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 新解

弟子規 新解

弟子規 新解

  【導言】

  《弟子規》原由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叫《訓蒙文》,後來經過清朝乾隆年間的學者賈存仁修訂改編,更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每句三個字,一共有360句、1080個字,每兩句或四句聯義。在內容上,《弟子規》採用了《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該遵守的的禮儀與行為規範。全篇共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八個部分。

  《弟子規》引經據典,集孔孟、老莊等古代聖賢的道德教化之大成,三字一句、兩句一韻、朗朗上口、易於誦讀,享有“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的美名,是對國民尤其是少年兒童進行道德倫理教育的最好教材。

  【解說】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弟子規》這本書,是聖人對學生的訓教。(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愛護兄弟姊妹,其次要謹慎小心,講究誠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熱愛社會大眾,而且親近志士仁人,有了多餘的時間精力,就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呼喚,應答不要遲緩。父母囑託的事,行動不要拖延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父母的教導,必須恭敬的聆聽。父母的責備教訓,必須承認順從。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冬天溫暖,夏天清涼,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照料父母安眠。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外出須告訴父母,回來要稟報父母。起居作息有常規,創業做事不隨意改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而為。如果擅自而為(讓父母擔心),就違背了為人子女的道理。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東西雖小,也不可以私自隱藏。如果私自隱藏(因為有損品德),會讓父母傷心。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父母所喜好的,應該盡力去做,父母所厭惡的,要謹慎小心地去除。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身體受到傷害,會讓父母擔憂。品德有了缺失,會使父母蒙受羞辱。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父母喜愛我們時,孝順是容易的;父母不喜歡我們時,照樣孝順才是賢德的行為。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父母有了過錯,應該勸導改正。(勸導時)要和顏悅色,聲調柔和。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父母不聽規勸,可在父母心情好的時候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不聽規勸)接著哭泣哀號懇求,縱然遭受鞭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鑄成大錯)。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

  父母有病,吃的藥要自己先嚐,白天黑夜都要侍奉,不離開父母的床沿(身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父母去世後要居喪三年,經常哭泣悲哀(追思父母的養育之恩)。居處要力求簡樸,喝酒吃肉一杜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喪葬儀式要遵照禮法,祭奠一定要誠懇。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在世時一樣。

  【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做兄長的對小弟要友愛,做小弟的對兄長要恭敬。兄弟團結和睦(父母心中高興),孝心就體現在其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把身外的金錢財物看得清淡一點,兄弟之間就不會產生怨恨;言語上互相忍讓,便不會產生忿怒。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不管是吃飯喝水,還是團坐行走,都要讓年長的在先,年幼的隨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長輩叫人,要代為傳喚,人若不在,自己要回來(代為聽命)。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稱呼尊長,不能直呼其名。在尊長面前,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路上遇見長輩,要趕緊上前作揖行禮,長輩沒有搭話,就恭恭敬敬地退立在一旁(讓長輩先走過去)。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自己騎馬就立即下馬,自己坐車就立刻下車,等待長輩先過,離我們有一百多步遠的距離以後(自己再走)。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年長的站著,年幼的不可坐下,年長的坐下後,招呼年幼的才可以坐下。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在尊長面前,講話聲要低一點,聲音低的聽不清楚,也不適宜。

  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對長輩)進見時要行動快捷,退出時要行動遲緩。應對長輩問話,目光不可遊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對待他人的父親,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尊重)。對待他人的兄長,要像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恭敬)。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早晨要早起床,夜晚要晚入睡。人生的晚年很容易到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時光。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早上起床必須洗臉,還要刷牙漱口,大小便解完,要把手洗乾淨。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紐扣要結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貼切緊湊。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

  放置帽子和衣服,應當有固定位置,不要胡亂安頓,以免髒汙染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穿衣貴在整潔,不在衣服的華麗,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又要符合自己的家底。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對於飲食,不要挑剔,適量即可,不要過量。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年紀還小,不要嘗試喝酒。喝醉了醜態百出,最為丟人。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步行要從容不迫,站立要姿勢端正。作揖行禮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叩拜要恭恭敬敬。

  勿踐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

  進出門不要踩到門,站立不要身子歪斜倚牆,坐著不要雙腳展成簸箕如虎的樣子,也不要抖腳或搖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

  進門要緩慢地掀起簾子,不要弄出聲響,路上轉彎要寬闊,避免觸碰到稜角。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手拿空虛的容器,如同拿盈滿的一樣。進入無人的居室,如同有人的房間一樣。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做事不要匆忙,匆忙出錯就多,不要畏懼困難,不要輕視忽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打鬥嬉鬧的場所,絕對不要接近。邪惡怪僻的事情,絕對不要過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將要入門之前,先要問是否有人。將要走進廳堂,話語要聲音宏亮。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有人問是“誰”,對答要說自己的名字,只說“吾”或“我”,(人家)就不能分辨清楚。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要用別人的物品,必須明裡請求同意。倘若不問就用,就相當於偷竊行為。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要及時歸還,以後遇到急用,再借就不會困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凡是開口說話,誠信要想在前面,欺詐與妄言,是絕對不可以的。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巧

