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後感300字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下面小編整理了4篇300字的《邊城》讀後感,歡迎大家點選閱讀!
【1】《邊城》讀後感300字
《邊城》是一本表姐送我的書。書裡講了在湘川交界水上船家翠翠與她爺爺相依為命以及與後來相遇相識的天保和儺送兩兄弟、最後獨自守望等待的故事。
是啊,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如書中所寫:一個人記得太多事情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於是便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該哭的時候沒有眼淚,該相信的時候沒有諾言。
生命中,哪段時光比得過童年的無憂無慮、無拘無束?小時候知道的少,所以快樂,所以懂得的少,長大了知道的多,所以虛偽,所以拘謹小心。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個人。有些人是可以用時間輕易抹去的,猶如塵土。而有些人,會在你的生命裡永駐,猶如鋼釘,深刻而堅韌。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珍惜吧!誠如書中最後一段寫到的“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2】《邊城》讀後感300字
初次看到這部作品我便被封面的圖畫所吸引了。
《邊城》的作者是沈從文,我們學過他的文章。從照片上看他是一個非常幸福的老爺爺。但讀完一本書後,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整本數瀰漫了一股恐怖的氣息,彷彿讓我感覺到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無奈與辛酸,有一個片段讓我驚悚好久,盡然在那個年代裡會有人賣人肉,歷史書裡並沒有交代這些。並非沒有正義溫暖的片段。第一幕《漁》中哥哥與弟弟的感情深深的打動了我。雖然兩人調皮不懂事,但是在關鍵時刻哥哥拼了命的也要保護弟弟,作者在字裡行間裡彷彿是想讓讀者體會,就算是在黑暗的年代裡,也是會有人性的光輝的。
在《題記》中曾經提到一個問題,用過去與現實作比較,名族品德的消失已經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人們很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喪失道德。妻子命的也成了用來交換的物品,這不光是道德的問題,更是人性的喪失,我們不能改變時代,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不做骯髒圖利的小人,正是沈從文想表達給我們讀者的。
【3】《邊城》讀後感300字
《邊城》是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
《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為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為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
【4】《邊城》讀後感300字
沈從文先生的名作《邊城》選入中學教材,我在讀、在教的過程中,有一些感受。
《邊城》是否在寫“桃花源”?作者說不是,有人說不是,有人說是。首先《邊城》中的人物都是那個地方曾有過的,這便不是桃花源;另外,《邊城》的悲劇性結局也不是桃花源應該有的。所以,我認為不是桃花源。
《邊城》在寫什麼?故事?人物?環境?作者說他在寫一種純樸而可貴的人性,並不拘限於環境、故事和人物。其實,不論換一種什麼環境、什麼故事和人物,這種純樸而可貴的人生都是我們所需要的。這也就是《邊城》的價值所在。
作者為什麼要寫《邊城》?作者說有感於大都市的反差,那麼邊城就是和大都市相對應的生活。其實,我們知道邊城之人也有悲歡離合,這一點和大都市是一樣的,作者並沒有把邊城寫成完美。但,我們寧願承受自然的痛苦,也不願過著扭曲的幸福。這也正是《邊城》吸引人的地方。
翠翠在等什麼?是二佬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翠翠的等待是一種象徵,代表著無論過去如何,無論將來怎樣,我們的人性不變,愛不變,我們要堅持活著,讓我們純樸而高貴的人性永存,讓自然之愛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