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有關弟子規的作文

弟子規的作文

有關弟子規的作文

  導語:古有弟子規,規言、規行、規道德;今有少年學,學美、學善、學言行。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祖先們為後人遺留下的弟子規,使世人受用一生! 弟子規裡的文化底蘊受教育於為人品行...

  弟子規 讀後感

  讀《弟子規》有感讀《弟子規》有感青海省西寧市曉泉小學三一班馬玉喆《弟子規》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學完這一則,我為自己平時的表現而感到慚愧。平日裡,我媽媽叫我去做事,比如取東西、倒垃圾,我每次都不立刻起身去做而是每次都說:“等一下”。媽媽喊叫幾遍,我才很不情願的起身或者乾脆就裝作沒聽見。記得有一次,我在寫作業,妹妹跑來,拿桌子上她的玩具車時,把我心愛的鋼筆碰倒摔到地上,我一看筆尖摔壞了,這是媽媽送我的生日禮物,所以我非常生氣。“你這是故意的”“是我不小心的”,正當我倆吵得不可開交時,媽媽進來了,問我怎麼回事,我說她把我的鋼筆摔壞了。“我是不小心的”她又說。這時媽媽對我說:“你就讓著她點吧,她是你妹妹,已經摔壞了,明天我再給你買一支。”“不,我就要這個,讓她給我賠!”媽媽勸了我半天,可我還是不肯原諒妹妹,媽媽很失望的樣子,抱起妹妹走了,只剩下我和摔壞的鋼筆。透過這則《弟子規》的學習,我知道應該怎樣做了,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吞吞吐吐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無理取鬧,使父母生氣、傷心、失望。我決心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

  弟子規 讀後感

  最近,我們班受到了周主任的影響,開展了一項活動,就是“每日誦讀弟子規”。

  起先,我們非常不耐煩,每日所誦的東西太多了,一下子文言文一下子語文書的,絕對容不得再加一個弟子規了。周老師好像看出了我們的不情願,信誓旦旦地和我們解釋道:“弟子規讀了好的,你們可以從中悟得一些道理。現在可能接受不了,但我相信,沒過多久,你們絕對會迷上弟子規的。”

  周老師的話讓我們對弟子規有了些興趣,便認真的讀了起來。嘿!的確,周老師說的一點都沒錯,我們真的對弟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上課前同學們都會認真的誦讀。

  弟子規也確確實實地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讓同學們舉止都變得文文雅雅的。比如,弟子規中有一句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平常喜歡玩電腦,即便是爸爸媽媽在喊也懶得動身。學了這一句之後,我開始改變了這種壞習慣,爸爸媽媽每次一喊我,我就馬上過去,一點都不拖延時間,爸爸媽媽連連誇我是好孩子吶!我臉紅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這個讚譽—— 這都是因為受了弟子規的影響啊!

  我還買了一本弟子規的書,上面不僅有釋義還有典故,使我很受啟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這一句的典故。就是在東漢有個孩子才九歲,他叫黃香,因為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跟父親相依為命。父親的身體又不是很好,所以冬天的時候他怕父親太冷,他都先鑽到被窩裡把棉被先弄暖和了,才叫他的父親上床睡覺;夏天天氣太熱,他就先拿著扇子把床搧涼,再請父親上床睡覺。看了這個典故,我非常感動,也懂了黃香念念在觀察父母的需要,相信黃香是不是隻有做冬溫夏凊?當他有時時去關懷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個生活起居,他都會盡心盡力去付出。我也要學習黃香,關心父母。

  啊,弟子規,你教我了做人做事,感謝你。

  品讀經典《弟子規》學習做人自幼始

  品讀經典《弟子規》學習做人自幼始《弟子規》是我國古代的小學生規範。在封建社會算得上是小學生思想品德教材。據說是清代山西絳州人李毓秀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育思想編撰而成的啟蒙兒童的《訓蒙學》,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而成《弟子規》。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全中國的幼兒園、小學掀起誦讀古代優秀的兒童啟蒙讀物熱潮。作為學業成績不太理想的我,進入職業中學,在這裡,我們首先學習做人,於是古代教育經典《弟子規》便成為我們的必讀課。要讓優秀的作品感染人,閱讀古代經典是捷徑。象《弟子規》這種作品,是經過三百多年的歷史驗證,經過歲月磨礪而沉澱下來的文學瑰寶,是我們學習為人的好讀本。當我翻開經典時,墨香沁人心脾,文句賞心悅目,聖人之言誘我入迷。“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便是本書中心。老師引用真實生動的歷史賢人故事讓我懂得黃香曖席、孟宗哭竹、閔子騫諫父保後母,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典範;孔融讓梨、木蘭代父從軍、兄趙孝捨生救弟趙禮,這些都是兄弟姐妹之間應有的友愛,是悌的本質。一個家庭若能做到“孝悌”,何愁不體現和諧、興盛,家如此,國也如此。范仲淹信守諾言、曾子殺豬,他們為人做事謹慎,對人真誠,講信用。孔子周遊列國,做人有愛心,博愛眾生,關懷蒼生,並且親近那些道德品質高尚的人。精力有餘,應該多讀書學習,車胤囊螢、孫康映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讀書能使人向善,讀書還能使人避惡,讀書能改變命運。衷心希望天下幼學之人品讀經典《弟子規》,這樣,家庭就能和睦興旺,國家就能和諧盛強。

