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實錄

《春江花月夜》實錄

《春江花月夜》實錄

  一、匯入

  師:這是一種朦朧的美,如夢如幻,悲涼而又輕盈;這是一種純粹的美,超於象外,寧靜而又清純;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穿透和感動,一切世俗的醜陋和俗,都在詩意的光澤裡消融;這是一場無聲的細雨,慢慢浸潤著每一位讀者的心靈,彙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遙遠的未來……這就是《春江花月夜》,這就是一千年來給了無數人心靈滋養的充溢著大愛與大美的《春江花月夜》!這就是被 聞一多 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的傳世名作《春江花月夜》

  有人說,夜深人靜時讀《春江花月夜》,便感覺塵世的喧、生活的勞累遠我而去,一種寧靜、一種溫,便如柔柔春水浸潤著心田。江畔柳絲在夜風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風的撫摸下含笑點頭,木槳打碎了江中魚船的倒影,水波託著那盪漾的輕舟……

  今天,就讓我們也一起融進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這份優雅與華美吧。

  請大家開啟書本,用自己的心,去靜靜品讀這首傳唱千古的詩歌。

  二、品讀

  (生默讀5分鐘)

  師:當我們全身心投入到《春江 花月夜》的吟誦之中時,同學們從詩歌中讀出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呢?請同桌之間簡單交流。(生交流)

  師:哪位同學願意說說,心中有些什麼樣的感覺?

  生1:天空中只有一輪明月,大大的,再沒有其他任何東西。明月映照下,江水澄澈,江上沒有帆,沒有任何東西,只有無邊的空闊……

  師:你讀出了一種遼闊和寂靜。

  生2:除了天空中一輪皎潔的月,我還看到了淡淡的霧氣,這霧氣在江面上輕輕飄蕩著,時有時無。天地因此顯得格外的空曠、寂寞。

  師:你在遼闊和寂寞之上,還讀出了縹緲,讀出了靈動。

  生3:月亮很亮很高,一個人很孤獨……

  師:誰?這個人是誰?

  生3:作者。

  師:作者嗎?

  生3:是……抒情主人公。應該在初春季節,還比較寒涼,抒情主人公一個人靜靜地佇立在長江邊上,一會兒仰頭望月,一會兒低頭觀水。他由這孤獨的月和流淌的春水,想到了家鄉,想到了歷史,想到了人生,心中充滿了憂傷。

  師:你的感覺很細膩,有景有情,很好!

  生4:我的感覺是:一葉扁舟在江面上輕輕地飄蕩著;扁舟的上方,是一輪大大的月亮;而扁舟所置身的,是開闊的江面,江水滾滾,把月亮揉碎了,波光粼粼……

  師:多美的一種意境啊。小舟如犁,將大江耕碎了,將月光揉碎了。

  三、吟誦

  師: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詩歌的優美意境,體味到了春江花月夜迷人的`氣息。現在,讓我們輕聲吟誦這首詩歌,進一步品味詩歌的美。

  (學生自由吟誦。3分鐘後)

  師:剛才咱們描繪了腦中浮現的影象,現在品味品味自己在吟誦過程中體悟到的美。請大家自由發表自己的感受,好嗎?

  生5:整首詩輕聲讀下來後,我覺得有一種寂靜優美的感覺。

  師:噢,你讀出了寂靜優美。這種美,你能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生5:……

  師:表達不出來,是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不對?

  生5:是。

  師:我也有這樣的感覺,大腦中有無數的圖畫,卻很難用準確的語言描繪出來。再請幾位同學談一談吧,或許他們能表達出來。

  生6:我讀出的是一種寧靜的美。皎潔的月光鋪灑在江面上,江天一色,整個天地間一片寧靜……

  生7:我讀出的是一種情景交融的美。江水緩緩東流,明月高照,微風吹動了閨房的窗簾,也吹動了閨中人的相思之情……

  生8:我腦海中出現的是這樣的畫面:月光皎潔皎潔的,江邊的花全都盛開著,連江水也彷彿被皎潔的月洗滌得格外潔淨,江水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沾染了春花的芳香……

