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上巳召親族》原文賞析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是李清照所作的抒情詞,在詞中展現出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消愁的酒宴,並未給詞人帶來歡快,相反更勾起對故國的深沉思念和舊家難歸的惆悵,表達了詞人的憂國情懷和對人生的感慨。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原文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永夜懨懨歡意少,
空夢長安,
認取長安道。
為報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
酒美梅酸,
恰稱人懷抱。
醉裡插花花莫笑,
可憐春似人將老。
註釋
①蝶戀花:商調曲,原唐教坊曲名,本採用於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 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於宋。雙調,上下片同調,押仄聲韻。共六十字,前後片各四仄韻。上巳:節日名。秦漢時,以前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見《後漢書·禮儀志上》)。魏晉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召:召請。
②永夜:長夜。懨[yān]懨:精神萎靡不振的樣子。
③空:徒然。長安:原為漢唐故都,這裡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④認取:記得,熟悉。
⑤報:答謝。
⑥杯盤:指酒食。草草:簡單。
⑦梅酸:代指菜餚可口。梅是古代所必需的調味品。
⑧稱:合適。懷抱:心意。
⑨醉裡插花花莫笑:北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在這裡反其意而用之。
⑩可憐春似人將老: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此句暗合此意。
原文翻譯
漫漫長夜讓人提不起一點精神,心情也鬱郁不歡,只能在夢裡夢見京城,還能認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為了報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兒與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
簡便的'宴席,雖然菜很一般,酒卻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讓人稱心如意。喝醉了將花插在頭上,花兒不要笑我,可憐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樣快要過去了。
作品賞析
這首詞作於建炎三年,是一首寄寓南渡之恨的力作。
上片首句“永夜懨懨歡意少”開門見山。南渡以後,清照雋永含蓄的風格,一變而為沉鬱蒼涼。上巳雖是傳統的水邊修禊節日,但詞人此時心情不愉,歡意甚少 。“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 ”,寫長夜輾轉反側,夢見汴京,看到汴京的宮闕城池,然而實不可到,故說“空 ”,抒寫對汴京被佔的哀思和沉痛。二句寫“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今年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樣好,而今年的政局遠遠不如從前了。“為報”二字,點明這春天的訊息是從他人處聽來的,並非詞人遊春所見。實際上是說,今年建康城毫無春意,雖是朝花夜月如故,而有等於無。“宜相照”的“宜”字,作“本來應該”解。“相照”前著一“宜”字,其意似說它們沒有相照,更確切一點,是詞人對此漫不經心,反映出她的憂悶。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承上啟下,點明題旨,透露了女主人公並無心過好這個上巳節日,酸梅釀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懷抱是相稱的。這兩句,貌似率直,其實極婉轉,極沉痛 。“醉裡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這裡把“花”擬人化 。“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這一層詞意,與末句“可憐春似人將老”緊接,意思是說最需要憐唸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樣快要衰老了 ,“春”暗喻“國家社稷”,“春將老”國將淪亡。
《蝶戀花》是一首六十字的詞,這首詞題是“上巳召親族”,帶含豐富的思想內容,深厚的感傷情緒,寫得委婉曲折,層層深入而筆意渾成,具有長調鋪敘的氣勢。寫出作者的國破家亡之恨,寄寓詞人對國家社稷的赤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