  學習《弟子規》

  學習《弟子規》《弟子規》它是一本書,我們把他叫做“寶貝”,因為它裡面的每一句的句子,都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你能認真的按照裡面的每一句話去做,那你肯定是個大賢之人。自從老師給我們每人一本弟子規後,我們就每天都要學習它,開始的時候,我並不是很感興趣,可慢慢地我覺得我們不僅僅要去學習,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真正的去把我們學到的每一句話做到。將它當做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身有傷,貽親憂;德友傷,貽親羞。”這句話我們身體有了傷害,會讓爸爸媽媽擔憂的,而如果道德上出現了問題會讓我們蒙羞的。我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在學校的小店問口,進了小店,發現自己口袋裡沒有錢了,便偷偷的將一本小本子,裝進了自己的口袋中,老闆眼睛閃亮閃亮的,一會兒就被老闆發現了,本來老闆想告訴學校的老師和校長,但是最終那位老闆選擇原諒他一次的機會!他的媽媽知道了之後,感到非常羞,她在心裡想:我怎麼會生下一個這樣的孩子呢?後來跟小孩子講過之後,小孩子改正了,因為他學過了《弟子規》這本書。你們看《弟子規》我說的沒錯吧!這就是一本真正的“寶貝”。我自己對自己有信心的說“我”董芳琴,一定要做到裡面的每一句,感動大家,讓大家都做一個 “孝”字在心的人。

  弟子規

  我很喜歡看書,家裡有一個大大的書櫃,裡面大概有一百多本書吧。我看過的書有沈石溪寫的《鳥奴》.《駱駝王子》.楊紅櫻寫的《女生日記》,美國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等,最近我又喜歡上了《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古代聖賢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主要寫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和友愛兄弟姐妹,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看這本書的同時,會帶你走進一個五彩繽紛美好的世界。讀了《弟子規》,我懂得了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多幫助對方,不能因為一些小事吵架。還知道了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講文明,講城信,關心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專心聽講,勤于思考,樂於探究,要學會孝順,不要為了自己而不顧別人的感受,每當我做完一件好事時,就會發到我的部落格裡,我還和同學比誰平常做的好事多,這給我學習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許多小朋友的好夥伴,才能成為一個好少年,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在《弟子規》七彩陽光的普照下,腦海中便會串聯起一幅幅精彩的畫面,《孟母斷織教子》.《哭竹生筍》.《曾子避席》.這些故事猶如一部部令人回味無窮的精典影片,讓自己的身心受到一次重生般的洗禮,《弟子規》是我的指路明燈,讀了它使我受益非淺。《弟子規》是一朵槐花只要開花就會香飄四溢,恆久永存。

  名師點評:小作者小小年紀便博覽群書,多方涉及,還能靜下心來去品讀先祖們留下來的精粹,且不說是否真的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光是這一份心就實屬難得。但從小作者的描寫中,顯然可以看出小作者不僅看懂了,並且還形成了自己的理解。真如小作者所說的《弟子規》是一朵槐花,只要開花就會香飄四溢,恆久永存,是我們一代代人永遠的之路明燈。