  生9:我的大腦成大雜燴了,“春”“江”“花”“月”“夜”這五種美景都混在裡面,組成了一幅畫。在清靜明透的意境裡,它們融為了一體。

  生10:我感受到的是月色微紅,花瓣飄落。

  師:美,在我們的心頭輕輕盪漾。兩遍讀下來,同學們的感受更深了。印象中不光有了景,還有了人,更有了情。不過,剛才都是自由誦讀,現在再請一位同學給大家單獨朗誦一下。

  (放背景音樂生11在音樂伴奏下朗誦,讀得情真意切,全體同學似乎已經陶醉其中)

  師:三次誦讀,我們對詩歌的理解應該更深了。讀詩其實就是在交流,是用自己的心和另一個靈魂在交流。自然,各人心中的理解不同,朗讀時的處理也就會出現差異。但只要用“心”去讀,我們就會在感受領悟思考中獲得很多。

  四、“賞”月

  師:欣賞了充滿情感的誦讀後,大家是不是也有一種朗誦全詩的慾望?下面來個自我陶醉式的自由誦讀,每個同學都嘗試著用自己的理解誦讀這首詩歌。記住,要陶醉於自己營造的藝術境界中。

  (學生自由誦讀)

  師:有沒有自我陶醉?

  生12:有點陶醉了。在朗誦中,我的大腦中始終浮現著那輪皎潔的江月,此外是背景的宏大,我感受到了宇宙的無窮。

  生13:我越讀越悲傷,覺得詩中的那位人物很可憐,在期盼中哭泣,時間在流逝,可他苦苦等候的人兒卻始終沒有來到。

  生14:我陶醉於這中國水墨畫般的藝術境界中,腦海裡除了月光,一切都是朦朧的,岸上的花,水中的船,縹緲遙遠。

  生15:我突然有了一種孤獨感,感覺到無論月還是人都是孤獨的。

  師:大家都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這些感受都是獨特的,是我們用自己的人生閱歷來解讀詩歌后的產物,這就是個性化誦讀。然而,每一首詩歌除了可以為我們提供自由解讀的意象和意境外,也有應該共同把握的東西。大家思考一下,這首詩歌主要描繪了哪些意象?

  生齊答:春、江、花、月、夜。

  師:哦,春、江、花、月、夜五個意象是主要的。那麼,最主要的是什麼呢?

  生(齊答):月。

  師:為什麼呢?

  生(雜言):月貫穿全詩,月將景物與情感聯絡了起來,寫月的句子最多……

  師:對,月是整首詩歌的靈魂。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發現,詩人對宇宙無窮的感嘆也是藉助月的引發,同樣,詩人的懷鄉思親之情也是受到月的觸動的。所以,月在詩歌中就成了最重要的一個意象了。

  下面,請大家在詩歌中把所有帶“月”字的詩句用括號標註出來,研究一下,詩中各處的“月”有沒有什麼不同?

  (學生在詩歌中勾畫,找出了十多處寫月的詩句)

  師:都是什麼樣的月?這些“月”是否全部相同?你說說看。

  生16:詩歌最初描繪的是初升的月,這一輪月伴隨海潮而升起,似乎還帶著大海的溼氣。然後是一輪孤

  月,這應該是月掛中天的半夜時分。後面是“玉戶簾中卷不去”的冷月,我想,那時月亮應該開始偏西,是下半夜了。最後是“落月搖情滿江樹”的殘月,那時天應該亮了。把這些寫月的詩句聯絡起來,可以發現詩歌中有一條時間線索。

  師:你很會讀詩啊,善於藉助意象來領會詩歌意境,這是好方法。

  師:那麼,同樣是圍繞著月來抒情議論,詩人表達的情感與思想是否相同呢?

  生17:詩歌在整體上有兩塊內容,前面一部分寫景,聯想到人生的思索——誰第一個看見這月,月第一個照到的又是誰?後面一部分是寫思念的。

  師:哦,詩歌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那麼分界在哪兒?