  話說得多,不如說的少,惟有實實在在,不要言奉迎、花言巧語。(,讀:ning,寧)

  奸巧語 穢汙詞 市井氣 切戒之

  奸邪巧辯的言語,汙穢不雅的詞句,市井小人的習氣,都要切忌戒除。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看到的未必是真,不要輕易發表意見;沒有了解清楚的事情,不要輕易傳播。

  事非宜 勿輕諾 輕諾 進退錯

  不適宜的事情,不要輕易承諾,如果輕易承諾,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凡是談吐說話,要穩重而又流暢,不要說得太快太急,不要說得模糊不清。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遇到別人說長道短,議論他人是非曲直,如果與已無關,不要多管閒事。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看見他人做的好,就想與之看齊,縱然相差很遠,也要漸漸地努力趕上。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看見他人的惡行,就要在內心反省自己,有就要改正,沒有就加以警示。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惟有道德學識,惟有才華技藝,如果不如他人,應當自我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至於穿的衣服,至於吃的飲食,倘若不如他人,也不要心生悲慼。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聽到別人說自己的.過錯就憤怒,聽到對自己的讚譽就快樂,不好的朋友就會紛紛到來,有益的朋友就會紛紛離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聽到別人的讚譽就心生恐懼,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過錯就欣然接受,那些正直的志士仁人,就會逐漸與我們親近。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無意中做的不對,這叫犯錯;有心故意做的不對,就叫作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

  犯了錯誤能夠改正的,就跟沒有錯誤一樣。倘若掩蓋粉飾,就又增加了一項過錯。

  【泛愛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凡是社會之人,都要關懷愛護,如同蒼天同覆,如同大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行為高尚的人,名聲自然高遠,人們所敬重的(是德行),並不是外貌的出眾。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才能大的人,聲望自然就大,人們所信服的(是真才實學),並不是虛言大話。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

  自己有的才能,不要自私保守。別人具有的才能,不要輕視貶低。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在富人面前不要諂媚,在窮人面前不要驕恣,不要厭惡嫌棄老友,不要一味喜歡結交新人。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他人有事忙碌,不要找事攪擾。他人心有不安,不要言語煩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別人有的短處,切忌不要揭發,別人有的私密,切忌不要道出。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稱道別人的善行,就等同自己也在行善。(因為)對方知道了,就會愈加勤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宣揚別人的惡行,就等同自己也在作惡。(如果)過分的宣揚疾呼,就會招來禍患。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有了善行能相互勸勉,雙方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過錯而不規勸,雙方都會在品行上留下虧欠。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凡是與人有財物往來,貴在分辨清楚。給與他人時以多為宜,自己取用時以少為宜。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有事將要加於他人,先要問一問自己,自己不想得到的,就要迅速停止。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他人有恩與我要時時想著回報,與他人結了怨仇應及早忘掉,報怨之心停留的時間要短,報恩之心要長存不忘。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對待侍婢和僕人,本身貴在行為端正。雖然已經行為端正,還要待人仁慈、寬厚。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用權勢使人服從,心中會不以為然。以道理使人服從,方能讓人沒有怨言。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同樣是人,類別卻參差不齊,流於世俗的人很多,仁義之君卻很稀少。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如果是仁義之君,人們大多敬畏。(因為他)直言不諱,也不奴顏諂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能親近仁義之君,會好處多多。德行會一天天增進,過失會一天天減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不親近仁義之君,會害處多多,小人習氣不斷增進,什麼事都不會成功。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對於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不肯力行,而只是研究學問,容易助長浮華習氣,怎能成為有用之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只重力行,卻不研究學問,就容易固執己見,而無法契合真理。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讀書的方法,有“三到”之說,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這一本書正讀著,就不要思慕另一本。這一本沒有讀完,就不要起讀另一本。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讀書要有寬裕的期限,但也要用功抓緊。只要功夫到了,遲滯、淤塞的地方也能弄通、弄懂。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心中疑惑的地方,隨時用筆記下來,可以向他人請教,以求得確鑿的含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讀書的房室要簡單整潔,牆壁保持乾淨,書桌案几要潔淨無塵,筆墨和硯臺要擺放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墨條在硯臺上磨偏了,就是心不端正,字寫得不工整,就是心先有了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排列經典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書讀完之後,要放還原來的地方。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即使出現急事,也要先把書卷收齊整。遇到書本有殘缺損壞,就要加以修補。

  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不是聖賢的書,一除不看,(避免)矇蔽了我們的聰明,敗壞了我們的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不要言非禮義而自暴,不要妄自菲薄而自棄,聖人與賢達的境界雖高,但也可以達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