  弟子規伴我過新年

    今年寒假,因為弟子規的陪伴,讓我度過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年。||| 從開始我自己吟讀,到媽媽解釋意思後和我一起朗讀,到我自己能流利背誦,再到我能在生活中隨處冒出一句弟子規來……媽媽說我成長了,是個懂規矩,有孝心,懂禮儀,講誠信,知仁愛,愛學習的孩子,媽媽說希望我能在生活中慢慢的去體會弟子規的道理,我想我一定能做到的。||| 今天開學第一天,老師表揚我能在寒假認真學習國學經典,並評我為“寒假好少年”,我真的好開心哦!  有關弟子規的作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對於《弟子規》“入則孝”中的這句,我深有感觸,並且從此,做一個懂規矩,有孝心的小男孩。那是去年冬季的一天。爸爸出去打柴了。我坐在溫暖的屋子裡面看電視。很久,忽然聽到爸爸的聲音:“彭博快出來幫爸爸個忙"我正看電視看得入迷,雖然答應了,卻遲遲沒有挪動腳步。爸爸再次喊了一遍,我還是沒有捨得動。一會,忽然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原來爸爸揹著的柴禾上的柴刀掉了下來,正落在爸爸的腳上,他受傷了!我頓時不知所措,爸爸並沒有責罵我,而是嘆著氣回到屋中自己包紮去了。我要幫忙,爸爸卻始終沒有用。我羞愧地來到自己的學習桌前,開啟的《弟子規》上正好赫然印著那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的眼淚簌簌而落,我知道,以後,我再不會了!

  讀弟子規有感

  讀弟子規有感《弟子規》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學完這一則,我為自己平時的表現而感到慚愧。平日裡,我媽媽叫我去做事,比如取東西、倒垃圾,我每次都不立刻起身去做而是每次都說:“等一下”。媽媽喊叫幾遍,我才很不情願的起身或者乾脆就裝作沒聽見。記得有一次,我在寫作業,妹妹跑來,拿桌子上她的玩具車時,把我心愛的鋼筆碰倒摔到地上,我一看筆尖摔壞了,這是媽媽送我的生日禮物,所以我非常生氣。“你這是故意的”“是我不小心的”,正當我倆吵得不可開交時,媽媽進來了,問我怎麼回事,我說她把我的鋼筆摔壞了。“我是不小心的”她又說。這時媽媽對我說:“你就讓著她點吧,她是你妹妹,已經摔壞了,明天我再給你買一支。”“不,我就要這個,讓她給我賠!”媽媽勸了我半天,可我還是不肯原諒妹妹,媽媽很失望的樣子,抱起妹妹走了,只剩下我和摔壞的鋼筆。透過這則《弟子規》的學習,我知道應該怎樣做了,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吞吞吐吐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無理取鬧,使父母生氣、傷心、失望。我決心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

  讀弟子規有感

  《弟子規》感受我們每天都在成長,在成長中,我們歡笑,我們哭泣,也有煩惱,也有快樂。而經典卻讓我們從幼小變得強大;從愚昧變得知識淵博。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及望子成龍的心切,使得現在的孩子變得自私、孤僻,以自我為中心。在家飯不合口味不吃,學習用品不時尚立刻去買,想要的東西隨要隨買,不顧父母的勞累,不考慮父母的感受,父母該有多傷心啊!比如《弟子規》裡面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拿一件小事來說吧,平時做作業我總是粗心,媽媽有時大聲責怪我幾句,我還不服氣地跟媽媽頂嘴,有時甚至把媽媽氣得暴跳如雷。想想自己的所做所為,還真的覺得有點羞愧呢!如果按照《弟子規》裡的規定來衡量自己,我覺得我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好,比如說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方面;言行舉止方面;與同學相處方面……《弟子規》告誡我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順,怎樣做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好孩子。《弟子規》則是教育子女盡孝道、講道德、懂禮儀、增智慧的最佳讀物。

  國學徵文:我讀《弟子規》體會

  寒假裡,老師讓我們去自學國學知識,建議我們先去背《三字經》、《弟子規》、《千家文》、《千家詩》這些國學典籍,今天,我就來說說我背弟子規的體會吧。 《弟子規》原名叫《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寫的,主要講的是要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愛,言行謹慎,做人要誠實守信,對他人仁慈博愛,還要多學習,多讀書,向聖人學習。《弟子規》中有一段話:“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意思是讀書的方法是要注重心到、眼到和口到,要專心致志,一本書開才始讀,不要又想看別的書。 而我讀書時,總是忘了做到這三到,有時看書時不夠專心,一邊看書,一邊想我家養的兩隻小白兔怎麼樣了?它們愛吃的蘿蔔吃光了沒?它們現在是在睡覺還是在搶東西吃?想到這,我就坐不住了,忍不住要去兔籠邊瞧瞧,結果,什麼內容也沒記到腦海裡。 讀了《弟子規》這段話後,讓我更加體會到讀書不專心,效率就很不高,花很多時間在學習上,結果仍學不好,今後我讀書時一定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以較少的時間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是我學習《弟子規》後的一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