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杜牧> 杜牧詩歌的女性意象

杜牧詩歌的女性意象

杜牧詩歌的女性意象

  杜牧常選擇用女性意象來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借女性的命運寄託自己躋身社會的各種感受,把自己的心理狀態和社會思考融入女性的悲慘生活。將自己的思想灌注於女性形象中以此來抒發政治謀略與歷史感慨,反映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層思考。

  杜牧是晚唐的傑出詩人,他的詩歌有相當一部分是以女性題材為內容的。詩人在這些詩歌中訴說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同情女性的悲慘遭遇和精神創傷;還原歷史女性的清白和無辜。詩人用他的清新俊逸的生花妙筆,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女性形象。在晚唐這種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杜牧用女性意象來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對映著自己思想的深層寓意。

  一、寄予深沉的政治謀略

  古人總喜歡以女性形象和口吻自比,藉以對映君臣關係或抒發政治豪情。在男性話語占主導地位的封建社會,詩人用女性身份來定義自身屬位,顯示了自己的低微姿態。並且用女性話語來代言自己的志向抱負,使這種縱世的豪情隱露出女性的柔順及乖巧。因此古代文人在文學作品中借美人之口訴說平生志向,成為抒發知識分子政治感慨的主要手段。

  杜牧出身於世代顯赫的官宦世家,京兆杜氏“是魏晉以來數百年的高門世族,在唐代尤其顯赫。”他的家族成員多擔任朝廷要職,整個家族一直處於統治的最高層。世家風範及祖輩的影響,杜牧自幼就博覽群書、關心時政、胸懷遠大志向。杜牧在大和二年弱冠及第,以進士身份步入士林,他在《群齋獨酌》中道出了自己的政治志向“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杜牧在這裡以女性溫柔賢淑的補衣行為,暗喻自己的輔佐君主、匡扶天下的心願。詩中用女性的口吻道出了對李光顏的敬仰之情:“我愛李侍中,標標七尺強。”對李光顏的威武姿態大力歌頌,並對他功成歸來的場景進行大肆的渲染,“三千宮女側頭看,相排踏碎雙明?。”李光顏為國家統一做出重大貢獻,詩人對他的大肆讚揚,其實也是對自己內心渴望建功立業心情的抒發。而詩中在寫朱處士時,則為我們勾畫了他理想中的社會藍圖:百姓安居、民俗淳樸、輕徭薄賦、政官清廉、國家安寧,反映了杜牧長遠的政治目光。詩歌中雖然有思想上的苦惱和麵對人生治世的不滿,但詩歌的主旨卻是表現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情和滿腔熱血的政治抱負。

  二、惺惺相惜的命運共鳴

  杜牧一生好論兵而又廣聞博識,談政論兵,卓有見地。他希望國家興盛、政治昌明。然而“晚唐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時代,官宦操縱政局、藩鎮對抗朝廷、官場黨爭不休,整個社會籠罩著一層世紀末的氣氛。”士大夫們深感國事無望,政途的失意使他們急需尋找另類情感的寄託與代償。詩人在放蕩的生活中敏銳的發覺女子身上倒映出自己的影子。不得志計程車人就與社會底層的女性一樣,落魄紅塵,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兩者之間具有一種深刻的文化同構,“女人依靠寵幸自己的男人,而男人卻要依靠於當權者,他們都是被動的存在。”如《張好好詩》。

  詩人首先用清倩華美的筆調描摹了張好好“十三才有餘”時的絕世之貌。“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容顏姿態如彩風、蓮花,美妙絕倫;“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歌喉清脆響亮,無人能及;“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隨著時光的推移,聲色、容貌、姿態更趨佳境。詩人從色、藝、聲、形等方面對好好進行了細緻的描繪,使她的光彩照人的形象躍然紙上。而詩歌的後端卻筆勢陡轉,“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城重相見,??為當壚。”幾年的時光卻是斗轉星移,往日的絕世佳人卻淪為了今日的賣酒棄婦。可憐的身世遭遇引發了詩人的憐憫和同情。

  三、立意奇僻的歷史感慨

  安史之亂後,唐朝氣勢頓衰。至晚唐,社會已經呈現出悲涼悵惘的暮氣。詩人杜牧正是生活在這個多事之秋,他在拯救蒼生、兼濟天下的願望難以實現之時,就從現實的世界中逃避到對往日曆史的追憶之中。“對歷史的`追懷則是對現實的喟嘆,在歷史的詠歎裡散發的是對當代的絕望與失望。”詩人在救世情感無所寄託時,只有透過對歷史的追憶和感嘆來忘卻現實的遲暮與衰颯。詠史的角度很多,杜牧卻習慣將興亡之感透過女性表現出來。杜牧的詠史詩大概有三十多首,其中有一半的題材涉及女性。他善於透過女性這一獨特的角度抒發歷史感慨,而女性在他的詩歌中也化身為一個個歷史的符號和標誌,透過她們來展示詩人對特定的歷史時期乃至歷史事件的觀感。

  詩人在詠懷歷史時,總是用自己的意念去感知歷史,他的歷史觀點也往往新穎獨特。他“能本著文以意為主的精神,靈活運用史料去重新評論歷史人物,不受傳統觀念束縛,把歷史、現實和個人的思想感情緊緊聯絡在一起。”如《題桃花夫人廟》

  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墮樓人。

  此詩中涉及的女性有兩位:“桃花夫人”息夫人和“墮樓人”綠珠。在歷史中,她們都是悲劇性的人物,是被迫害的弱者。息夫人因為貌美而為楚王所掠,把息國滅掉後將她擄進楚宮。息夫人的反抗是無言的沉默。在屈辱與壓抑的狀態下,她的心靈受到巨大的創傷。而綠珠則是為主人石崇墜樓殉死。這位忠貞的女性是以毀滅生命的勇氣來蔑視強權的脅迫。詩人對她們的遭遇寄寓同情和憐憫之心。詩歌的開頭委婉的指出息夫人命運悲劇的根源即“楚王好細腰”,次句描敘息夫人在楚宮的心態,讚揚了她沉默的反抗氣節。第三句引發詩人興亡的感慨,寄寓自己獨特的歷史感觀。用兩位女性的不同悲劇命運對比,說明女性的悲劇在封建社會的普遍性。此詩更是洗刷女子亡國的錯誤觀念,暗示女子的無辜和可憐。元人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說:“詩者內外意,內意欲盡理,外意欲盡其象,內外意含蓄方妙。”杜牧在這首詩中則是用委婉蘊藉的詞意,表達出褒貶分明的態度和無限的沉痛感慨,達到了詩歌的高妙境界。

  杜牧敏感於女性及與之有關的意象,借女性的意象興寄複雜的情感,抒發文人在晚唐衰頹時期的抑鬱感受,並用詩人與女子的交往風流展示知識分子畸形與複雜的內心世界。杜牧從女性的人生視角去反映士人的內心世界,使詩歌既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又蘊含著詩人自身深刻思想寓意。並且從這些詩歌中能透視出當時的時代背景,使我們更好地瞭解詩人杜牧和晚唐的時代風氣。

  拓展閱讀:杜牧人物簡介

  杜牧(公元803-853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註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人號“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 《宣和書譜》雲:“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董其昌《容臺集》稱:“餘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帖為麻箋,縱28.2釐米,橫162釐米,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於《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於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