶黛之間以詩傳情,以詩交心,香菱學詩,黛玉教詩……,全文都是圍繞詩的製作。要描寫一群很聰明而富有才情的兒女們賦詩填詞,已非易事,再要把個人之作擬寫得詩如其人,體現出各人物不同的性格、修養、愛好、志向,那必然是加倍的困難。但在作者筆下,黛玉的風流別致,寶釵的含蓄渾厚,湘雲的清新灑脫……,都各有個性,互不相犯。詩詞在賦予人物某些特點時,考慮到他的為人行事以及與身世經歷之間的聯絡。如黛玉作《桃花行》,寶玉一看便知出於誰手。寶琴誑他說是自己寫的,寶玉就不信,說“這聲調口氣迥乎不像蘅蕪之體,”還說“姐姐斷不許妹妹有此傷悼語句。妹妹雖有此才,比不得林妹妹曾經離喪,作此哀音”。這些話表明作者在模擬小說中各人物所寫的詩詞時,心目中先已存有每人的“聲調口氣”,“瀟湘子稿”絕不同於“蘅蕪之體”。以下以寶釵、黛玉為例試作分析。

  薛寶釵這一封建階級典型的大家閨秀,她是皇商出身,端莊、秀麗,口不臧否人物。她博學,才思敏捷,是一個封建才女形象。她的性格特質風格,從她的《詠白海棠》可見一斑,全詩用語典雅、風格莊重。“珍重芳姿晝掩門”是她的自誡,也是對她人的誡告,如酒令後對黛玉提出的善意的告誡,“繡春囊”事件後,她立即藉口母親有病搬出大觀園等等表現,體現這位侯門千金對自己高貴身份的矜持與對封建婦德的恪守。“淡極始知花更豔”是她的自況,也是她的審美追求。她罕言寡語、藏愚守拙、以退為進正是她為人處事的原則,她平日不愛花兒粉兒的,穿著的也是半新不舊的衣服,對自己的內在與外在的美都充滿著矜持和自信,在她的作詩中都於無意中洩漏給讀者。而最能深刻體現她的整個人生觀的卻是柳絮詞,別人的柳絮詞都寫得哀怨纏綿,唯有她的寫得樂觀進取。特別是其中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可以看出寶釵並非真的是那樣的清心寡慾,她借柳絮憑藉東風扶搖而上的遠大理想,來表現出她爭取登得“寶二奶奶”的寶座,擠進封建統治階層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