  生齊:在“但見長江東流水”後。

  師: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完美的畫,它總要創造出一個完整的意境。就像畫兒不能裁剪下一小塊來欣賞一樣,詩句也是不能逐句譯的,但是詩歌展現的畫面卻可以在心中描繪。

  下面,我們一起做一次“賞”月活動!請大家從上面描寫“月亮”的詩句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用自己的話來展現心中看到的美妙境界。注意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來渲染來創造,文字要儘量優美。

  (5分鐘後)

  生18:月光皎潔,大地如披上一件潔白的紗衣。置身江畔,舉首四望,只見萬里長空,如牛奶洗滌過一般,深藍中帶著乳白。而江水在這月光的籠罩下,流淌著的也不是清冷的水,而是一江的牛奶。明明能感受到霜的侵蝕,睜大了眼睛,卻也無法發現霜的行蹤;明明能感受到江灘上沙的細膩和溫柔,卻不知這沙到底是自身潔白,還是被月華所漂染……

  師:多美的境界,多奢侈的想象啊。你該用多少牛奶才能把這天地洗個遍呀。(生笑)

  生19:天地間一片空明,只有一輪皓月高懸。這輪月啊,沒有一絲的雜質,宛如一塊純粹的美玉;這長江和長空啊,純淨得如同盤古剛開闢出的世界,沒有花草樹木,沒有鳥獸蟲魚,沒有忙碌的人類,只有永恆的天永恆的地永恆的長江永恆的一輪孤月……

  師:真好,永恆與純潔,你的兩個關鍵詞。

  生20:早春二月,連綿的春雨滋潤了萬里長江。沉睡一個冬天的大江醒了,一起醒來的還有海潮。江潮奔湧著撲向海洋,海潮歡呼著擁抱江潮。於是,江面開始變得格外的寬闊,寬闊到江海融為一個無法分割的整體。就在這無法分辨清晰的遙遠的水平線上,此刻,一輪明月從水天相接處探出了頭,它似乎很害羞,似乎很留念這深的大海。然而,興奮的海潮並不在意月亮的害羞,它們起鬨般的一個推舉,就把月亮舉出了水面。於是,剎那間,海面上一片澄澈通明……(掌聲)

  師:同學們的掌聲,就是對你這詩意描述的充分肯定。說得很好,真的很好!

  生21:“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這兩句詩歌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月光的皎潔……

  師:不要評價,只是描繪出情景來。

  生21:噢。剪紙般的月亮貼上在瓦藍色的長空中,長空下是一望無際的碧藍的江水。這江水蜿蜒著流向東方,在天邊處和大海和藍天融為一體。時空凝固,凝固在這早春二月的江南,凝固在這隻有一輪孤月高懸的江畔。

  師:是啊,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希望那些美好的東西能夠凝固。凝固了,也就永恆了。

  生22:人生渺小,宇宙壯闊。時光的長河永無止歇地流淌著,流過三皇五帝,流過諸子百家,流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直流到此刻,流到我們的眼前。無數的英雄與狗熊,都消逝在這不盡的流淌中。然而,天上的江月,卻始終哲人一般高掛在空中,靜靜地觀賞著人世間的一切風雲變幻,該圓時圓,該缺時缺,從不因為人類的無休止的煩惱與紛爭而改變了自己的執行規律……(掌聲)

  師:你把很抽象的哲理描述得充滿了情趣,謝謝你。

  剛才幾位同學的精彩描繪,為我們拓展了詩歌的內涵,豐富了我們大腦中的意象。我來個現場採訪,同學們覺得這幾位同學的發言,有沒有把你們大腦中想象到的畫面聯想到的內容全部表達了出來個

  生雜言:表達出了一些,還有很多沒有表達出來。

  生23:他們說的確實很美,不過我大腦中還有許多零碎的畫面,沒有辦法用語言說出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

  師:哦,是不是腦子裡想了很多,但就是無法把他們全部表達出來?也許,一表達出來就感覺缺少了許多寧不過這沒有關係,藝術就是這樣。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於詩歌的鑑賞,只要用心去品,用心去豐富意象創造意境,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了。

  六、師生共讀

  師:透過五次誦讀,我們的心靈和張若虛的心靈進行了對接。然而,這首流傳了千年的經典之作其無窮無盡的意蘊和浩博大的情懷,我們大多還沒有能夠領悟。這是一種推動我們繼續閱讀的遺憾,但也是一種推動我們繼續閱讀的動力。課的最後,請給我一個機會,我渴望著把我對這首詩歌的理解,透過我的朗誦傳遞給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