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教案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教案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教案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教學設計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匯入激趣,簡介文題

  1、 讓配樂欣賞山水美景(幻燈片展示),老師用優美的語言大匯入:

  同學們,面對這山明水秀、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色,你們想到了什麼呢?老師情不 自禁地想起了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墨客描繪山水美景的優秀詩句,比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同學們,這些優秀的詩句真是不勝列舉。你看,好山,好水,好畫,好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言文,被稱為是“一 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 “流動的山水詩”。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文言文——《答謝中書書》(板書課題)。

  2、 簡介文題。

  “謝中書”是作者的朋友“謝徵”的官職名,“書”是指“書信”,在古代是一種可以抒情議事的文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己朗讀課文,用筆劃出不會讀的字詞。

  2、聽朗讀錄音,特別注意自己所標劃的字詞的讀音以及朗讀的節奏、語氣。21世紀教育網

  3、學生自由練讀,老師提出朗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②讀準節奏;③讀出感情。

  4、讓學生自告奮勇展示自己的朗讀,其他學生認真聽完以後針對朗讀要求進行評價,老師提示學生重點掌握以下字詞的讀音:

  猿(yuán) 頹(tuí) 與(yù)

  5、老師再次強調朗讀要求,全班同學齊聲朗讀。

  6、請學生試用一句話說說文章所寫的內容。

  (三)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1、學生自己結合課文下注釋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筆劃出來。

  2、與同桌討論解決疑難,如果仍然不能解決等待在全班提出來共同討論。

  3、老師引導學生解決字詞上出現的'疑難,同時板書以下重點詞語,要求學生重點掌握:

  四時:四季

  俱備:都

  曉霧將歇:消散

  夕日欲頹: 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欣賞

  4、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口頭翻譯課文。

  5、老師用多媒體展示翻譯,讓學生與自己的翻譯進行對比,從而領略文章寫景的美麗。

  6、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帶著充沛的感情朗讀課文。21世紀教育網

  (四)深入文字,理清結構

  1、老師提問:本文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讓學生思考回答,明確文章 的諸多景物是用精巧的佈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從而引出文章的結構特點—— 總分總的結構。

  2、老師邊板書便引導學生分析明確文章的結構特點:

  總領——美

  高峰、清流

  兩岸、五色 四時

  寫景— 青林、四時 美21世紀教育網

  曉霧、猿鳥 晨昏

  夕日、沉鱗

  抒懷——仙都、未復

  ( 五)研讀品析,領悟感情

  1、老師提問:這短短的幾句話到底蘊含著哪些美呢?請同學們按照下面的要求來說一說(多媒體出示要求):

  本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勝收,你感受到哪些美麗的畫面呢?請你任選一個角度,用下面的句式描繪一下:

  “這裡有 之美,你看 ”

  例句:這裡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高峰入 雲,清流見低,巍峨的山峰聳入雲霄,明鏡的溪流清澈見底。

  2、讓學生思考後自由發言,描繪自己頭腦中想象的畫面。

  3、老師引導:剛才同學們從許多角度描繪了頭腦 中的課文畫面,同學們想象力非常豐富,見解也很獨 特。剛才有同學說到“動靜結合之美”,那麼,哪些句子是寫動景的呢?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是哪些句子?

  4、讓學生對以下兩組句子進行比較辨析:將原文中的加點詞換掉好不好?為什麼?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曉霧將歇,猿鳥蹄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夕日欲頹,沉鱗跳躍

  5、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語言高度凝練生動的特點,特別注意體會這些詞語所蘊含的感情。

  6、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多媒體展示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簡介: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

  而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正是這樣一位遁隱山林的文人雅士。雖然他曾經擔任諸王的侍讀,但卻因看透混濁的人世而不願在朝為官。但國家有重大事情卻常常諮詢於他,所以他又被稱為“山中宰相”。

  退隱山林的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抒發了自己的什麼感情呢?

  學生明確: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親近與熱愛以及娛情山水的得意之情。

  7、再次朗讀全 文。

  (六)欣賞畫面,當堂成誦

  1、欣賞圖片,試在文中找出與畫面相配合的句子;

  2、學生試著看圖片背誦;

  3、不看畫面完成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