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代人寫的古詩詞
以前,總是聽到一些朋友說我們寫古詩詞的人是無病呻吟、賣弄文章;但是我都坦然對之,不以為然。然而,今天在QQ群裡面看到自己的社員質疑今天的古詩詞創作,我卻毛骨悚然。
前幾天在社團的文學交流課上,我就四十多位文學愛好的社團同仁交流了一些古詩詞寫作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技巧,當然也談到了自己的一些拙劣的看法。經過同他們的幾番交流,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共識;可以說是可喜可賀。我本身就是個愛好詩詞歌賦人,然而現在很多同學都難以接受這一套近於之乎者也的陳詞濫點;現在終於有些算得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了,不免喜出望外。”士為知己者死“,雖然我不是士,但也保留著這長期不遇的一份真誠。是呀!知己難遇,知音難求;人生得一知己,夫復何求?然而,在這些才俊中卻有人開始懷疑起來……
我是堅決不會懷疑的,就像咬定青山的老竹,除非石爛。是的,我們不能否認現代很多人看不懂古人詩詞,甚至在沒有註解和提示的情況下把古今異義完全顛倒。譬如《尚書》裡面一句:“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一般人一看輒認為是:“刑罰不能施加在大夫(做高官)的身上,禮樂不必在庶民裡使用”。其實不然,恰好相反——“刑罰不能包庇大夫之輩,禮法不能廢止在庶民階級。”所以要能理解古代經典和古詩詞,還要有很紮實的基本古漢語功底。
也不怪有這麼多牢騷,情理之中的。特別是讀經(及先秦諸子散文)特別費神,其中通假字、意動字、生僻怪字比較麻煩;最糟糕的就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如:黿、鼉、鰽、梽、蠾之類和簋、耱、晑、橚之屬;這些古代稱謂的事物,難以見到,更加不知從何說起。有些東西如古代房屋內外的'裝飾,即使是古裝劇上也很難看到,急需考證時需要翻閱史書或者到博物館。經過數代的改朝換代,漢語也在隨著政權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今天的人能夠穿越時光倒古代,最多到明朝;明朝之前的人說話,你不一定聽得清楚。我們知道,各朝各代都設有專門的五經博士,來對前朝遺留的“四書五經”經行新的註解以便當代人的解讀。
最明顯的就是單音節變雙音節。我們看一些古文時,特別是《春秋》裡面一般一個字就表示一個動作或者一個物體。如“屢”,既表示鞋子,又表示穿鞋子,還可以表示像穿鞋子走路一樣;然而具體是什麼鞋子呢,還不一定表述的清楚。經過明清時期的白話小說的醞釀和“五四運動”以來的新白話運動,逐漸雙音節代替單音節如字首“老”(老師、老虎、老大……)和字尾“子”(桌子、椅子……)的出現等等。因此逐漸地隱去了對古代漢語的解釋。時代飛快發展,舊事物逐漸的消退和新事物的層出不窮,也為我們忘記歷史奠定了條件。一般不是專門研究古代的學者和專家,很難復原歷史的真想。
扯了這麼遠,就是想說明:討厭古詩詞,摒棄經典並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反而研究的人卻被冠以“老古董”的名號,顯得格格不入。要不是2006年以來《百家講壇》裡面易中天、王立群、馬瑞芳、于丹、錢文忠、周汝昌、康震等等一批教授學者陸續講經得到熱播,豈怕是很難得喚起這一輪的國學熱。放這大局來說,我們不能放棄者一偉大的瑰寶,這是我們民族難得的精神財富。從小的來說,我們自從省事讀書開始哪裡離開了唐詩宋詞和四書五經裡面的故事?
中國臺灣把《孟子》和《史記》作為他們中學必修教科書,當然是有很大的道理。然而我們卻推脫時代的發展,放棄這裡面耐人尋味的美章。什麼事無病呻吟?毛主席、陳毅等一批革命家就是現代裡寫古詩詞的名家,現代周汝昌、汪國真等等就經常寫作古詩詞,特別是網路上總是可以看到很多我哪敢有揮筆寫詩填詞。難道這真的都是吃飽沒事幹的,擠盡腦汁在哪裡呻吟?我們有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是得意時總是能夠冒出一兩句前人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等。
我們的詩詞,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有“市場”的。就近說,方文山的歌詞偏古典型不就是引得一篇熱推嗎?我認為,關鍵還是看詩詞裡面的情和理。古代的詩人和詞人就好比是今天的歌星和影星,他們的詩詞就在全國傳唱“各領風騷數百年”毫不誇張。我們熟知的兩個俗語就能證明——“旗亭畫壁”和“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當然,我們現代學生中也有不少同學走入了兩個誤區。一是遣詞用字方面,喜歡用一些生僻古怪的字來組些稀奇古怪的詞,來顯示自己“語言文字功底強”。另一種是亂用意境,一味追求文辭美不顧詩歌表達的實實在在的意思。這都是違反了古人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基本寫作初衷,導致真正意義上的無病呻吟,我們堅決反對。
哪裡有讀不懂的詩詞和文章?再難再深奧也會有專攻,除非是超出時空的科研成果,否則就是胡說八道。一些自命不凡的人以為能模仿古腔來寫寫詩詞,而目中無人,以為天下人都是傻瓜庸才。然而顯露出懷才不遇的情懷目空一切,或者做跳樑小醜自作聰明來藐視權威,然後美其名曰:“別出心裁”;簡直令天下讀書人說不齒。我們愛好古詩詞的這批“文學青年”應當虛心受教,好好學習來豐富自己的學識修養。然後再圖突破,創新寫出自己的性格;將大才展露於世人……
熱愛古典文學我們就要耐得住寂寞,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來醞釀。然而,當他們在繁華的街市中忙碌之後,偶爾靜下心來去閱讀這些從遠古走來還閃閃發光的詩詞時,未嘗不是給勞累心靈的安慰。或者說當他們捕捉到自己的靈感,遵照前人的格律章法來寫成詩詞自娛自樂時;何嘗不是一件賞心悅目返璞歸真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