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杜甫> 《杜甫詩三首》的知識歸納

《杜甫詩》的知識歸納

《杜甫詩三首》的知識歸納

  一、近體詩

  與古體詩(又稱古風)相對,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嚴格講究格律,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

  二、律詩

  近體詩的一種,因有嚴格的格律而得名。形成於南北朝,定型於唐代。主要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律、七律。全詩八句,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依次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聯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中間兩聯要求上下對仗。每句之內,句與句之間的平仄調配,有一定格式。但也有少許便通,有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講究,即五律的第一、三字,七律的一、三、五字,可靈活,規定平可仄,規定仄可平;但第二、四、六字必須按平仄規定辦事。全詩共四韻,首句可押可不押,第二、四、六、八句末必押韻,一般只押平聲韻,並一韻到底。除五律、七律外,也偶有六言律,還有八行以上的長篇律詩,稱為排律。

  律詩的句式:

  律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構成一個節奏單位,每一個節奏單位相當於個雙音詞或片語。音樂節奏和意義單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律詩的結尾往往是以三字結尾,這最後三字保持相當的獨立性。這就說,雖然三字尾還可以細分為二一或一二,但它們總是構成一個整體。如果是五律,後三字和前二字是分成兩個較大的節奏;如果是七律,後三字和前四字是分成兩個較大的節奏。

  三、懷古詩

  懷古又叫詠史,是我國古代詩題之一。懷古是借古事以抒發感情,諷喻現實的詩歌。懷古詩的重要特點是諷喻現實。為達到諷喻現實的`目的,詩歌通常是對古人古事進行愛憎分明的議論,透過議論來影射現實。《詠懷古蹟》是杜甫遊覽昭君村古蹟後寫的,只有八句詩,卻把王昭君的生平大略概括地寫了出來,情感線索貫空其間。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明妃生長之地鍾靈毓秀,作者有珍惜之情;一去紫臺連朔讀,獨有青冢向黃昏,寫明妃遠嫁匈奴,只留墳墓孤立在黃昏之中,作者有惋惜之情;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漢文帝只憑畫圖辨認昭君的容貌,而她嫁之後,衣服和飾物留在漢朝,她的思念還和夜晚的月亮一樣嚮往著漢朝,作者憑弔中,有惻傷之情;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昭君彈奏著琵琶,曲子中充滿著怨恨,流露出詩人對漢文帝的不滿。整首詩充滿了對這個遠嫁異域的女兒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