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韓愈> 《馬說》學案設計

《馬說》學案設計

《馬說》學案設計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分享了《馬說》學案,歡迎同學們參考!

  學習目標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2.理解文章的寓意,體會作者的情感。

  3.背誦課文,理解託物寓意的寫法。

  【輕鬆預習】

  一、文學常識積累

  1、走近作者

  韓愈:字 , 朝著名文學家,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謂郡望(郡裡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 ,作品都收在《 》裡。《馬說》是其《 》中的第四篇。

  2、“說”: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託物寓意”。如課文《 》。

  二、文言詞語積累

  請同學們完成《學檢》的1.3.4小題及下面題目。

  1、解釋“之”字在句子中的含義並從所學文言文中再找出一個同義的句子。

  A 馬之千里者( )B 策之不以其道( ) C 名之而不能通其意( )

  D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

  2、解釋句子中“其”的含義。

  其真無馬耶?( )其真不知馬也。( )

  3、請從文中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四個句子抄寫在下面,並按“讀音、所通的字、含義”格式解釋。

  4、請你寫出含有“馬”字成語五個

  三、疏通文意。請同學們結合註釋,翻譯課文。

  四、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完成《學檢》第二小題,然後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課堂導學】

  一、交流展示。

  1、小組內交流“輕鬆預習”中的相關內容。2、提出疑難。3、朗讀課文。

  二、理解文章寓意,感悟作者的情懷

  1、探究文章寓意。

  ①千里馬的處境(悲慘遭遇)是(原文回答)

  ②千里馬的特點是(原文回答)

  ③千里馬遭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原文回答)

  ④食馬者的愚妄無知表現在(原文回答)

  ⑤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原文回答)

  ⑥揭示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原文回答)

  ⑦千里馬比喻( ) 伯樂比喻( )食馬者比喻( )

  ⑧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回答文章的寓意:

  2、感悟作者的情懷

  寫作背景:《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請同學們結合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你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回答。

  三、欣賞閱讀。

  “也”是個常見的文言虛詞,大多置於句末表示說話人的語氣,有時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暫的停頓,用來提醒讀者注意下面將要說到的內容。這些用法看起來很平常,但運用恰當,也能表達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讀者的回味。本文中的五個“也”字就是如此。

  找出本文中的'五個“也”字句,並讀讀其語氣。

  不以千里稱也。 無限痛惜的感情

  安求其能千里也? 憤怒譴責的感情

  其真不知馬也。 深刻嘲諷的憤怒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暫時了結,不再說下去的意思

  是馬也, 提醒讀者注意

  【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閱讀韓愈《馬說》的姊妹篇《雜說 龍說》,完成下列題目。

  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龍亦靈怪亦哉?

  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之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失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

  (1)理解句子中詞語的含義。

  ①雲固弗靈於龍也(於: )

  ②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是: )

  ③雲亦是靈怪矣哉(亦: )

  (2)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①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②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

  (3)理解。

  ①文中龍比喻( )雲比喻( )

  作者借“龍噓氣成雲”,然後“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宇宙間)”的傳說,比喻:

  2、請同學們閱讀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汗明見春申君,候問三月,而後得見。談卒,春申君大悅之。……汗明曰:“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能駕車的年頭滿了)服(駕)鹽車而上太行。蹄申(同“伸”)膝折,尾湛(同“沉”)(同“膚”)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行動遲緩),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衣(苧麻織成的衣)以(覆蓋)之。驥於是(同“俯”)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戰國策·楚策四》

  附錄:《馬說》寫作背景

  《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40餘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儘管如此,他仍然宣告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後相繼依附於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 很可惜有“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鬱鬱不樂,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貞元十九年(803年)在擔任監察御史期間,因天旱人飢,上書寬民徭免田賦,被貶為陰山令。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阻憲宗迎佛骨,幾遭殺身之禍,後又貶為潮州(今屬廣東省)刺史,後遇赦回京任吏部侍郎,曾代理京兆尹。

  韓愈是唐代文學改革“古文運動”的著名領袖,主張“文以載道”,反對浮華文風,提出“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和西漢古文的基礎上,又加以創新和發展,是一種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韓愈被前人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對後代有很大的影響。

  跟《馬說》(即第四篇)同期的作品還有《龍說》(即《雜說一》)。文章以龍喻聖君,以雲喻賢臣,借“龍噓氣成雲”,然後“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宇宙間)”的傳說,闡明賢臣離不開聖君任用,聖君也離不開賢臣輔佐的道理,可以視為《馬說》的姊妹篇。《龍說》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