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背影> 長大後再讀朱自清的《背影》有感

長大後再讀朱自清的《背影》有感

長大後再讀朱自清的《背影》有感

  昨天晚上,孩子讓我們幫他完成一個作業:由他給我們讀課文《背影》,然後我們寫一篇讀後感,我們欣然同意。

  或許是老師佈置的作業的緣故,這次孩子大大方方、聲情並茂地給我們認真地讀了一遍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若在平時,想要孩子給我們讀篇文章,或者唱首歌,那可難了。也許是不屑與我們交流,也許是感覺害羞,總之不大可能。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讀過多次,文章言語樸素、感情真摯、描寫細膩,透過描寫“父親”的四次背影,“我”的四次眼淚,刻畫出了天下父母之心,父愛的偉大。每每讀後,眼圈都會發紅;昨晚聽孩子讀到“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的'眼圈又紅了。

  孩子讀完後,問他有何感受?他說挺感人,就是朱自清的父親太羅了。看來孩子也是和朱老先生年輕時那樣“太聰明”,認為父親的無微不至實在沒有必要。孩子可能年齡還小,體會不到那種偉大的父愛,而我卻感觸頗深,不由得回想起上高三的一件真事。

  我那時在淄博七中上高中。當時七中的學生大多是農村來的,經濟條件差,生活很艱苦;學校的食堂小,學生多,即便是水煮菜,往往打不上。學校對學習抓得很嚴,高三學生每四個星期休息一天,像我們這些住校生只有這一天可以回家拿點東西,我的父母和我說好,每兩週的星期天下午給我送點菜,這樣形成了一個習慣。

  那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雪下的很大,天氣很冷,路上結滿了冰,雪後第二天便是我父親給我送東西的星期天了。當時手裡還有點錢,我覺得雪下的這麼大,路又滑,可能不來了,但心裡仍然盼望著;一直到晚上上晚自習了,我父親還沒去,我便到教室上課了。剛坐下,有個同學進教室叫我,說我父親來了,我趕緊出去,只見我父親正推著腳踏車在校門口等我,我出去後,遞給我一個飯盒,裡面是豬肝炒鹹菜絲,只有半盒,我接過後,對父親說:“這麼晚了,我已經上課了,你才來?…你回去的路上慢點!”我就去上課了。

  我工作以後,有次到二化生活區我姨家,我姨跟我談起過去,說到此事。她說當時她去接孫子,正碰上我父親騎腳踏車摔倒了,鹹菜撒了一地,問他這是去哪?我父親起來拍拍身上的雪,說是給我送點菜去;我姨說路這麼滑,天又快黑了,回去還有二十多里路,別去了,改天讓我表姐給我送點去,可我父親執意不肯,說:“不去,孩子心理掛念著。”我真不知道,我父親在回家的路上又甩了多少跟頭。當時我埋怨他去得很晚時,他一句話也沒表白。唉……可憐天下父母心!

  現在為人父母了,感覺對孩子有盡不完的責任,也只有現在,才真正體會到做父母的艱辛。和同事聊天,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孩子條件優越了,但感恩之心缺失了,責任感不強。是啊!真希望孩子透過學習《背影》,不但能體會到散文的優美,更能激發一顆感恩之心,使孩子從小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師長,也不枉朱自清先生寫《背影》的初衷了。

  這就是和孩子一起讀《背影》的一點感受。